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不止沒有華南虎,現在連東北虎孟加拉虎都快“沒有”了

“老虎!老虎!黑夜的森林中, 燃燒著的煌煌的火光。 ”

——威廉姆·布萊克《虎》

今天是7月29日, 全球老虎日。 虎是一個亞種分化較強, 但總體數量正在銳減的物種, 在一個世紀以前, 地球上存在約10萬隻野生虎, 但現在, 野生虎只剩不到4000只。

矯健的身影, 在野外已不常見。 圖片:Rakesh Sharma / flickr

身為捕獵能手的大貓貓

虎身體的每個細節都體現了它絕佳的捕獵能力。 成年虎的體型在大型貓科動物中可以稱王。 體型最大的亞種——東北虎的體長可達3.5米。

虎雖然身大齒利, 但是仍然擁有一套自己的潛行追擊戰術。 它的一身花毛能夠掩藏自己的行蹤, 虎的四川名字“扁擔花”, 就來自於它身上一條一條的花紋。

隱身野外的捕獵能手。 圖片:Jean-Luc Baron / flickr

它的足部也和家貓一樣有趾墊, 為的就是埋伏時儘量少發出聲音。 中國人謂之“虎行似病”, 說即便是成年健康虎, 平常走路也總是懶洋洋的, 看似一副大病難愈的樣子, 實際上危險至極。 使動物進入自己的埋伏圈, 是虎捕獵的第一步。

咦!足墊有點萌哦(但可不能亂摸)。 圖片:Johnnie Shene Photography / flickr

虎不會追求每次跟蹤和偷襲都能成功, 它會選擇在最理想的時機發起奇襲。 發起攻擊時, 通常是先在一躍之下撲翻獵物, 同時迅速判斷攻擊部位, 面對大型動物時一般對準咽喉、後頸, 面對小型動物時可能直接咬斷背部脊椎, 但總體不會脫離這三個致命點。

獨居森林, 占山為王

虎並不像獅子那樣習慣群居。 成年虎營獨居生活, 在自己的山林中精心維護自己的勢力範圍, 到發情期才兩兩聚在一起,

在交配後分開, 回到自己的區域。 他們的領域視獵物密度而定, 這個區域通常要幾十到數百平方公里, 它們占山為王, 做一個孤獨的美食家。

兩兩相聚。 圖片:Jean-Luc Baron / flickr

唱點什麼好呢?兩隻老虎好嘛?繪圖:翼狼Elang

在人類與虎漫長的相處中, 許多民族的搏擊術也借鑒了虎的襲擊動作, 並且崇拜般地以虎來命名, 比如虎形拳、黑虎拳等。 形意拳中模仿老虎撲食的 “虎撲”動作 , 要求像虎一樣, 雙爪一碰就能讓獵物失去平衡。 然而, 兩腳獸的搏擊技術裡, 也有很多叫“伏虎式”“打虎式”的招數, 這個時候我們虎虎又做錯了什麼呢……

早期的虎拳教學。圖片:plumpub.com

下圖是一尊商代虎卣[yǒu],原名虎食人卣。對於它歷來有很多種解釋,有人認為它是虎神在吃人,有人則認為是虎神在守護人類,還有人認為是人類被獻祭給虎神。但早期文明對虎又敬又畏,甚至願意將生命融入虎的神性,從這個角度考慮,這幾種說法似乎又不太矛盾了。

有著諸多釋義的商代虎卣。圖片:國家博物館

人類對虎的態度,由敬畏有加,到大肆獵殺,其間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部虎和人互相傷害的歷史。其實虎一般情況下不會攻擊人類,因為把目標放到大型動物身上肯定更經濟(嚴格意義上的“食人獸”其實並不存在)。但凡事總有例外。

危險的一個時刻。圖片:giphy.com

這張經典動圖裡的故事發生在2004年,印度北部的加濟蘭國家公園。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大貓愛好者所爭論的“虎能不能殺象/犀牛”的故事,一般都發生在那塊地區,而虎傷人的記錄也是在這個區域為多。圖中這只是帶崽的雌虎,險些一躍而上,把人從象身上撲下來。更極端的一則記載也發生在印度和尼泊爾,一隻虎害了436條人命,被稱為“欽帕瓦特的食人者”。

人虎之鬥,誰先動的手

老虎習慣伏擊,不像群狼那樣大張旗鼓,不像野豬那樣豬突猛進。它真的要吃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那後者逃生的機會,可以說相當渺茫了。這又給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辨別不清的先人會認為它具有靈性,直到唐代還有傳說,人類披上虎皮就可以變為老虎,夜可馳五百里。

崇拜我,所以傷害我嗎。圖片:Philip Bird / flickr

幾千年來,隨著生存範圍的擴張,人類對虎的認識也越來越明確,覺得虎也不是那麼難對付的。明代成書的《西遊記》中,虎已經占頹勢,裡面以虎為原形的妖怪戰鬥力都挺菜的。

說我沒戰鬥力的,出來單挑啊。圖片:Ana Margarida / flickr

現實生活中,馬戲團可以拿虎進行動物表演、尋歡作樂,動物園可以把虎關進牢籠、任人觀賞。有人會認為,如今老虎屁股可以隨便摸了,然而這幾年虎園傷人案不斷曝光,和人類無端樂觀的作死心理不無關係。

與此同時,有部分人還在相信虎身體那些虛無的藥效,認為虎骨可以治風濕跌打,虎鞭有神秘的補益價值(多還是出於一種對生殖的崇拜吧)……不獨中國,外國人也有人迷醉于虎的威嚴和華麗。

這就是你們予取予求的理由嗎?喵!圖片:Mel Toul / flickr

獵戶維生、部落自衛,還可看作是人類與虎爭奪生態位的拉鋸戰,但人類的戰爭從來不只是為了自保。對虎骨、虎皮等虎製品的不當需求,讓這些生靈無端蒙受滅頂之災;獲得高超科技後人類耀武揚威,也曾一度將虎逼到絕境。比如英國殖民印度後,曾經和印度王公串通一氣,一股腦地去獵殺這個大部分歐洲人沒見過的猛獸,為的就是單純地炫耀。與此同時,遭罪的還有印度犀、印度野牛等。

英國殖民者騎象獵虎。圖片:factsanddetails.com

曾遍佈山林,而今無處可居

虎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從熱帶雨林到林海雪原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此前,虎被劃分成諸多亞種,除去早已滅絕的裡海虎、爪哇虎、巴厘虎,還有東北虎、華南虎、印支虎、馬來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這六個亞種。其中,華南虎又不再有存於野外的證據,也就是說野生虎的亞種很有可能只剩下五個。十年前沸沸揚揚的“周老虎”事件,主角就是那只並不存在的野生華南虎。

剩下不多的個體,孤獨求索。圖片:Shaunak Modi / flickr

然而結合最新的分子證據,虎被重新劃分成兩個大的亞種:大陸虎(P. tigris tigris)和巽[xùn]他虎(P. tigris sondaica)。前者包括之前的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和已經滅絕的裡海虎,後者包括蘇門答臘虎和已滅絕的爪哇虎、巴厘虎——也就是說,按照這套分類,並沒有哪個老虎的亞種真正滅絕了。當然,尋求這樣的“心理安慰”並不是重新劃分老虎亞種的意義所在,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現有的老虎,不論是野生的,還是動物園裡的。

虎的種群數量,仍不樂觀。圖片:Rahul Chavan / flickr

如今,虎已經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瀕危動物。虎的數量減少,除了與大量獵殺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其實是人類活動足跡的擴張。正如前述,虎的生存需要廣闊的山林作為依託,如果它的生存空間被佔領,那也只有“虎落平陽”的命運。從事野保工作的人員總結,如果是要從國家、地區層面保護野生老虎,那麼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山林面積,佐以放養鹿、羊、兔等草食動物。

林下,虎媽媽正帶著娃。圖片:Eric Hentze / flickr

說來諷刺,虎皮、虎爪等虎製品在不規範市場中以千金流通,真正的野生虎研究者們卻需要通過那點微不足道的毛髮、掛爪、糞便、足跡、獵物殘骸來觀察虎的蹤影。當然,現在也有紅外、數碼技術等先進手段追蹤野外虎蹤,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更多地在野外看到虎矯健的身姿。

希望還能有更多大貓貓的身影,活躍在野外。圖片:Karsten Berlin / flickr

早期的虎拳教學。圖片:plumpub.com

下圖是一尊商代虎卣[yǒu],原名虎食人卣。對於它歷來有很多種解釋,有人認為它是虎神在吃人,有人則認為是虎神在守護人類,還有人認為是人類被獻祭給虎神。但早期文明對虎又敬又畏,甚至願意將生命融入虎的神性,從這個角度考慮,這幾種說法似乎又不太矛盾了。

有著諸多釋義的商代虎卣。圖片:國家博物館

人類對虎的態度,由敬畏有加,到大肆獵殺,其間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一部虎和人互相傷害的歷史。其實虎一般情況下不會攻擊人類,因為把目標放到大型動物身上肯定更經濟(嚴格意義上的“食人獸”其實並不存在)。但凡事總有例外。

危險的一個時刻。圖片:giphy.com

這張經典動圖裡的故事發生在2004年,印度北部的加濟蘭國家公園。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大貓愛好者所爭論的“虎能不能殺象/犀牛”的故事,一般都發生在那塊地區,而虎傷人的記錄也是在這個區域為多。圖中這只是帶崽的雌虎,險些一躍而上,把人從象身上撲下來。更極端的一則記載也發生在印度和尼泊爾,一隻虎害了436條人命,被稱為“欽帕瓦特的食人者”。

人虎之鬥,誰先動的手

老虎習慣伏擊,不像群狼那樣大張旗鼓,不像野豬那樣豬突猛進。它真的要吃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那後者逃生的機會,可以說相當渺茫了。這又給虎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辨別不清的先人會認為它具有靈性,直到唐代還有傳說,人類披上虎皮就可以變為老虎,夜可馳五百里。

崇拜我,所以傷害我嗎。圖片:Philip Bird / flickr

幾千年來,隨著生存範圍的擴張,人類對虎的認識也越來越明確,覺得虎也不是那麼難對付的。明代成書的《西遊記》中,虎已經占頹勢,裡面以虎為原形的妖怪戰鬥力都挺菜的。

說我沒戰鬥力的,出來單挑啊。圖片:Ana Margarida / flickr

現實生活中,馬戲團可以拿虎進行動物表演、尋歡作樂,動物園可以把虎關進牢籠、任人觀賞。有人會認為,如今老虎屁股可以隨便摸了,然而這幾年虎園傷人案不斷曝光,和人類無端樂觀的作死心理不無關係。

與此同時,有部分人還在相信虎身體那些虛無的藥效,認為虎骨可以治風濕跌打,虎鞭有神秘的補益價值(多還是出於一種對生殖的崇拜吧)……不獨中國,外國人也有人迷醉于虎的威嚴和華麗。

這就是你們予取予求的理由嗎?喵!圖片:Mel Toul / flickr

獵戶維生、部落自衛,還可看作是人類與虎爭奪生態位的拉鋸戰,但人類的戰爭從來不只是為了自保。對虎骨、虎皮等虎製品的不當需求,讓這些生靈無端蒙受滅頂之災;獲得高超科技後人類耀武揚威,也曾一度將虎逼到絕境。比如英國殖民印度後,曾經和印度王公串通一氣,一股腦地去獵殺這個大部分歐洲人沒見過的猛獸,為的就是單純地炫耀。與此同時,遭罪的還有印度犀、印度野牛等。

英國殖民者騎象獵虎。圖片:factsanddetails.com

曾遍佈山林,而今無處可居

虎是典型的林棲動物,從熱帶雨林到林海雪原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此前,虎被劃分成諸多亞種,除去早已滅絕的裡海虎、爪哇虎、巴厘虎,還有東北虎、華南虎、印支虎、馬來虎、孟加拉虎、蘇門答臘虎這六個亞種。其中,華南虎又不再有存於野外的證據,也就是說野生虎的亞種很有可能只剩下五個。十年前沸沸揚揚的“周老虎”事件,主角就是那只並不存在的野生華南虎。

剩下不多的個體,孤獨求索。圖片:Shaunak Modi / flickr

然而結合最新的分子證據,虎被重新劃分成兩個大的亞種:大陸虎(P. tigris tigris)和巽[xùn]他虎(P. tigris sondaica)。前者包括之前的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和已經滅絕的裡海虎,後者包括蘇門答臘虎和已滅絕的爪哇虎、巴厘虎——也就是說,按照這套分類,並沒有哪個老虎的亞種真正滅絕了。當然,尋求這樣的“心理安慰”並不是重新劃分老虎亞種的意義所在,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現有的老虎,不論是野生的,還是動物園裡的。

虎的種群數量,仍不樂觀。圖片:Rahul Chavan / flickr

如今,虎已經被列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瀕危動物。虎的數量減少,除了與大量獵殺有關,更深層的原因其實是人類活動足跡的擴張。正如前述,虎的生存需要廣闊的山林作為依託,如果它的生存空間被佔領,那也只有“虎落平陽”的命運。從事野保工作的人員總結,如果是要從國家、地區層面保護野生老虎,那麼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山林面積,佐以放養鹿、羊、兔等草食動物。

林下,虎媽媽正帶著娃。圖片:Eric Hentze / flickr

說來諷刺,虎皮、虎爪等虎製品在不規範市場中以千金流通,真正的野生虎研究者們卻需要通過那點微不足道的毛髮、掛爪、糞便、足跡、獵物殘骸來觀察虎的蹤影。當然,現在也有紅外、數碼技術等先進手段追蹤野外虎蹤,希望在未來,我們能夠更多地在野外看到虎矯健的身姿。

希望還能有更多大貓貓的身影,活躍在野外。圖片:Karsten Berlin / flickr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