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深圳最後的文藝老街!古村街拍、對話手藝人、嘗燒鵝瀨粉,還能在仙姑廟祈福!

潮人說

深圳節奏快,

但仍然藏匿著很多古老的小鎮、村落。

在它們還沒有完全消失之前,

趕!緊!去!

說起破舊古老的地方,

難免會覺得要麼難找, 要麼坐車不方便。

但這裡不會。

(畫風有木有泰國即視感)

從深圳出發, 有多種方式可以選擇。

自駕、地鐵轉公交、公交直達。

慢慢親測, e15公交直達至“公明天虹②站”,

步行約5分鐘就能到老街路口。

(老街路口就在公明老街站牌旁)

這也是除了自駕以外

最為推薦的出行方式。

而且從天虹到老街這段路,

可以感受到繁華漸漸褪去的樣子。

01

去公明, 不得不去的騎樓老街

走進約300米長的公明老街,

也是深圳僅存的一條騎樓式老街,

仿佛時光回到了幾百年前。

古舊的東一巷, 非常適合街拍,

運氣好的話, 還能碰上V臉貓

靜坐鏽跡斑駁的窗前,

炒雞乖, 不怕生。

兩層“洋式”建築風格的閣樓,

精巧雅致的盆景,

可想而知主人是位非常懂生活的人。

而隨便一家鋪頭門前都

至少有一條造型不一的籐椅,

不用問,我都能猜到是出自

深圳唯一一家有30年歷史的純手工籐椅老店。

一會也會帶著你們去打卡!

“去公明買月餅、去公明買花生油、

去公明買籐椅。”

這些如口頭禪似的話語,

這些有一定年頭的老店,

是這條老街的靈魂。

02

一條老街,竟然有辣麼多近30年歷史的店鋪

【29年的新光餅家,

大紅招牌是老街上最亮眼的存在】

幾十年來只做中秋節那段時間的餅店。

此時顯得有些冷清,

店鋪內展架上擺的月餅並不多。

只夠用於平時老街上的街坊和

外地專程來的客人買回去用做點心吃。

相比大紅招牌店鋪內有些狹小,

一眼便看中了網紅經典口味“酥皮冬蓉翅蛋黃”,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居然有冬瓜餡做成魚翅狀的月餅!

店內小姐姐切了一個給我常常味兒,

像是她的一個寶貝,

等待陌生人去發現它的獨特之處。

而這種獨特她是有信心讓你滿意的。

絲絲縷縷的餡真的如魚翅包裹著蛋黃,

皮很薄,口感爽脆,

入口富有層次。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不甜不膩。

對於不愛吃甜食,或是老人最合適不過。

對於吃貨來說,更期待剛出爐時,

每咬上一口酥皮都會

不停往下掉渣渣時的快感。

口感品質為什麼能一直保持這麼好呢?

新光餅家就像TVB劇裡的老字型大小餅店演的那樣,

有著一群與餅店十年共進退的師傅和員工,

只為大家能吃上一口

放心健康口感佳的月餅。

【27年的明珠榨油坊,只做最傳統純正的

花生油】

還沒進榨油坊之前,一定會遠遠的就被

三個紅柱子上的文字給亮了,

“明珠生油、品質可靠、香滑可口”

簡單粗暴,打的一手好廣告。

當油桶蓋裡的油,被取了一瓢,

花生的醇香會充斥進鼻腔和大腦,

讓慢慢直呼“好香啊”!

本來對於女生來說看到油,

還是那麼一大桶油都是望而卻步的,

可是面前這桶油清澈、透亮,而且真的很好聞。

一家店的口碑,是日積月累的,

也可以從老闆的舉手投足中看出,

隨手把用完的漏斗放回特定的桶裡,

並立即蓋上蓋子,

這個細節是一種長久的習慣。

【30年堅持傳統手工藝,做了上千種藤制

藝術品】

原來老街上的籐椅店,

已經搬到連結老街的下村,步行約5分鐘,

在下村公園對面。

(老街上的舊門牌)

從以前有手工工坊可以晾曬上色,現場編織,

到現在僅僅只有一間小小的店面,

看著還是有些惋惜,

也深深的讓這位手藝人對傳統手藝的堅持

感到“疲憊”。

(免費修繕老籐椅)

店內有一些成品,

還有幾張放在角落已經

為老主顧免費修繕好的籐椅。

但目前是看不到現場手工製作的場景了。

老闆怕我空手而歸,有些不忍,

就把壓箱底的老照片拿出來給我聊聊,

(最初在老街上,店門還是木頭的)

每張照片所處的環境,時間,

老闆都記得很清楚。

有些是老朋友特意找上門定制的,

也有輸往國外的。

什麼太妃椅,搖搖床,坐凳,櫥櫃,還有床……

就沒有不會做的,有些看著就覺得複雜,

算的上工藝精湛又美觀的藝術品了。

【25年的補鞋匠,看著深圳由衰到興】

一個市場如果沒有了補鞋,補衣服的攤,

是不是就少了一點“煙火氣”呢?

這是下村市場裡面的一家補鞋的,

沒有店鋪,只是一個小小的攤位,

攤位陳設看著有些年份了。

阿姨說,這些工具都是要配備齊全的,

缺一不可。

“噠噠噠”的聲音,

一邊搖,一邊移動需要踩線的位置,

仿佛能把這幾十年的歲月給跳活了。

【20年強記燒鵝賴粉,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

尋覓完手藝人和老字型大小店鋪,肚子也餓了,

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燒鵝什麼鬼的,

反正就是這裡最普遍的廣式特色。

來這裡的人們都習慣這樣吃燒鵝瀨,

一碗粉一瓶維他奶,

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更多的可能還是習慣吧。

吸溜兩口賴粉,再咬口肉,

感覺整個世界都圓滿了。

但講真,

老字型大小也並非就一定好吃,

或者說是口味並不適合所有人的。

我覺得口感一般,沒有什麼味道,

相比江西的“米粉”還少了一絲Q彈,

而且醬汁裡也沒看到傳說中該有的

紅棗和黃花菜呀!

好在店內的阿姨們都很熱情,

點單的時候是白紙手寫紅紙存根,

穿著印有招牌的圍裙和水鞋忙前忙後。

好在燒鵝賴粉配維他奶也不貴。

一個人也就17塊。

話說“絲瓜炒鵝雜”每桌必點,

也是店內推薦,不知道味道咋樣,

要不下次小夥伴們幫我去嘗嘗。

03

百年仙姑廟,陳家花園香火旺盛

陳家花園在上村,

上村、下村都是與老街連結的,

我去的時候17:40已經關門了,

但門庭若市。

仙姑廟看上去還很新,

感覺是最近有翻新過的,

一個正門兩側面,

大門兩側刻著一副對聯:

“道德十年人不信,放香百日眾無疑”。

四周綠樹陰,

歷來香火鼎盛。

聽當地人說寶安、東莞、香港等一帶的

陳氏後代對陳仙姑(名陳端和)

無比尊敬,歷史長遠。

逛完老村吃完美食,在廟裡坐坐,

也是不錯的選擇,

傍晚時分,

會有一些當地人過來納涼話家常,

總能聽到幾句香火之外的事,

還是挺有意思的。

寺廟也是最養人的,

看這樹上的荔枝就能看出來,

顆粒飽滿,色澤均勻,

這裡是塊風水寶地。

之前也去過衢州的一座寺廟,

呐廟裡的多肉天然養的特別肥,

感覺都要把盆給撐破了!

04

縱橫交錯的樓村裡,有個60年的剃頭匠

走完老街,上、下村還意猶未盡,

時間允許的話,周邊還有一個叫“樓村”的古村,

打個車過來10分鐘不到,很方便。

這應該是我走過最“狹窄“的(套)路,

讓你們感受一下,到底有多狹窄。

只見我面前這位摩的師傅,

“嗖”的一下就把遮陽傘給蜷縮了起來,

漫悠悠的駛入古色古香、幽深靜謐的巷子,

當時沒把我頓悟的笑岔氣了!

在縱橫交錯的巷子,左彎右拐,

仿佛在迷宮中穿行,

在時空隧道中穿越。

詢問當地的村民,到底有多少條巷子?

仿佛這個問題他從來沒考慮過,

被我問懵了!

與外面的喧囂相比,

石板街很靜,偶爾傳來腳步聲。

(一幕有意思的場景,小孩子們在石頭剪刀布,

贏的人才能吃口冰棒)

往老街深處走,可見光滑的石階、

斑駁的牆壁、破舊的雕刻、斷裂的簷角……

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訪者訴說它經歷的滄桑歲月。

許多攝影愛好者會扛著

“長槍短炮”前來拍照,

不少老人依舊會拉椅子坐在石板街上

拉家常、打牌、下棋,

也有大人帶著小孩攜手踏在古老的石街上,

給孩子講述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或有情侶悠然地漫步在曲折的老街中……

村裡的唯一一家老式理髮店,

在圖書館附近,

店裡最醒目的該數留有歷史印記的座椅,

爺爺說有60個年頭了,

椅子需要用木棍頂著。

腳踏板的顏色,

比墨綠亮一些,比翠綠又淡一些。

準備多角度的拍這個椅子的時候,

居然被電風扇的扇頁給打著了,

把我驚的勒,

感覺在這把椅子前得相當虔誠才是!!

一把刮胡刀,一把小木梳,

一個水掃,一罐爽身粉,

還有最古老的耳朵扒,

無處不彰顯它的歷史。

爺爺說那罐爽身粉已經換了好幾次了,

也不是捨不得扔,就是用著用著就舊了。

如果說吸引我來的是文藝老街,

那能讓我願意留下來的一定是老街上的人。

遊玩指南甩給你們

遊玩指南

【溫馨提醒】

1、如果要去陳家花園祈福,可以在17:00之前。

2、從下村到樓村,打摩的15元以內。

3、燒鵝店有很多,除了強記還是可以多多嘗試噠。

4、從公明回寶安區最後一趟是19:30,不要錯過了末班車哦,每20分鐘左右一趟。

遊玩路線:公明老街—下村—上村—樓村

【門票】

都是免費噠

【交通】

附近公交:

k578右環、e15、629。

慢慢推薦最佳路線:乘坐e15公交到天虹公交站下,步行直走約5分鐘到公明老街公交站,去的時候出奇的快,本以為要1個半小時,後來整整只花了1個小時,從公明乘坐末班車回寶安有點久,花費一個半小時。

(點開看大圖會更清楚哦)

· END ·

加潮哥(csg-bz)免費領票,

我們一起玩娃娃機呀~

潮生活吃貨大調查!

兩層“洋式”建築風格的閣樓,

精巧雅致的盆景,

可想而知主人是位非常懂生活的人。

而隨便一家鋪頭門前都

至少有一條造型不一的籐椅,

不用問,我都能猜到是出自

深圳唯一一家有30年歷史的純手工籐椅老店。

一會也會帶著你們去打卡!

“去公明買月餅、去公明買花生油、

去公明買籐椅。”

這些如口頭禪似的話語,

這些有一定年頭的老店,

是這條老街的靈魂。

02

一條老街,竟然有辣麼多近30年歷史的店鋪

【29年的新光餅家,

大紅招牌是老街上最亮眼的存在】

幾十年來只做中秋節那段時間的餅店。

此時顯得有些冷清,

店鋪內展架上擺的月餅並不多。

只夠用於平時老街上的街坊和

外地專程來的客人買回去用做點心吃。

相比大紅招牌店鋪內有些狹小,

一眼便看中了網紅經典口味“酥皮冬蓉翅蛋黃”,

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居然有冬瓜餡做成魚翅狀的月餅!

店內小姐姐切了一個給我常常味兒,

像是她的一個寶貝,

等待陌生人去發現它的獨特之處。

而這種獨特她是有信心讓你滿意的。

絲絲縷縷的餡真的如魚翅包裹著蛋黃,

皮很薄,口感爽脆,

入口富有層次。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不甜不膩。

對於不愛吃甜食,或是老人最合適不過。

對於吃貨來說,更期待剛出爐時,

每咬上一口酥皮都會

不停往下掉渣渣時的快感。

口感品質為什麼能一直保持這麼好呢?

新光餅家就像TVB劇裡的老字型大小餅店演的那樣,

有著一群與餅店十年共進退的師傅和員工,

只為大家能吃上一口

放心健康口感佳的月餅。

【27年的明珠榨油坊,只做最傳統純正的

花生油】

還沒進榨油坊之前,一定會遠遠的就被

三個紅柱子上的文字給亮了,

“明珠生油、品質可靠、香滑可口”

簡單粗暴,打的一手好廣告。

當油桶蓋裡的油,被取了一瓢,

花生的醇香會充斥進鼻腔和大腦,

讓慢慢直呼“好香啊”!

本來對於女生來說看到油,

還是那麼一大桶油都是望而卻步的,

可是面前這桶油清澈、透亮,而且真的很好聞。

一家店的口碑,是日積月累的,

也可以從老闆的舉手投足中看出,

隨手把用完的漏斗放回特定的桶裡,

並立即蓋上蓋子,

這個細節是一種長久的習慣。

【30年堅持傳統手工藝,做了上千種藤制

藝術品】

原來老街上的籐椅店,

已經搬到連結老街的下村,步行約5分鐘,

在下村公園對面。

(老街上的舊門牌)

從以前有手工工坊可以晾曬上色,現場編織,

到現在僅僅只有一間小小的店面,

看著還是有些惋惜,

也深深的讓這位手藝人對傳統手藝的堅持

感到“疲憊”。

(免費修繕老籐椅)

店內有一些成品,

還有幾張放在角落已經

為老主顧免費修繕好的籐椅。

但目前是看不到現場手工製作的場景了。

老闆怕我空手而歸,有些不忍,

就把壓箱底的老照片拿出來給我聊聊,

(最初在老街上,店門還是木頭的)

每張照片所處的環境,時間,

老闆都記得很清楚。

有些是老朋友特意找上門定制的,

也有輸往國外的。

什麼太妃椅,搖搖床,坐凳,櫥櫃,還有床……

就沒有不會做的,有些看著就覺得複雜,

算的上工藝精湛又美觀的藝術品了。

【25年的補鞋匠,看著深圳由衰到興】

一個市場如果沒有了補鞋,補衣服的攤,

是不是就少了一點“煙火氣”呢?

這是下村市場裡面的一家補鞋的,

沒有店鋪,只是一個小小的攤位,

攤位陳設看著有些年份了。

阿姨說,這些工具都是要配備齊全的,

缺一不可。

“噠噠噠”的聲音,

一邊搖,一邊移動需要踩線的位置,

仿佛能把這幾十年的歲月給跳活了。

【20年強記燒鵝賴粉,許多人小時候的記憶】

尋覓完手藝人和老字型大小店鋪,肚子也餓了,

一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燒鵝什麼鬼的,

反正就是這裡最普遍的廣式特色。

來這裡的人們都習慣這樣吃燒鵝瀨,

一碗粉一瓶維他奶,

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更多的可能還是習慣吧。

吸溜兩口賴粉,再咬口肉,

感覺整個世界都圓滿了。

但講真,

老字型大小也並非就一定好吃,

或者說是口味並不適合所有人的。

我覺得口感一般,沒有什麼味道,

相比江西的“米粉”還少了一絲Q彈,

而且醬汁裡也沒看到傳說中該有的

紅棗和黃花菜呀!

好在店內的阿姨們都很熱情,

點單的時候是白紙手寫紅紙存根,

穿著印有招牌的圍裙和水鞋忙前忙後。

好在燒鵝賴粉配維他奶也不貴。

一個人也就17塊。

話說“絲瓜炒鵝雜”每桌必點,

也是店內推薦,不知道味道咋樣,

要不下次小夥伴們幫我去嘗嘗。

03

百年仙姑廟,陳家花園香火旺盛

陳家花園在上村,

上村、下村都是與老街連結的,

我去的時候17:40已經關門了,

但門庭若市。

仙姑廟看上去還很新,

感覺是最近有翻新過的,

一個正門兩側面,

大門兩側刻著一副對聯:

“道德十年人不信,放香百日眾無疑”。

四周綠樹陰,

歷來香火鼎盛。

聽當地人說寶安、東莞、香港等一帶的

陳氏後代對陳仙姑(名陳端和)

無比尊敬,歷史長遠。

逛完老村吃完美食,在廟裡坐坐,

也是不錯的選擇,

傍晚時分,

會有一些當地人過來納涼話家常,

總能聽到幾句香火之外的事,

還是挺有意思的。

寺廟也是最養人的,

看這樹上的荔枝就能看出來,

顆粒飽滿,色澤均勻,

這裡是塊風水寶地。

之前也去過衢州的一座寺廟,

呐廟裡的多肉天然養的特別肥,

感覺都要把盆給撐破了!

04

縱橫交錯的樓村裡,有個60年的剃頭匠

走完老街,上、下村還意猶未盡,

時間允許的話,周邊還有一個叫“樓村”的古村,

打個車過來10分鐘不到,很方便。

這應該是我走過最“狹窄“的(套)路,

讓你們感受一下,到底有多狹窄。

只見我面前這位摩的師傅,

“嗖”的一下就把遮陽傘給蜷縮了起來,

漫悠悠的駛入古色古香、幽深靜謐的巷子,

當時沒把我頓悟的笑岔氣了!

在縱橫交錯的巷子,左彎右拐,

仿佛在迷宮中穿行,

在時空隧道中穿越。

詢問當地的村民,到底有多少條巷子?

仿佛這個問題他從來沒考慮過,

被我問懵了!

與外面的喧囂相比,

石板街很靜,偶爾傳來腳步聲。

(一幕有意思的場景,小孩子們在石頭剪刀布,

贏的人才能吃口冰棒)

往老街深處走,可見光滑的石階、

斑駁的牆壁、破舊的雕刻、斷裂的簷角……

仿佛在向每一位造訪者訴說它經歷的滄桑歲月。

許多攝影愛好者會扛著

“長槍短炮”前來拍照,

不少老人依舊會拉椅子坐在石板街上

拉家常、打牌、下棋,

也有大人帶著小孩攜手踏在古老的石街上,

給孩子講述一個個古老的傳說,

或有情侶悠然地漫步在曲折的老街中……

村裡的唯一一家老式理髮店,

在圖書館附近,

店裡最醒目的該數留有歷史印記的座椅,

爺爺說有60個年頭了,

椅子需要用木棍頂著。

腳踏板的顏色,

比墨綠亮一些,比翠綠又淡一些。

準備多角度的拍這個椅子的時候,

居然被電風扇的扇頁給打著了,

把我驚的勒,

感覺在這把椅子前得相當虔誠才是!!

一把刮胡刀,一把小木梳,

一個水掃,一罐爽身粉,

還有最古老的耳朵扒,

無處不彰顯它的歷史。

爺爺說那罐爽身粉已經換了好幾次了,

也不是捨不得扔,就是用著用著就舊了。

如果說吸引我來的是文藝老街,

那能讓我願意留下來的一定是老街上的人。

遊玩指南甩給你們

遊玩指南

【溫馨提醒】

1、如果要去陳家花園祈福,可以在17:00之前。

2、從下村到樓村,打摩的15元以內。

3、燒鵝店有很多,除了強記還是可以多多嘗試噠。

4、從公明回寶安區最後一趟是19:30,不要錯過了末班車哦,每20分鐘左右一趟。

遊玩路線:公明老街—下村—上村—樓村

【門票】

都是免費噠

【交通】

附近公交:

k578右環、e15、629。

慢慢推薦最佳路線:乘坐e15公交到天虹公交站下,步行直走約5分鐘到公明老街公交站,去的時候出奇的快,本以為要1個半小時,後來整整只花了1個小時,從公明乘坐末班車回寶安有點久,花費一個半小時。

(點開看大圖會更清楚哦)

· END ·

加潮哥(csg-bz)免費領票,

我們一起玩娃娃機呀~

潮生活吃貨大調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