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球為何能“漂浮”在宇宙中,地球自轉的能量從何而來?

我們想像出來的空間和墜落的概念都是來自於我們自身的空間幾何觀念, 有上有下才會有墜落。 但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宇宙空間的幾何形態在數學上與我們的常識不同, 舉例而言, 地球看上去在繞太陽公轉, 但實際上在宇宙空間裡始終在沿著一條時空直線運動。 我們看一張紙, 一個平面上的運動就是沒有上下的, 所以從高維角度看我們的宇宙, 可能也是沒有上下的。

地球公轉, 宇宙大爆炸後, 太陽和地球同時得到了一個動能, 各自都有自己運動軌跡, 但是由於萬有引力的作用, 萬有引力和宇宙大爆炸給的動能達到了一個平衡的狀態, 他們各自保持原有運動但同時受萬有引力, 這就形成了太陽在圍繞銀河系旋轉,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月亮圍繞地球旋轉。

他們受大爆炸後的動能和各自有的萬有引力達到了平衡狀態, 太陽沒有能力把地球吸附走, 地球也沒能力逃脫, 於是他們和解了, 處於平衡狀態了。

這就好比你扔出去一塊石頭, 如果這塊石頭在沒有摩擦力作用下, 他就會一直圍繞地球飛。 如果這塊石頭動能足夠大, 他就會像人類發射的火星探測器一樣從地球上逃逸, 如果他的動能更大, 他甚至可以逃脫太陽的束縛, 飛向更廣闊的宇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