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防汛抗旱|國家防總召開異地視訊會議 啟動防汛防颱風Ⅲ級應急回應 全力防禦第9號和第10號颱風

今年第9號颱風“納沙”於7月26日11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 28日8時加強為颱風, 29日8時中心位於臺灣宜蘭南偏東約315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 中心最大風力13級(40米/秒), 氣壓960百帕。 預計“納沙”將於29日傍晚在臺灣花蓮到宜蘭一帶沿海登陸(強颱風級, 14~15級), 30日淩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沿海再次登陸(颱風或強熱帶風暴級, 10~12級)。 28日20時, 南海北部熱帶低壓發展成為今年第10號颱風(熱帶風暴級, 未命名), 29日8時中心位於閩粵交界南偏西方向約615公里的南海海面上, 中心最大風力8級(18米/秒), 氣壓995百帕, 預計將於30日夜間到31日早晨在福建中部沿海登陸(8~9級,

18-23米/秒), 登陸後強度逐漸減弱, 並將與“納沙”減弱後的殘餘環流合併。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防颱風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汪洋副總理28日對“納沙”防禦等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7月29日上午,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異地視訊會議,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 進一步分析研判“納沙”和第10號颱風發展態勢及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安排部署雙颱風防禦工作, 宣佈國家防總於29日10時啟動防汛防颱風Ⅲ級應急回應, 派出8個工作組趕赴福建、浙江、江西、廣東、上海、江蘇等省、直轄市協助開展防汛防颱風工作。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 國家防總副秘書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

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在主會場出席會議, 福建省副省長黃琪玉、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山忠在分會場出席會議。

分析預測表明, “納沙”和第10號颱風具有六個特點:一是雙颱風正面登陸, 颱風風力強勁。 預計“納沙”將先後在臺灣中北部沿海、福建中部沿海兩次登陸, 鼎盛時期風力將達15級, 成為今年以來對我國有影響的最強颱風。 第10號颱風將緊隨其後, 24小時內相繼登陸福建, 歷史少有。 二是天氣系統複雜, 颱風交互影響。 7月下旬以來連續生成6個颱風, 打破了同期歷史記錄(5個, 1967年), 第5、6、7、8號颱風34小時內相繼生成, 十分罕見。 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同時有3個颱風並存活動, 彼此影響, 相互作用, 移動路徑和強度還存變數。

三是海上風高浪大, 海況十分惡劣。 預計長江口至福建沿海均將出現較大風暴增水, 福建閩江口最大風暴增水接近2米。 東海、臺灣海峽及釣魚島附近海域浪高湧大, 臺灣島以東洋面將出現6到10米的狂浪到狂濤區, 福建、浙江沿岸海域將出現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區。 臺灣海峽、南海東北部及福建沿海台風浪波陡較大, 易形成畸形波, 對海上生產活動構成很大威脅。 四是降雨歷時較長, 局部暴雨偏強。 第10號颱風登陸減弱後與“納沙”減弱後的低壓環流合併, 對大陸影響時間長、強降雨向北移動影響範圍廣, 預計我國大陸降水自7月29日至8月3日, 影響期偏長1至2倍, 華南東部、華東東部、山東等地將先後有大到暴雨,
局地有特大暴雨, 福建最大點雨量可達500毫米。 五是影響區域廣泛, 涉及省份眾多。 雙台風雲系相連, 覆蓋範圍涉及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江西、安徽、山東、遼寧等9個省份, 跨珠江、太湖、長江、淮河、松遼等5大流域。 颱風帶來的高強度降雨極易引發大的洪澇災害, 局部地區可能發生嚴重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災害。 六是登陸時間特殊, 轉移難度加大。 颱風登陸影響期間正值暑假, 是外出旅遊、休閒度假的高峰期, 人員預警、轉移避險、組織動員難度大。 東海伏季休漁期將陸續結束, 大批漁船整裝待發, 進一步加大了組織管理難度。

陳雷強調, 有關流域防總、省市防指和有關部門、單位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

立足於防強風、防大潮、防暴雨、防山洪、防內澇、防次生災害, 從最不利情況出發, 及時啟動應急回應, 加強組織領導, 落實防汛防颱風責任, 著力做好各項防禦工作, 最大程度避免人員傷亡, 努力減輕災害損失。 一要強化責任落實, 全力做好防禦準備。 要切實強化地方防汛防颱風主體責任, 著力落實各領域、各環節、各部門崗位責任。 颱風影響地區各級領導幹部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揮、履職盡責、分片防守。 要組織對薄弱環節進行全面排查, 做好沿海石油、化工、核電、鐵路、機場、橋樑等重要設施和電力、通信、供水、供氣等設施設備的安全檢查, 提前做好高空構築物、危房校舍、簡易工棚等建築的錨固加固, 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二要密切監測會商,及時作出滾動預報。針對雙颱風影響和登陸的複雜局面,氣象、海洋、水文等有關部門要即時監測風、雨、潮、浪、水等情況,滾動作出分析預報,特別要密切監視雙颱風登陸後與大陸冷空氣結合的可能性和發展態勢,為防汛指揮、工程調度、抗洪搶險提供有力支撐。要向社會滾動發佈風情、雨情、水情、潮情及防颱避險減災等預警資訊,確保預警資訊能夠及時覆蓋到颱風影響地區的所有人員,提醒廣大群眾特別是沿海度假和外來人員加強自身安全防範。三要突出避險避災,切實抓好轉移安置。要針對雙颱風先後登陸,影響時間長、颱風風力強、降雨強度大、致災因素突出的情況,做好船隻回港避風和危險地區人員轉移避險工作。要分區逐片對港口、碼頭、航線和沿海施工作業船隻及海上養殖漁排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時轉移危險區域人員,做到不漏一船、不留一人。要加強對回港避風船隻及跨省避風漁船的監管,警報解除前堅決防止避風船隻提前出海、轉移人員提前返回。要做好颱風影響區特別是沿海旅遊景區管控和人員疏散工作,嚴禁遊客冒險涉水遊覽。四要嚴防颱風北上,加強江河洪水防禦。當前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受“納沙”和第10號颱風登陸後的合併影響,強降雨可能影響太湖、長江中下游、淮河等江河,如再和冷空氣遭遇,很可能在一些江河引發流域或區域性大洪水。淮河“75.8”、海河“96.8”特大洪水都是這個時期颱風北上與冷空氣遭遇後帶來持續強降雨造成的。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做好堤防、涵閘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加強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安全防範,及時發現並科學處置各類險情。要根據雨情、水情、汛情的變化,科學調度水庫、閘壩、分洪河道等骨幹水利工程,確保江河湖泊安全度汛。五要狠抓調度管理,確保水庫安全度汛。要科學調度水庫水電站,對水位較高、特別是超汛限水位運行的水庫要提前預泄,留足防洪庫容,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適時攔洪削峰錯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病險水庫和正在除險加固的水庫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庫運行。要加強監測巡查,一旦發生險情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搶護,及時轉移受威脅地區群眾。水庫洩洪前要提前通知下游沿河群眾,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六要堅持群測群防,強化山洪災害防禦。近期,受局地短歷時、超標準降雨影響,山洪災害發生較為頻繁。各地要針對雙颱風先後登陸帶來長時間、高強度持續降雨的嚴峻形勢,堅持早監測、早預警、早轉移、早避險、保安全的防禦機制,及時啟動防禦預案,充分發揮基層防汛防颱風體系和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作用,加強對山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易發點等危險區域的巡查監測,提前預警,及時轉移,全力避免人員傷亡。七要搶排內澇積水,保障城市正常運行。東南沿海地區城市化率高、城鎮密集,要對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做出專項部署和周密安排。要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城市排水管網、排澇泵站等設施的檢查和管護,落實城區河道、低窪易澇地區、地下商場以及地鐵、機場、下沉式立交橋等主要交通樞紐的防洪排澇措施。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城市防洪排澇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排澇措施,提前預置機動應急排澇設備和搶險隊伍,確保城市正常運轉。八要統籌防汛抗旱,著力防範旱澇急轉。南方地區近日持續高溫,一些地方土壤失墒加快、旱情開始露頭,群眾盼風求雨心切,容易產生麻痹思想。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切實增強防汛意識,保持高度警覺,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強降雨防範工作,特別要嚴防旱澇急轉情況的發生。同時,有條件的地區在確保工程安全前提下,也要科學利用好雨洪資源。九要加強協調配合,凝聚防災抗災合力。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對部門、行業、地方颱風防禦工作指導。流域防總、地方各級防指要加強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和統籌協調,按照防禦預案和職責分工,強化資訊共用、措施銜接和聯防聯控,形成防災減災整體合力。強化軍民聯防聯動,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汛抗洪防颱風工作中的突擊隊和主力軍作用。加強資訊發佈、情況通報、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為做好防颱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二要密切監測會商,及時作出滾動預報。針對雙颱風影響和登陸的複雜局面,氣象、海洋、水文等有關部門要即時監測風、雨、潮、浪、水等情況,滾動作出分析預報,特別要密切監視雙颱風登陸後與大陸冷空氣結合的可能性和發展態勢,為防汛指揮、工程調度、抗洪搶險提供有力支撐。要向社會滾動發佈風情、雨情、水情、潮情及防颱避險減災等預警資訊,確保預警資訊能夠及時覆蓋到颱風影響地區的所有人員,提醒廣大群眾特別是沿海度假和外來人員加強自身安全防範。三要突出避險避災,切實抓好轉移安置。要針對雙颱風先後登陸,影響時間長、颱風風力強、降雨強度大、致災因素突出的情況,做好船隻回港避風和危險地區人員轉移避險工作。要分區逐片對港口、碼頭、航線和沿海施工作業船隻及海上養殖漁排進行拉網式排查,及時轉移危險區域人員,做到不漏一船、不留一人。要加強對回港避風船隻及跨省避風漁船的監管,警報解除前堅決防止避風船隻提前出海、轉移人員提前返回。要做好颱風影響區特別是沿海旅遊景區管控和人員疏散工作,嚴禁遊客冒險涉水遊覽。四要嚴防颱風北上,加強江河洪水防禦。當前正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受“納沙”和第10號颱風登陸後的合併影響,強降雨可能影響太湖、長江中下游、淮河等江河,如再和冷空氣遭遇,很可能在一些江河引發流域或區域性大洪水。淮河“75.8”、海河“96.8”特大洪水都是這個時期颱風北上與冷空氣遭遇後帶來持續強降雨造成的。要切實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做好堤防、涵閘等防洪工程的巡查防守,加強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安全防範,及時發現並科學處置各類險情。要根據雨情、水情、汛情的變化,科學調度水庫、閘壩、分洪河道等骨幹水利工程,確保江河湖泊安全度汛。五要狠抓調度管理,確保水庫安全度汛。要科學調度水庫水電站,對水位較高、特別是超汛限水位運行的水庫要提前預泄,留足防洪庫容,在保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適時攔洪削峰錯峰,減輕下游防洪壓力。病險水庫和正在除險加固的水庫要降低水位甚至空庫運行。要加強監測巡查,一旦發生險情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搶護,及時轉移受威脅地區群眾。水庫洩洪前要提前通知下游沿河群眾,落實各項防範措施。六要堅持群測群防,強化山洪災害防禦。近期,受局地短歷時、超標準降雨影響,山洪災害發生較為頻繁。各地要針對雙颱風先後登陸帶來長時間、高強度持續降雨的嚴峻形勢,堅持早監測、早預警、早轉移、早避險、保安全的防禦機制,及時啟動防禦預案,充分發揮基層防汛防颱風體系和山洪災害防治縣級非工程措施作用,加強對山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易發點等危險區域的巡查監測,提前預警,及時轉移,全力避免人員傷亡。七要搶排內澇積水,保障城市正常運行。東南沿海地區城市化率高、城鎮密集,要對城市防洪排澇工作做出專項部署和周密安排。要健全部門聯動機制,加強城市排水管網、排澇泵站等設施的檢查和管護,落實城區河道、低窪易澇地區、地下商場以及地鐵、機場、下沉式立交橋等主要交通樞紐的防洪排澇措施。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城市防洪排澇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排澇措施,提前預置機動應急排澇設備和搶險隊伍,確保城市正常運轉。八要統籌防汛抗旱,著力防範旱澇急轉。南方地區近日持續高溫,一些地方土壤失墒加快、旱情開始露頭,群眾盼風求雨心切,容易產生麻痹思想。要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切實增強防汛意識,保持高度警覺,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強降雨防範工作,特別要嚴防旱澇急轉情況的發生。同時,有條件的地區在確保工程安全前提下,也要科學利用好雨洪資源。九要加強協調配合,凝聚防災抗災合力。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對部門、行業、地方颱風防禦工作指導。流域防總、地方各級防指要加強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和統籌協調,按照防禦預案和職責分工,強化資訊共用、措施銜接和聯防聯控,形成防災減災整體合力。強化軍民聯防聯動,充分發揮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汛抗洪防颱風工作中的突擊隊和主力軍作用。加強資訊發佈、情況通報、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為做好防颱風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