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故宮單霽翔:為何全國沒工廠能複製600年古鐘

“北京有個大鐘寺, 大鐘寺裡面有一口大鐘, 是永樂年間, 即600多年前建造的, 46噸, 奇妙的是整個鐘的表面, 裡裡外外, 鐘身鐘錶上都是文字, 一共有23萬字, 居然23萬字都無一失, 沒有砂眼, 沒有錯誤。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 中國的工匠精神古已有之, 但是到了技術發達的現在, 全國招標也沒有廠家能複製600年前的這種造鐘工藝。

“我們今人不如古人嗎?不是的, 當年這些工匠做這口鐘之前, 一定做了幾百口鐘, 一定是一個個地試驗合金比例、鑄造方法、溫度, 它是一套積累下的經驗, 沒有這個積累, 就沒有奇跡發生,

也就是說, 工匠精神在於傳承。 ”在23日的博鼇亞洲論壇上一場關於“工匠精神”的討論中, 單霽翔解釋了自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從去年開始, 李克強總理的一句“我們的鋼鐵產能已經過剩, 可為什麼卻生產不了圓珠筆的‘圓珠’?”, 引發了各界, 尤其是製造業對工匠精神這個時代課題的探討。

從1925年算起, 單霽翔已經是故宮博物院的第六任院長, 他也是第一個走完故宮9000多間房屋的人, 他說, 每天進入故宮, 面對裡面收藏的231類無數的藏品, “我們滿眼看到的是工匠精神”。

單霽翔

工匠精神關乎人生、傳承

枡野俊明是日本一家禪寺的住持, 他另外還有個身份, 是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 同時還在美術大學教書。 很多本科、碩士、博士畢業的人才都在枡野俊明的禪寺裡當設計師, 一邊學習一邊工作。

“為什麼很多人在本科、碩士、博士畢業之後還要去禪寺當中繼續學習呢?大學裡面沒有給他們提供足夠的教育嗎?其實大學裡面技術部分學得非常精湛了, 但是技術部分、哲學部分,

如何把它融入到產品生產當中, 並和自己的人生結合起來, 是個重大課題。 ”枡野俊明將工匠精神與人生哲學結合起來, 認為工匠精神是和人生有著密切聯繫的。

“在日本更喜歡強調一種師徒關係, 只有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才能做得出來。 這種制度在日本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 往往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過程, 才能真正學到一部分工匠精神, 或者是做事的方式。 ”枡野俊明稱, 在日本, 學習十年以上的徒弟可以出師, 出師之後五年內還會在老師手下工作。

“我們有超過50%的業務和60%的人員都是在德國之外, 比如在整個大中華區有超過3500人, 超過20家辦公點、工廠設施和測試設施, 另外我們在全球70個國家都有分公司。 ”德國的萊茵TÜV集團目前已經是一家擁有上百年歷史的跨領域經營的技術服務供應商,

集團CEO 邁克爾·福比的叔叔是現代滾筒洗衣機的發明人, 他同樣認為工匠精神與傳承有關, 而且“工匠不是教出來的, 而是通過不斷修煉提高的”。

“工匠精神要專注, 不是1年或10年, 最好堅持二十年, 兩代人以上。 這樣可以用一生的精力來不斷改善產品。 ”富馬加利稱, “作為一個工程師, 我覺得工匠和生產是不一樣的, 工匠強調的是品質……現在在許多的公司中有很多設計師, 他們不是為了現在的產品, 而是為了未來的產品工作的, 他們希望不斷提高產品品質並給予顧客更好的體驗, 他們代表著未來的工匠精神,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

對中國的啟發

在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看來,

對於乳企等快消行業來說,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種把品質作為核心的價值觀, 並以創新為持續動力。

“從數量來說, 任何一家中國企業都能很容易做到世界第一。 但是要把量的概念轉成更高標準的品質, 工作是很枯燥的。 ”盧敏放認為, “枯燥”是因為提升品質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 他舉例, 提高牛奶品質, 首先要確保牧草是健康的, 牛吃了牧草再擠奶, 產出成品, 整個產業鏈非常長, 這恰恰是現在很多中國快速消費品企業很難做到的。

枡野俊明認為, 自古以來, 中國已經構建了很多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 可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隨著中國企業不斷走向世界, 中國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被大量低成本的產品取代。

枡野俊明

日本又是如何做的呢?

“即使是很多工匠要退休了,可這些人卻是感性的擁有者,這是數字難以轉化的,難以評價的。這是一個價值體系,這個價值必須要留住才行,比如說首先要延長他們的退休年齡。只要他們健康允許,只要他們自己願意,讓他們一直幹下去才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傳承。”說這些話的枡野俊明生於1953年,他這個年紀的工匠,在日本並不算老。

機器取代不了工匠

有一種認識是,在處處討論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的今天,工匠精神會遭到極大挑戰。不過,這種說法並不為潛心製造業和歷史傳承的工匠們所接受。

“機器人取代不了我們全部的工匠精神的這些內涵。因為首先機器人本身就是工匠精神造出來的。沒有工匠,就沒有機器人,沒有研發,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機器人。”單霽翔直接反駁了這種說法。

枡野俊明的邏輯鏈條上更多地把技術和思想聯繫起來,他認為只有真正的工匠精神的東西,才能留存下來,與它相關的技術,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為技術之上必須有思想,思想則是活法的反映。

“如何窮極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哲學和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感性結合起來,非常重要。不管是今後人工智慧怎麼發展,電腦怎麼發展,這個部分是永遠沒有東西可以替代得了的。”枡野俊明稱。

“‘工匠’一詞有手工製作的意思,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東西是手工製作的,但是未來不見得,可能是機器人來製造的。”福比稱:“但是,一些高精尖的儀器和設備,不可能由機器人來做,就需要高技能的工匠來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枡野俊明

日本又是如何做的呢?

“即使是很多工匠要退休了,可這些人卻是感性的擁有者,這是數字難以轉化的,難以評價的。這是一個價值體系,這個價值必須要留住才行,比如說首先要延長他們的退休年齡。只要他們健康允許,只要他們自己願意,讓他們一直幹下去才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傳承。”說這些話的枡野俊明生於1953年,他這個年紀的工匠,在日本並不算老。

機器取代不了工匠

有一種認識是,在處處討論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的今天,工匠精神會遭到極大挑戰。不過,這種說法並不為潛心製造業和歷史傳承的工匠們所接受。

“機器人取代不了我們全部的工匠精神的這些內涵。因為首先機器人本身就是工匠精神造出來的。沒有工匠,就沒有機器人,沒有研發,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機器人。”單霽翔直接反駁了這種說法。

枡野俊明的邏輯鏈條上更多地把技術和思想聯繫起來,他認為只有真正的工匠精神的東西,才能留存下來,與它相關的技術,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為技術之上必須有思想,思想則是活法的反映。

“如何窮極自己的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哲學和自己的做事方式和感性結合起來,非常重要。不管是今後人工智慧怎麼發展,電腦怎麼發展,這個部分是永遠沒有東西可以替代得了的。”枡野俊明稱。

“‘工匠’一詞有手工製作的意思,雖然現在還有很多東西是手工製作的,但是未來不見得,可能是機器人來製造的。”福比稱:“但是,一些高精尖的儀器和設備,不可能由機器人來做,就需要高技能的工匠來做,這一點非常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