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民夫婦創造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一改旱育秧的窘境!

【導語】在吉林省前郭縣, 孟慶昱、矯麗榮夫婦創造性地利用秸稈製作水稻育秧盤,不用土、省人工,還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了好出路。

// 水稻旱育秧或將無土可取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從日本引進了水稻旱育秧技術,因其具有秧齡短、秧苗壯、可機插、省稻種、產量高等經濟效益高的優點,迅速成為我國水稻生產的普遍栽培方式。

不過,旱育秧對苗床土的要求很高,土質細膩而且要偏酸性,pH值在4.5~5.5為宜。 一般旱地大田因常年使用除草劑會對秧苗產生藥害,農民大多到土坡、河床、林地取土。 種60畝水稻,要育秧1600盤,1盤要7斤土。 理論上1.1萬斤就夠了,實際上每年要買1.5萬斤左右的土,得花一兩千元。 這是因為土壤中石子和黃膠泥都會被細篩出去不能用,浪費很多。

前郭縣大部分土地偏鹼性,相當一部分還是鹽鹼地,一旦土壤pH值超過10,即使加酸調和也無法用來育秧。 經過一二十年的育秧,能取土的地方所剩無幾,河床坑坑窪窪,林地樹根裸露。 於是,有的人打起了草原和稻田的主意,對自然環境和個人財產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

據測算,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約4.5億畝,年需158億張秧盤,1900億斤土,每年因水稻育秧損失的土地面積達17.2萬畝。

若無得當措施,水稻旱育秧將面臨無土可取的局面。

// 向機械化育秧邁出了一大步

水稻旱育秧竟讓祖祖輩輩以土為生的農民為了土而犯愁。 雖說這是道難題,但還是有人從中發現了機會,找到了辦法,開闢了市場。

孟慶昱、矯麗榮夫婦想改變現狀, 矯麗榮想到小時候曾到秸稈堆底部找腐爛的秸稈作基質養花,這才為他們打開了思路。 經過反復試驗,2010年他們成功地研製出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秸稈粉碎發酵後再加入特定添加劑,固定成型。

// 育秧盤優勢

1.操作簡單, 成熟快

這種秸稈生物質水稻育秧盤非常乾淨,而且只需擺盤、播種、覆土、澆水4個環節,兩人1天就可以育1棚。 並且秧苗盤根系發達,插秧時不緩苗、返青快,水稻可提前5-7天成熟。

2.育秧成果好

這樣的育秧盤1盤2元,雖然比土法育秧昂貴一些, 但是省了酸、肥、藥的錢, 總體算下來成本差不多。 而且秸稈育苗盤根好插秧不丟苗、發病率低,不需要補苗。

3.緩解對土地的消耗

最關鍵的是, 把秸稈變成育苗的基質,可以緩解育秧對土地資源的過度消耗。 避免了秸稈簡單還田所造成的影響耕作、“吞肥”等問題,為水稻機械化育秧奠定了基礎。

【致富點評】

旱育秧是我國水稻生產的首要環節,是稻穀豐收的基礎,有“秧好半年糧”之說。 但育秧耗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越來越不可持續。 並且,傳統育秧需要選土、曬土、篩土、擺盤、播底土、播種、覆土、澆水等14個環節,兩人要15天才能育1棚。所以這樣的環保育秧盤真的是前景廣闊。

這主要歸功於吉林前郭縣的這對夫婦,正是因為他們創造性的發明解決了困擾大家的各種難題,真正印證了“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我們也希望大家在生產生活一線也能多一些創造性的發明,為自己創造更多的便利。

實習編輯:田夢

編輯:遠菁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並且,傳統育秧需要選土、曬土、篩土、擺盤、播底土、播種、覆土、澆水等14個環節,兩人要15天才能育1棚。所以這樣的環保育秧盤真的是前景廣闊。

這主要歸功於吉林前郭縣的這對夫婦,正是因為他們創造性的發明解決了困擾大家的各種難題,真正印證了“高手在民間”這句話,我們也希望大家在生產生活一線也能多一些創造性的發明,為自己創造更多的便利。

實習編輯:田夢

編輯:遠菁

責任編輯:張磊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