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豆的話語權在路上!

前天晚上估計會有很多國足球迷難以入睡, 狂歡到深夜,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國家足球隊, 贏球了!!在韓國宣佈部署“薩德”之後, 國人表現出空前的愛國情懷, 從“樂天”事件到國人拒絕一切韓國旅遊計畫, 甚至遊輪、飛機的途徑中轉也基本不在韓國消費, 國人在用實際行動表現著愛國心。 昨晚的國足勝利更是讓大家有了宣洩口, 估計近期各大平臺會被國足刷屏了。 筆者說這麼多, 其實是想引出一個詞“眾志成城”, 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認為, 在大豆話語權的爭奪上, 我們跟國足很像, 一直失敗,

所以同樣需要國人們與國家站在一條戰線上。 國足都贏了 大豆話語權還遠嗎?接下來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筆者)將通過幾點國家政策上的調整, 大膽猜測下未來大豆市場的未來趨勢, 與大家交流探討, 看看大豆話語權我們要如何奪回。

第一、調減玉米、鼓勵大豆、謹慎“旱改水”

2017年3月23日, 國家糧食局官網發佈“2017年國家將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繼續深化玉米等收儲制度改革”(全文看下圖)。 在文章中明確說明“完善生產者補貼制度, 中央財政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 鼓勵增加大豆種植, 合理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生產。 同時, 要採取措施防止出現大面積“旱改水”, 盲目擴大水稻種植。 ”說的非常明確, 鼓勵增加大豆種植並防止大面積“旱改水”, 這其實就指明了未來國家在各類農作物種植方面的方向, 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建議, 農戶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認為水稻的利潤大, 一味向水稻種植上傾斜, 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水稻必然是下一個調控的品種,

從2017的水稻國儲保護價全面下調, 大家就可以看的出來。 另外, 農戶也不要擔心種大豆賣不出去, 因為國家既然要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那麼接下來的補貼和刺激需求等方面的相應政策必然會陸續出臺, 緊跟國家發展趨勢才能過的更好。

第二、將打通“北糧南運”陸海聯運通道

近期筆者在國家糧油交易中心的官網上看到一篇《中國水運報》的文章, 其中主要從“1鐵路散糧專用線建設全面開花;2打通運糧節點港口;3跟隨變化找思路”三個方面分析陸海聯運通道打通的重要性“陸海聯運因為運輸成本低廉, 在北糧南運中逐漸佔有重要位置。 目前, 遼寧錦州港、營口港、大連港、丹東港、葫蘆島港和正在建設中的盤錦港等6大港口是北糧南運重要的出海口, 與南方的浙江寧波-舟山港、福建漳州招商局碼頭、廣東黃埔港等遙相呼應, 承接南來北往的運糧船。 ”筆者看到這則消息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豆品種, 因為國內大豆需求的主要省份其實都在沿海地區, 而大豆供應基本都在東北,

在東北調減玉米、擴大大豆種植面積的背景下, “北糧南運”到底要運的是什麼就不言而喻了。 預計未來東北大豆的南下將會更具優勢。

第三、國儲2011-2013年庫存大豆準備出庫

近期國內市場關於大豆國儲拍賣的傳言又出了新版本“國儲準備出2011年的庫存大豆, 而且還是由中國油脂公司執行出售事宜, 並不在中儲糧進行拍賣出售”。 之前市場都是熱議2013年大豆出庫, 分析品質、價格後普遍認為操作可行性較大。 現在再加上2011年大豆也要出庫, 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預感國家2017年可能在大豆上實施保障性的國儲收購, 也就是鼓勵農戶種的多, 國家將收購一部分, 緩解市場供應壓力。

下面是本網統計的國儲大豆各年份剩餘量的統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的大豆餘糧還是比較多的,並且年份過長,儲存壓力確實很大,所以這次的傳聞可信度可能更高。另外,有業內人士已經去個別糧庫取樣,反映庫內的2011年產大豆一般都是“揭頂糧”,不過蛋白和含油量的指標都不錯,如果低價出庫,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的。國儲這樣大量清庫必然事出有因,筆者認為騰庫的作用就是為了更好的調控市場,對未來國產大豆來說,利大於弊。

綜上所述,雖然沒有一項觀點是在說大豆話語權,但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國家為了讓未來國產大豆產量增加而做的準備,我國與美國的地理維度大致相同,很多區域都適合大豆種植,那麼大豆的產量一旦增加上來,國家的“價補分離”實施得當,未來國產大豆的價格和供應量都將會與進口大豆縮小差距,這樣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就會大大降低,大豆定價的話語權也就逐漸轉移過來了,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多方配合,其中最重要的配合一方就是老百姓,老百姓不要僅僅關注眼前幾年的利益,要關注更長遠的未來,跟隨國家的調控步伐。就像以前的玉米國儲托市一樣,其實也是讓老百姓賺了幾年“好錢”的。本網闡述的整體方向都是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的個人猜測,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也值得大家思考,筆者僅是“拋磚”,希望能通過本文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最後希望國足繼續贏下去!!

(中國糧油資訊網 楊進山)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的大豆餘糧還是比較多的,並且年份過長,儲存壓力確實很大,所以這次的傳聞可信度可能更高。另外,有業內人士已經去個別糧庫取樣,反映庫內的2011年產大豆一般都是“揭頂糧”,不過蛋白和含油量的指標都不錯,如果低價出庫,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的。國儲這樣大量清庫必然事出有因,筆者認為騰庫的作用就是為了更好的調控市場,對未來國產大豆來說,利大於弊。

綜上所述,雖然沒有一項觀點是在說大豆話語權,但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國家為了讓未來國產大豆產量增加而做的準備,我國與美國的地理維度大致相同,很多區域都適合大豆種植,那麼大豆的產量一旦增加上來,國家的“價補分離”實施得當,未來國產大豆的價格和供應量都將會與進口大豆縮小差距,這樣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就會大大降低,大豆定價的話語權也就逐漸轉移過來了,這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多方配合,其中最重要的配合一方就是老百姓,老百姓不要僅僅關注眼前幾年的利益,要關注更長遠的未來,跟隨國家的調控步伐。就像以前的玉米國儲托市一樣,其實也是讓老百姓賺了幾年“好錢”的。本網闡述的整體方向都是中國糧油資訊網分析師楊進山的個人猜測,可能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也值得大家思考,筆者僅是“拋磚”,希望能通過本文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最後希望國足繼續贏下去!!

(中國糧油資訊網 楊進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