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尼洋河畔的哨兵」送鹽

編者按: 《尼洋河畔的哨兵》描述了上世紀70、80年代西藏高原軍人的生活。 作者郭偉明, 1971年至1988年在西藏軍區通訊總站工作, 歷任戰士、班長、技師、參謀。 退休後, 他利用業餘時間整理過去的日記, 把所經歷過的往事寫出來, 讓更多的人瞭解西藏高原、瞭解那一代軍人的過去。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 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真實地存在過。 以下為書中節選。

△圖為美得醉人的林芝魯朗。

轉眼夏季到了, 和往年一樣, 每當這個季節來臨, 連隊都要派車給雅魯藏布江沿岸的哨所送去新服裝和主副食品等物資。

自從調到西藏自治區林芝八一鎮工作後, 南邊的哨所我還從沒去過, 借此機會正好隨車去西藏南部沿線幾個哨所轉轉。 一來, 看望、慰問一下哨所的戰友們;二來, 順便看看雅魯藏布江沿岸的風光, 西藏南部之旅對我來說還是很新鮮的。

駕駛員布窮是個藏族戰士,

開車技術非常好, 不僅快而且很穩。 當我們來到崗嘎大橋時, 車速漸漸地減了下來, 通常情況下, 守卡戰士是要嚴格查驗過往車輛和人員邊防通行證的, 由於我們連隊的汽車常跑這條線路, 守卡戰士和布窮很熟, 打個招呼就放行了。

汽車跨過崗嘎大橋, 沿著雅魯藏布江向南飛馳, 一路的風光真是太美了。 透過車窗往外看, 大自然美麗的山水, 猶如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公路邊的松樹和森林, 被山谷裡吹來的印度洋暖濕氣流塑造成一棵棵美麗的迎客松。 行駛在畫一般的大自然裡, 真的令我大飽眼福。

由於天氣炎熱, 加上發動機的熱量, 駕駛室裡的溫度非常高, 為了防止打瞌睡, 我們在一棵周圍長滿綠草的巨大核桃樹旁停了下來,

準備休息一下再趕路。

就在我們坐在草地上乘涼的時候, 一位藏族青年來到了我們面前, 從他欲言又止的表情中可以看出, 似乎有什麼難處需要我們説明。 布窮用藏語和小夥子交談了幾句後告訴我, 小夥子家就在附近的村莊裡, 由於運輸和供應跟不上, 村子裡的老百姓已經斷鹽了, 不知解放軍能不能幫助一下。

小夥子的話, 讓我們感到十分吃驚。 小時候我就曾聽父親講過紅軍的故事, 由於敵人的封鎖, 江西蘇區和長征路上, 紅軍戰士因為沒有鹽吃, 軟弱得連路都走不動。 眼下藏族老百姓遇到沒有鹽吃的困難, 作為人民子弟兵決不能坐視不管, 我們必須盡力幫助他們。

我讓布窮轉告小夥子, 馬上回村裡告訴鄉親們,

就說“解放軍送鹽來了!”布窮把我的話翻譯給小夥子聽了之後, 小夥子非常激動, 立刻轉身向村子裡奔去。

“解放軍送鹽來了!解放軍送鹽來了!”消息像春風一樣, 立刻傳遍了山村, 小小的山村頓時沸騰了起來, 越來越多的藏族老百姓來了, 我們從車上卸下一麻袋食鹽, 見到老百姓遞過來的盒子、盆子、罐子, 甚至帽子, 我們都盡可能地給他們裝滿, 不大一會工夫, 一麻袋鹽就分完了。 看到男女老少手裡拿到鹽的高興勁, 我們的心裡別提多愉快了。

就在我們上車準備繼續趕路時, 剛才的那位藏族小夥子攔住了我們, 他熱情地拉著我們的手, 非要我們等一等。 說話間, 村子裡的老百姓提著雞, 拿著蛋, 拎著裝滿核桃的筐趕來了,

非要我們收下他們的禮物不行, 否則就不讓我們走。

眼前的一切, 讓我真正理解了什麼叫做“軍民魚水情”。 對於藏族老百姓送來的東西, 我們再三推辭不肯接受, 結果老百姓急了, 他們有的爬上了車廂, 把當地出產的核桃, 一股腦地倒在車廂裡, 有的乾脆把捆綁好的公雞、母雞直接往車廂裡扔。

說實話, 我們並沒有為藏族老百姓做些什麼, 就算做了點事, 那也是應該的, 但老百姓的真情, 卻是那麼的樸實, 著實感動了我們。

當汽車再次徐徐開動的時候,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向我們揮手, 熱情地為我們送行。 雖然一晃幾十年過去了, 如今想來仍然是那麼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中國西藏網文/郭偉明)

相關閱讀:

「尼洋河畔的哨兵」閃閃的紅星

「尼洋河畔的哨兵」閃閃的紅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