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持夢想,一生潦倒是怎樣的體驗?

羅伯特·瓦爾澤

1892年, 瑞士。

14歲的他, 開始嘗試著各種薪水低廉的工作:給貴族家庭做僕人, 當保險公司的職員, 做發明工程師的助手……

他出生于普通家庭, 當時像他這樣的孩子很多, 因為貧窮, 他們要早早地為生活打算。 他心裡卻有一個關於文學的夢想, 雖然不安於做這些, 但也只能以此維持生計。 於是, 他白天給人做活兒, 夜裡就埋頭寫詩。 老闆們對他大概不怎麼滿意, 加上運氣不好, 公司倒閉的倒閉, 所以他時常得換工作。 但更多的時候, 他是沒有工作的。

月亮與我們一樣

他看起來像個可憐的店員

在我老闆嚴厲的目光下

憔悴

我尷尬地撓著脖子

從來沒有在生活中

經歷過持久的陽光

我的缺點就在技能

繼續撓著脖子

在老闆眼前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

每顆星星都像血滴

雖然與幸運之花無緣

我卻因它而謙卑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

他接觸的圈子,

多是些底層的小人物。 空洞漆黑的夜晚, 他抬頭仰望星空, 覺得月亮和他們一樣, 是個可憐的店員, 在老闆嚴厲的目光下, 每天按時打卡, 日復一日地把自己掛在那裡, 憔悴坐班, 就像一道傷疤。

可月亮就是月亮, 哪有什麼傷疤。 所有的景殤, 不過是因為看的人心傷。 瓦爾澤憂傷, 因為他也缺乏生活的技能。 在辦公室裡, 像是尷尬的存在。 老闆過來問責, 而他就如同詩裡的小職員, 只能撓著脖子, 繼續撓著脖子……

所以他寫道, “我從來沒有在生活中, 經歷過持久的陽光。 ”

他其實才華橫溢, 但總被命運捉弄。

19歲時, 他的作品得到了當地報紙的發表。 當時瑞士著名的評論家威德曼, 對他頗為賞識, 還邀請他到家裡做客。

這對初出茅廬的他, 簡直是莫大的幸事。

後來他還寫了一篇散文《威德曼》, 來懷念這一次相見。 這是他一生中為數不多的美好回憶。

1911年, 威德曼去世。 他的人生也開始了轉折, 從此每況愈下。

中年的羅伯特·瓦爾澤

這一年, 他從瑞士到了德國, 投奔他的哥哥, 也結識了當地許多的出版商和作家。 眼看就要功名成就, 他卻在一次宴席上, 得罪了當時一位非常有名的劇作家, 還有在場的一些人物。 那位劇作家與他不歡而散, 出版商也中斷了他的預付稿費。

日子越發艱難, 他在異鄉的小出租屋裡, 為生計發愁。

女房東知道了他的處境, 免了他的房租, 為他介紹工作, 還在經濟上資助他, 讓他得以繼續自己的文學夢想。

但是, 好景不長。 沒過幾年, 這位善良而富有的女房東,

突然逝世。 瓦爾澤的文學夢又被活生生摔在了地上。

能夠找到一處地方, 衣食無憂地寫作, 一直是瓦爾澤最想要的。 可是他性格不合群, 三言兩語就容易把人得罪。 文學界的前輩, 都不願再提攜他。 潦倒與孤獨成了他生活的常態。

但徹底擊垮他的, 不是生活的艱難, 而是愛情的挫敗。 瓦爾澤愛上了一位女教師, 向她求婚, 卻被拒絕了。 “沒有長久經歷過陽光”的瓦爾澤, 再也承受不住這又一遭重擊。

他瘋了。

並且變成了一個求婚狂魔, 左右的女鄰居都被他求過婚。 家人不得不把他送進了精神病院。 在醫院裡, 他依舊熱愛寫作。 這樣的精神狀態, 也觸發了他異于常人的感知力。 他開始用鉛筆寫作, 而且字體越來越小。 後來研究他詩歌的人們,

不得不用放大鏡來解讀, 他隨手寫在紙片上的文字。

但令人不解的是, 即便生活如此艱難, 瓦爾澤也不希望自己出名。 他不止一次在文字中表達過這樣的想法:

我希望無人再成為我

只有我才能忍受自己

懂得多, 看的多

卻保持沉默

近乎一無是處

老天成全了他, 讓他一生籍籍無名。 在他所生活的時代, 他的確沒有被人過多注意。 當時一位元女讀者讀了他的作品, 還把它寄了回去, 並附信說:“還是先好好學德語吧。 ”

他是作家中的作家, 他的詩歌, 一開始只有那些從事寫作事業的人才會欣賞。

同時代的文學巨匠黑塞說:“瓦爾澤躲進病院, 從此不問世事, 是有道理的。 他要麼自救於瘋人院, 要麼被瑞士的教授和電臺經理活活餓死。 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出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他的諸多榮譽也是被後來人追加的。偏執的瓦爾澤,“20世紀最被低估的作家”——羅伯特·瓦爾澤,就這樣潦倒地過了一生。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每顆星星都像血滴”這是他用生命,寫出的深沉。這樣極致的想像力,這樣精緻的表現力,美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除了他,再無第二人。

他雖然沒有經歷過多少陽光,但卻以自己固執的方式,在角落裡,孤獨地發光。直到有一天,人們才發現,如此偏僻的角落,竟藏著這樣一顆奪目的金子。

他就是,羅伯特·瓦爾澤。

文丨莫采雪 深圳

這些人雖然有好差事,卻寫不出半句瓦爾澤那樣漂亮的文章。”

他的諸多榮譽也是被後來人追加的。偏執的瓦爾澤,“20世紀最被低估的作家”——羅伯特·瓦爾澤,就這樣潦倒地過了一生。

“月亮是夜晚的傷口,每顆星星都像血滴”這是他用生命,寫出的深沉。這樣極致的想像力,這樣精緻的表現力,美得讓人倒吸一口涼氣。除了他,再無第二人。

他雖然沒有經歷過多少陽光,但卻以自己固執的方式,在角落裡,孤獨地發光。直到有一天,人們才發現,如此偏僻的角落,竟藏著這樣一顆奪目的金子。

他就是,羅伯特·瓦爾澤。

文丨莫采雪 深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