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創文攻堅行動NO.29∣“身邊好人”凝聚創文正能量(四)

百善孝為先, 孝是做人的根本。 善事父母, 家庭才能和睦, 社會才能和諧。 近年來, 秦漢新城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 堅持抓好“身邊好人”推薦與評選, 轄區湧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公婆、孝子和幸福家庭, 更好的弘揚了中華民族家庭美德, 樹立良好家風, 宣傳道德正能量, 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全面開花。

劉躍進, 男, 漢族, 生於1958年, 秦漢新城窯店辦劉家溝村村民。 2016年4月入選孝老愛親類咸陽好人。

劉躍進今年59歲, 他的母親102歲。 為了照顧好母親, 讓老人能夠安度晚年, 劉躍進辭掉了工作, 數十年如一日, 精心照顧老人。 母親已是百歲高齡, 即便是刷牙這樣簡單的事情也不能自己完成, 需要別人為她清理口腔衛生, 劉躍進每天早晚兩次, 用棉簽沾著冷熱適度的生理鹽水給老人細心清理。 有時候, 老人不配合, 來回搖頭, 將他的手指咬傷, 但他從不對老人發火,

總是精心侍奉, 照料有加。 侍奉老人大小便、 喂水吃藥、吃飯穿衣、按摩捶背等更是十分艱難, 他經常一個流程做下來要中途歇幾次, 腰酸腿疼、汗流浹背更是常事。 村上有鄰居說:“老人年齡大了, 有些事情過得去就行了。 ”他卻不認可, 梗著脖子說:“孝敬老人天經地義。 人都會老, 誰都有這一天。 我就是要讓老人精精神神、快快樂樂的生活, 把這個家風傳承下去!”

數十年盡孝床前, 數十年初心不改, 這個憨厚樸實的莊稼漢就像一架永不疲憊的機器高速運轉, 他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付出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行之歌, 踐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劉軍利, 是秦漢新城渭城辦坡劉村有名的大孝子, 他有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 在六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五, 他的母親已七十九歲, 還有三個孫子。

劉軍利的母親年輕時, 性格開朗, 積極能幹, 夏收捆麥一人能供兩個撒子, 秋季拔棉杆能和男人比高低, 她當年這樣拼命幹, 就是子女多, 負擔重, 總想多掙點, 裡裡外外一把手, 勤儉持家,

完成了六個孩子的婚事, 終因積勞成疾累倒在病床上, 一躺就是十多年, 劉軍利對母親的辛勞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百善孝為先”, 劉軍利和妻子對母親精心照料, 想吃啥就做啥, 端水送飯, 洗腳剪指甲, 洗被褥, 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

劉軍利孝順母親影響著鄰里, 都向他看齊, 向他學習, 贏得了村裡鄉親的一致肯定和尊重。 他也樂於幫助別人, 大事小事只要找他, 他總能熱情幫忙, 他在家是大孝子, 在外是大好人, 他用孝行感染著身邊的人, 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張天民, 男, 現年59歲, 秦漢新城正陽辦卓所村村民, 數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顧雙親, 是當地有名的大孝子。

在秦漢新城正陽辦卓所村傳頌著這樣一句佳話:“養兒當如張天民”,

普普通通的七個字, 卻演繹出一位當代孝子的感人事蹟。

他在為人子女的幾十年中, 盡心盡力、任勞任怨, 贏得了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普遍稱讚。 父母年齡大了, 為了讓父母散散心, 每年都會帶父母一起出去轉轉。 父母要是身體不適, 張天民會第一時間把父母送進醫院, 父母養病期間, 他給送飯、餵飯、洗澡。 父母身體要是稍好可以走動時, 張天民就扶著運動, 這樣不辭辛勞, 直到父母治癒出院。 隨著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 張天民雖然在外面忙, 但是回家的次數、回家的時間卻越來越多、越來越長。 用張天民自己的話說, 錢能掙到啥時候, 父母養育了我, 我就應該多回家看看, 常陪我爸我媽說說話, 讓他們踏踏實實的過上好日子。

張天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父母有一個好身體,家裡平平安安,自己好好掙錢,多抽出時間來陪伴父母,讓他們晚年幸福。就是這樣一個朴樸實實的人,他有著普普通通的願望,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年邁的雙親,只為看到父母那一抹溫馨的笑容,為此不停地奮鬥著。

張天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父母有一個好身體,家裡平平安安,自己好好掙錢,多抽出時間來陪伴父母,讓他們晚年幸福。就是這樣一個朴樸實實的人,他有著普普通通的願望,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年邁的雙親,只為看到父母那一抹溫馨的笑容,為此不停地奮鬥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