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走進軍營」塔什庫爾幹:在紅其拉甫達阪執勤戍邊

巍巍帕米爾, 群峰聳立, 雪山連綿, 衝破雲霄。

在這片荒亙不變的雪域高原, 有一群像雄鷹一樣奮擊長空的人, 他們常年守護著片邊關熱土,

這個英雄的群體就是——紅其拉甫邊防連。

自1949 年組建以來, 連隊一代代守防官兵牢記党和人民重托, 把使命擔當高高舉過頭頂, 用青春和熱血續寫衛國戍邊榮光, 在雪域高原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邊關屏障, 為維護邊境安全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模範連”榮譽稱號, 先後榮獲“基層建設標兵連隊”“邊防執勤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連隊先後榮立一等功5 次、二等功6 次、三等功8 次。

“永遠忠於祖國, 永遠忠於界碑”“47 號點位一切正常, 請祖國和人民放心”……5 月初, 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趟冰河、涉險灘,

來到海拔5200 米的木孜吉裡阿達阪。 觀察邊情、向上級報告後, 官兵將心願寫在紙條上, 小心翼翼地裝進瓶子, 埋在界堆旁, 深情訴說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使命職責的無悔擔當。

上世紀50 年代, 連隊老一輩戍邊人以“三峰駱駝一口鍋、三根木棍搭地窩,

儲冰融雪當水喝”的豪邁氣概, 在帕米爾高原戰天鬥地, 白手起家, 紮下了根。 多年來, 一代代連隊官兵不畏艱險, 紮根高原, 衛國戍邊, 把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鐫刻在雪山之巔。

連隊官兵永遠忘不了。 那年寒冬, 排長何玉帶領3 名戰士前往邊境執行任務, 返回時被暴風雪圍困。 何玉4 人在風雪中苦苦前行, 體溫急速下降, 風像刀子般割在臉上, 腳步越來越沉重……當救援人員趕到時, 只看到4 座冰雕, 懷裡抱著鋼槍, 向連隊方向保持著前進的姿勢, 壯烈犧牲。

“衛國戍邊模範連”“基層建設標兵連”……走進紅其拉甫邊防連榮譽室, 一面面錦旗、一塊塊獎牌整齊排列, 無聲訴說著一代代守防官兵視榮譽為生命的奮進歷程。

那年9 月, 時任連長楊波在山崖上探路時, 不慎掉下懸崖。 幸好被一塊突出的巨石擋住, 才止住下滑的勢頭, 楊波當場昏迷。 連長生死未卜, 官兵們趕緊將他送往山下。 沒想到楊波醒來後第一句話就問:“到點位了沒有?”得知大家正把他往山下送, 楊波掙扎著從戰士背上下來, 繼續向山頂爬去。來到界碑前,楊波用顫抖的手掏出毛筆和顏料為界碑描紅。那一刻,所有官兵都脫帽敬禮,齊聲唱起連歌,雄渾的歌聲穿破風雪,在群山間回蕩。

就是在這樣嚴寒缺氧、風雪漫天、生死難料的惡劣環境下,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忠誠守高原、激情幹事業,有喜有淚,有苦有憂,卻從未有過絲毫抱怨。

2014 年5月的一個深夜,連隊機要參謀喬洪潮闌尾炎突然發作,腹痛難忍。他一手捂著肚子,一手堅持抄寫報文,身體蜷成了一團,汗水模糊了眼睛。剛處理完工作,喬洪潮就暈倒在辦公桌上。聞訊而來的軍醫趕緊為他輸液,連長抄起電話準備向上級彙報。這時,喬洪潮迷糊中告訴連長:“連隊目前只有一名機要參謀在位,近期任務繁重,我不能離開。”

連長最終還是背著喬洪潮給團裡打了電話:必須儘快派人接替他。但由於大雪封路,團裡的參謀趕到時已過去好幾天,這期間喬洪潮多次暈倒。交接完工作,救護車呼嘯著將喬洪潮送往400 多公里外的醫院。當主治醫生的刀劃開肚皮,腹腔內積留的膿液噴射而出時,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驚呆了……

“把根紮在邊關,把心安在高原”。這是寫在紅其拉甫邊防連營門口牆上的兩句話,更是刻在官兵心底的信念。在連隊,因為身處高寒缺氧的環境,不少官兵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有些甚至落下了終身殘疾。環境再艱苦,有信仰的支撐,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內心就不荒涼。然而,真正讓他們難以釋懷的,是對親人那份沉重的愧疚。

那年,時任指導員陳重敏帶隊巡邏吾甫浪溝。在巡邏的第四天,他3 歲的兒子不幸遭遇車禍身亡。半個月後,陳指導員巡邏歸來才得知噩耗,他瘋一般地沖到兒子的小墳前,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怎麼拉也拉不回來。近10 年來,連隊有數十名官兵親屬逝世、病危都沒能回家探望。四級軍士長張洪順因為執行邊境封控任務,雙親逝世都沒有見上最後一面;下士田壯姐姐病逝一個月才從朋友那得知實情;下士張鵬程4 個月中有3 位親人相繼離世,只能在連隊前的小河邊面向家鄉祭拜……

冰峰險谷,忠誠無言。一代代連隊官兵堅定“對党忠誠”的信仰,始終牢記使命,忠誠履行職能,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在高原,與風雪搏鬥、和死神較量,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把忠誠和信念鐫刻在這片土地,在祖國西陲樹起了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

在紅其拉甫邊防連,黨支部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鬥志,缺氧不缺幹勁”。在黨員幹部的感召下,全連官兵見困難就上、見紅旗就扛。

繼續向山頂爬去。來到界碑前,楊波用顫抖的手掏出毛筆和顏料為界碑描紅。那一刻,所有官兵都脫帽敬禮,齊聲唱起連歌,雄渾的歌聲穿破風雪,在群山間回蕩。

就是在這樣嚴寒缺氧、風雪漫天、生死難料的惡劣環境下,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忠誠守高原、激情幹事業,有喜有淚,有苦有憂,卻從未有過絲毫抱怨。

2014 年5月的一個深夜,連隊機要參謀喬洪潮闌尾炎突然發作,腹痛難忍。他一手捂著肚子,一手堅持抄寫報文,身體蜷成了一團,汗水模糊了眼睛。剛處理完工作,喬洪潮就暈倒在辦公桌上。聞訊而來的軍醫趕緊為他輸液,連長抄起電話準備向上級彙報。這時,喬洪潮迷糊中告訴連長:“連隊目前只有一名機要參謀在位,近期任務繁重,我不能離開。”

連長最終還是背著喬洪潮給團裡打了電話:必須儘快派人接替他。但由於大雪封路,團裡的參謀趕到時已過去好幾天,這期間喬洪潮多次暈倒。交接完工作,救護車呼嘯著將喬洪潮送往400 多公里外的醫院。當主治醫生的刀劃開肚皮,腹腔內積留的膿液噴射而出時,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驚呆了……

“把根紮在邊關,把心安在高原”。這是寫在紅其拉甫邊防連營門口牆上的兩句話,更是刻在官兵心底的信念。在連隊,因為身處高寒缺氧的環境,不少官兵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有些甚至落下了終身殘疾。環境再艱苦,有信仰的支撐,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的內心就不荒涼。然而,真正讓他們難以釋懷的,是對親人那份沉重的愧疚。

那年,時任指導員陳重敏帶隊巡邏吾甫浪溝。在巡邏的第四天,他3 歲的兒子不幸遭遇車禍身亡。半個月後,陳指導員巡邏歸來才得知噩耗,他瘋一般地沖到兒子的小墳前,嗓子哭啞了、眼淚流幹了,怎麼拉也拉不回來。近10 年來,連隊有數十名官兵親屬逝世、病危都沒能回家探望。四級軍士長張洪順因為執行邊境封控任務,雙親逝世都沒有見上最後一面;下士田壯姐姐病逝一個月才從朋友那得知實情;下士張鵬程4 個月中有3 位親人相繼離世,只能在連隊前的小河邊面向家鄉祭拜……

冰峰險谷,忠誠無言。一代代連隊官兵堅定“對党忠誠”的信仰,始終牢記使命,忠誠履行職能,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在高原,與風雪搏鬥、和死神較量,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這片土地,把忠誠和信念鐫刻在這片土地,在祖國西陲樹起了一座永恆的精神豐碑。

在紅其拉甫邊防連,黨支部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鬥志,缺氧不缺幹勁”。在黨員幹部的感召下,全連官兵見困難就上、見紅旗就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