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新疆人文地理丨悠悠駝鈴 穿過絲綢之路千年風雨滄桑的駱駝

點擊上方藍字“新疆人文地理”可以訂閱!

原標題《說駱駝》

路是人走出來的, 絲綢之路是駱駝開出來的。 沒有駱駝, 也就沒有絲綢之路;張騫騎著駱駝開闢了絲綢之路,

中外商賈們緊跟張騫的後塵。 駱駝為人類征服沙漠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岳普湖達瓦坤沙漠)

永恆的沙漠之舟

當你打開電視機, 在喀什台, 或新疆台, 或中央台的有關頻道上, 往往會看到一支漫長的駝隊行進在茫茫的沙漠裡,

恍惚間, 仿佛聽到了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 回蕩在遠古的沙漠上空。 駱駝身上綁著的銅鈴會按著駱駝的腳步節奏搖出聲響, 如詩如歌:

從那遙遠走來, 駝鈴悠悠,

昂起你、昂起你不屈的頭顱,

穿過絲綢之路的千年風雨滄桑,

駱駝、駱駝、駱駝……

(父女情深)

你從螢屏上感受到的是荒蕪、風沙和大漠。 那種蒼涼、悠遠的意境會讓你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 而凝滯於這片景象中。 你的目光看不穿這片土地的浩瀚, 遠方仿佛是無邊無際的大海。 這就是當年張騫肩負使命西出陽關, 踏上的那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華夏西北大地, 他騎著高大的駱駝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路是人走出來的, 絲綢之路是駱駝開出來的。 沒有駱駝, 也就沒有絲綢之路;張騫騎著駱駝開闢了絲綢之路, 中外商賈們緊跟張騫的後塵。 駱駝為人類征服沙漠留下了永恆的印記。 所以, 古人說:“駱駝是沙漠之舟。 ”這一神氣的名字象徵著駱駝的形象和特徵:它是巨獸、怪獸、珍獸。

巨獸是指駱駝身體高大,

可與獅子、大象相媲美, 其下身長有七個胼胝體, 可支撐巨大身軀長期歇臥, 站立宛如一座高山, 駝峰是這座高山之巔;臥下宛如一座丘陵, 滿身的駝毛像是這座丘陵的植皮。 上世紀50年代初期, 汽車在喀什還是鳳毛麟角, 到60年代初, 也許是受到第一輛公共汽車的啟示, 喀什市出現了一個龐然大物——駱駝公共車, 由一個維吾爾族車夫駕馭的奇怪的駱駝車在大街小巷招搖過市。 這輛車與以往的所有車輛都不一樣, 它是膠輪的, 車身非常大, 而且有一個用鐵木製成的車廂, 車廂是全封閉的, 設有窗戶, 窗戶上有玻璃, 車廂裡面有座椅, 像是一輛小公共汽車。 所以, 被人們管它叫做喀什噶爾“駱駝公共汽車”。

(古城駝鈴—上世紀90年代英國四名女大學生乘騎駱駝)

怪獸是指駱駝形象怪異, 它背上長著兩個大大的駝峰, 又叫雙峰駝。 駝峰裡是特殊的脂肪, 在沙漠中, 如果沒有食物和水, 這些脂肪就會變成它身體所需的養分和水;它長著大大的眼睛和鼻孔, 這使它擁有很好的視覺和嗅覺, 在沙塵暴中,那長長的眼睫毛可以很好地保護它的眼睛,同時它也會閉上鼻孔,把沙塵拒之鼻外,使它免受沙塵的侵擾;它身體裡面有一個特殊的“節水裝置”,能防止水分流失,而且它血液中的血紅細胞非常小,但數量很多,能夠防止它體溫升高時血液粘稠,有利於它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生活。不僅如此,因為在沙漠中不容易行走,還經常會遇到沙塵暴,所以,駱駝的腳掌是扁的,很寬大,腳底下還有又厚又軟的肉墊,這樣就不容易陷入沙子裡了;它的耳朵長著很多毛,可以擋住風沙,再加上它的兩層眼瞼和上面濃密的長睫毛,這些有力的“武器”讓它成了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

(轉場遷徙)

珍獸是指駱駝是世界上稀有的典型沙漠動物,生活在沙漠裡的叫野駱駝,以它獨特的適應乾旱環境的特點,能適應晝夜溫差極大、多風沙而極端乾旱的氣候條件,它愛吃鹽生植物,如駱駝刺、鹽穗水、豬毛菜、梭梭、蘆葦、羅布麻等。它的脖子長而彎曲,也可以吃到胡楊、沙棗的樹葉。它的耐饑餓能力很強,駝峰的血液有抗脫水功能,所以一二十日不吃不喝,照舊活動。據說,目前新疆境內的野駱駝只剩下不到1 000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家飼駱駝是由野駱駝長期馴化來的。由於生活條件好,它的四肢短,駝峰比野駱駝的大,頭骨較短,但耐饑渴能力很強,它善於長途跋涉、登山,是山區農牧民放牧最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據說,過去在山區放電影,一般都是騎駱駝。要把放映機、擴音機、汽油桶、喇叭、行李、乾糧、水葫蘆捆在駱駝身上。當時的發電機很大,很笨重,還要拆成零件,才能馱。因為東西比較多,占地方,人無法騎,經常是人拉著駱駝走。即便這樣,駱駝也無怨無悔,只要出發了,就能走到盡頭。駝毛輕而保暖,可製成氈毯、氈靴或棉衣、毛衣褲、襪子等駝毛織品,皮可制革,足墊可制鞋;駝肉味美、駝脂細,人吃了抗渴,是高級補品。所以,牧民們家家戶戶養駝、用駝。幾千年來,駱駝給沙漠地帶的居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不僅可以運送人和貨物,而且被牧民們用做結婚的饋贈佳品,還被現代人作為開設旅遊景區景點的點綴之物,遊客騎上駱駝在沙漠裡兜兜風,照個相,跳個駱駝舞,多麼愜意!

(皮山縣昆侖峽谷山村的塔吉克牧民)

“神獸”傳奇

可你是否知道,駱駝是來之不易的。相傳古代在中亞撒馬爾罕地區有一個小部落,為首的是倆兄弟,名叫尕勒莽與阿和莽,在群眾中威望很高,因此長期受到當地統治者的忌恨和迫害,於是他們率領同族的18人,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一本《古蘭經》和故鄉的水土一路向東,尋找新的樂土。他們沿著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高原,過蔥嶺,繞昆侖,渡葉爾羌河,來到帕米爾高原東部的絲綢之路的驛站。這時,天色已黑,蒼茫中走失了白駱駝。第二天,他們在絲路驛舍的附近發現了一眼清泉,走失的駱駝臥在水中,已化為白石雕像。於是,他們考察了當地的水土,發現這裡的水土和故鄉的完全一樣,就在此地安居下來。歷經艱辛的駱駝安詳地靜臥在泉水中,與他們日夜相伴。後來,人們便將這眼清泉命名為“駱駝泉”。駱駝泉周圍是茂密的蘆葦叢,還有月季花、刺梅、陽秀等花卉爭奇鬥豔。三畝見方的院子,池水占了一畝地,深3米多,很清、很涼。站在駱駝泉邊的石頭上,靜靜地聽,似乎還能聽到鈴鐺的聲音,那是先民們從遠古的中亞地區向西域走來時,駱駝的鈴鐺聲。一頭白駱駝神奇悲壯的傳說,一眼泉水的湧現,開創並見證了這個民族的歷史。而這眼泉水使這個民族在乾旱的絲路驛舍活了下來,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原民族居民,經歷了幾世滄桑的高原民族人民用自己勤奮的身軀和睿智的頭腦開創了本民族的歷史,也形成了如今塔什庫爾幹縣塔吉克人民族的文化。

(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喀拉峻草原上放牧的白駱駝)

駱駝“短板”

那年,我到昆侖山腳下的葉城縣零公里旅遊,在一座居住著塔吉克人的院子裡,我興致勃勃地騎著一峰高大的駱駝遊玩一番後,那駱駝被它主人——一位塔吉克老人順手牽過去,並拴在了路邊一根比拇指粗不了多少的小木樁上。

看到這情景,我很替那位老人擔心,於是,我好心提醒他:“老大爺,您應該將駱駝拴在一根粗壯的木樁上才對,否則它會跑掉的!”誰知那老人一點也不擔心,他笑了笑,十分有把握地說:“同志,它不會跑掉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小的一個木樁,駱駝只要稍一用力不就拔出來了嗎?”我疑惑地問道。

老人回答說:“同志,你說的未嘗不對,可是,我也有我的道理,當這峰駱駝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把它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時,它也不老實,有時撒野想掙脫木樁,但那時它的力氣,折騰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和勇氣掙脫這個木樁了。”

“難道就沒有一次意外嗎?”聽了老人的話,我很信服,但仍舊不甘心。

(昆侖古道上的駝群)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常常發生這樣的悲劇:駱駝會登山,也會走沙漠,當沙暴突然來臨時,一些駱駝隊的人為了防止自己的駱駝迷失,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樁,然後把一峰甚至幾峰駱駝一起栓到這根小木樁上,悲劇就這樣發生了:當駝隊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遠遠裹走後,那些身體巨大的駱駝還固執地臥在小木樁的周圍。因為主人生死不明,這些駱駝失去了為它們拔掉木樁的人,它們就寸步不離地守在那裡,一天,兩天……最後,它們都被活活地餓死了。”老人如是說。

老人的話讓我很震撼,駱駝負重前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頑強精神令人敬仰,但同時也讓我深思:這些駱駝,與其說是餓死於缺少食物,不如說是被自己的經驗和習慣所害。其實細想一下,這種看似愚蠢而可笑的行為,在我們人類的身上也時有發生,很多時候,我們何嘗不是被一些習慣性的東西所困擾,被眼前的“小木樁”所迷惑,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而難以自拔。習慣和經驗是一柄雙刃劍,很多時候,經驗可以幫助我們,但如果我們固守經驗,死守經驗,一直以習慣去行事,不知道變通,就會被經驗和習慣所束縛。因此,我們要在合適的時候果斷遠離那些“小木樁”,學會超出經驗之外借鑒直覺,勇於打破習慣,創造新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經驗為我們所用,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說駱駝,意在沛公也!

—本文選自《新疆人文地理》2015年8月—

撰 文 /朱大珪 攝 影 / 包迪

編 輯:大 桐

在沙塵暴中,那長長的眼睫毛可以很好地保護它的眼睛,同時它也會閉上鼻孔,把沙塵拒之鼻外,使它免受沙塵的侵擾;它身體裡面有一個特殊的“節水裝置”,能防止水分流失,而且它血液中的血紅細胞非常小,但數量很多,能夠防止它體溫升高時血液粘稠,有利於它在乾旱的沙漠地區生活。不僅如此,因為在沙漠中不容易行走,還經常會遇到沙塵暴,所以,駱駝的腳掌是扁的,很寬大,腳底下還有又厚又軟的肉墊,這樣就不容易陷入沙子裡了;它的耳朵長著很多毛,可以擋住風沙,再加上它的兩層眼瞼和上面濃密的長睫毛,這些有力的“武器”讓它成了名副其實的“沙漠之舟”!

(轉場遷徙)

珍獸是指駱駝是世界上稀有的典型沙漠動物,生活在沙漠裡的叫野駱駝,以它獨特的適應乾旱環境的特點,能適應晝夜溫差極大、多風沙而極端乾旱的氣候條件,它愛吃鹽生植物,如駱駝刺、鹽穗水、豬毛菜、梭梭、蘆葦、羅布麻等。它的脖子長而彎曲,也可以吃到胡楊、沙棗的樹葉。它的耐饑餓能力很強,駝峰的血液有抗脫水功能,所以一二十日不吃不喝,照舊活動。據說,目前新疆境內的野駱駝只剩下不到1 000峰,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家飼駱駝是由野駱駝長期馴化來的。由於生活條件好,它的四肢短,駝峰比野駱駝的大,頭骨較短,但耐饑渴能力很強,它善於長途跋涉、登山,是山區農牧民放牧最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據說,過去在山區放電影,一般都是騎駱駝。要把放映機、擴音機、汽油桶、喇叭、行李、乾糧、水葫蘆捆在駱駝身上。當時的發電機很大,很笨重,還要拆成零件,才能馱。因為東西比較多,占地方,人無法騎,經常是人拉著駱駝走。即便這樣,駱駝也無怨無悔,只要出發了,就能走到盡頭。駝毛輕而保暖,可製成氈毯、氈靴或棉衣、毛衣褲、襪子等駝毛織品,皮可制革,足墊可制鞋;駝肉味美、駝脂細,人吃了抗渴,是高級補品。所以,牧民們家家戶戶養駝、用駝。幾千年來,駱駝給沙漠地帶的居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不僅可以運送人和貨物,而且被牧民們用做結婚的饋贈佳品,還被現代人作為開設旅遊景區景點的點綴之物,遊客騎上駱駝在沙漠裡兜兜風,照個相,跳個駱駝舞,多麼愜意!

(皮山縣昆侖峽谷山村的塔吉克牧民)

“神獸”傳奇

可你是否知道,駱駝是來之不易的。相傳古代在中亞撒馬爾罕地區有一個小部落,為首的是倆兄弟,名叫尕勒莽與阿和莽,在群眾中威望很高,因此長期受到當地統治者的忌恨和迫害,於是他們率領同族的18人,牽了一峰白駱駝,馱著一本《古蘭經》和故鄉的水土一路向東,尋找新的樂土。他們沿著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高原,過蔥嶺,繞昆侖,渡葉爾羌河,來到帕米爾高原東部的絲綢之路的驛站。這時,天色已黑,蒼茫中走失了白駱駝。第二天,他們在絲路驛舍的附近發現了一眼清泉,走失的駱駝臥在水中,已化為白石雕像。於是,他們考察了當地的水土,發現這裡的水土和故鄉的完全一樣,就在此地安居下來。歷經艱辛的駱駝安詳地靜臥在泉水中,與他們日夜相伴。後來,人們便將這眼清泉命名為“駱駝泉”。駱駝泉周圍是茂密的蘆葦叢,還有月季花、刺梅、陽秀等花卉爭奇鬥豔。三畝見方的院子,池水占了一畝地,深3米多,很清、很涼。站在駱駝泉邊的石頭上,靜靜地聽,似乎還能聽到鈴鐺的聲音,那是先民們從遠古的中亞地區向西域走來時,駱駝的鈴鐺聲。一頭白駱駝神奇悲壯的傳說,一眼泉水的湧現,開創並見證了這個民族的歷史。而這眼泉水使這個民族在乾旱的絲路驛舍活了下來,滋潤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原民族居民,經歷了幾世滄桑的高原民族人民用自己勤奮的身軀和睿智的頭腦開創了本民族的歷史,也形成了如今塔什庫爾幹縣塔吉克人民族的文化。

(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喀拉峻草原上放牧的白駱駝)

駱駝“短板”

那年,我到昆侖山腳下的葉城縣零公里旅遊,在一座居住著塔吉克人的院子裡,我興致勃勃地騎著一峰高大的駱駝遊玩一番後,那駱駝被它主人——一位塔吉克老人順手牽過去,並拴在了路邊一根比拇指粗不了多少的小木樁上。

看到這情景,我很替那位老人擔心,於是,我好心提醒他:“老大爺,您應該將駱駝拴在一根粗壯的木樁上才對,否則它會跑掉的!”誰知那老人一點也不擔心,他笑了笑,十分有把握地說:“同志,它不會跑掉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麼小的一個木樁,駱駝只要稍一用力不就拔出來了嗎?”我疑惑地問道。

老人回答說:“同志,你說的未嘗不對,可是,我也有我的道理,當這峰駱駝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把它拴在這個木樁上了,剛開始時,它也不老實,有時撒野想掙脫木樁,但那時它的力氣,折騰一陣子還是在原地打轉,見沒法子它就蔫了,後來,它長大了,卻再也沒有心思和勇氣掙脫這個木樁了。”

“難道就沒有一次意外嗎?”聽了老人的話,我很信服,但仍舊不甘心。

(昆侖古道上的駝群)

“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常常發生這樣的悲劇:駱駝會登山,也會走沙漠,當沙暴突然來臨時,一些駱駝隊的人為了防止自己的駱駝迷失,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樁,然後把一峰甚至幾峰駱駝一起栓到這根小木樁上,悲劇就這樣發生了:當駝隊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遠遠裹走後,那些身體巨大的駱駝還固執地臥在小木樁的周圍。因為主人生死不明,這些駱駝失去了為它們拔掉木樁的人,它們就寸步不離地守在那裡,一天,兩天……最後,它們都被活活地餓死了。”老人如是說。

老人的話讓我很震撼,駱駝負重前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頑強精神令人敬仰,但同時也讓我深思:這些駱駝,與其說是餓死於缺少食物,不如說是被自己的經驗和習慣所害。其實細想一下,這種看似愚蠢而可笑的行為,在我們人類的身上也時有發生,很多時候,我們何嘗不是被一些習慣性的東西所困擾,被眼前的“小木樁”所迷惑,把自己束縛在一個固定的圈子裡而難以自拔。習慣和經驗是一柄雙刃劍,很多時候,經驗可以幫助我們,但如果我們固守經驗,死守經驗,一直以習慣去行事,不知道變通,就會被經驗和習慣所束縛。因此,我們要在合適的時候果斷遠離那些“小木樁”,學會超出經驗之外借鑒直覺,勇於打破習慣,創造新模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經驗為我們所用,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說駱駝,意在沛公也!

—本文選自《新疆人文地理》2015年8月—

撰 文 /朱大珪 攝 影 / 包迪

編 輯:大 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