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朱德在粵北(軍史鉤沉·建軍90年)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之後,起義部隊往粵東撤退。 經過梅州三河壩戰役,起義軍兵分兩路:周恩來、賀龍等率主力向潮汕地區轉移,朱德、陳毅等完成掩護任務後率餘部1000多人轉戰粵贛湘交界處。 其間,1927年12月至1928年2月,朱德率部戰鬥在粵北韶關地區的仁化、曲江、乳源、樂昌等地,傳播革命火種,組織武裝鬥爭,領導農民運動,走上武裝鬥爭與農民運動相結合之路,實現了從正規戰到遊擊戰的思想轉變,為湘南暴動、井岡山會師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創建紅軍隊伍、形成遊擊戰思想做出了有益探索,是我黨武裝鬥爭史和建軍史的寶貴財富。

1927年12月22日,朱德派出一個連,聯合當地1000多農軍,向曲江重陽圩大沙洲下村的反動地方武裝和民團發起突然進攻,拉開了西水暴動的序幕。 1928年1月5日,朱德所部攜農軍500多人攻佔仁化縣城,救出農友40多人。 朱德在董塘集合第五區農軍,將其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獨立第4團”,下轄4個營,並留下滕鐵生等8名軍事骨幹充實該團力量,為1928年2月仁化暴動做準備,最終形成廣東“東江之後的第二割據局面”。

1928年1月6日,朱德率部離開仁化,計畫南下經始興、南雄前往英德、清遠一帶發動農民暴動。 部隊行至與曲江交界處的雞籠圩時,發現湞江河上敵13軍大批湧來。 為保存實力,朱德決定將部隊拉到廣東乳源與湖南宜章交界的山區暫時落腳。

急行軍幾個晝夜,部隊經仁化,過樂昌,到達乳源梅花大坪楊家寨(現屬樂昌)。

楊家寨有300多戶人家,地處樂昌、乳源、宜章三縣交界,農民運動開展得較早,群眾基礎較好。 朱德召開軍事會議,制訂了武裝暴動計畫,陳毅、王爾琢、蔡協民、龔楚、胡少海、李光中、楊子達等人參加,史稱“楊家寨軍事會議”。 11日上午,朱德派胡少海偽裝團長,率部分起義士兵,以國軍140團名義進入宜章城。 12日,朱德率部途經梅花村進入宜章,趁官紳設宴歡迎之機,指揮部隊圍剿民團,逮捕官紳,智取宜章,史稱“年關暴動”,揭開了湘南暴動的序幕。 隨後,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朱德任師長,陳毅任黨代表。 此後,朱德率部掀起的革命風暴遍及20多個縣、100余萬人口,形成了湘南暴動新高潮。

(本報記者劉泰山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30日 06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