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本科不努力,畢業成專科”,不給學渣點震懾大家真以為大學是療養院

沒毛病。

學渣“罹難日”。

文/熊丙奇

據報導, 本科生身份入學, 卻可能以專科生身份畢業, 近日, 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學業新規引發關注。

據瞭解, 新政是對原學業警示制度的一種補充, 對於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而受到學籍警示處理, 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學習者, 可自行選擇轉入專科層次或退學, 達到專科畢業要求後, 按專科畢業。 該新政將於今年9月份首次在2017級本科生中施行。

果然是“學在華科”。

華中科大的新政, 是學校層面對學生的退學、退出機制的探索。 而要讓退學成為大學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以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的一種基本制度設計, 應該在國家層面儘早推進高校學生學籍管理改革, 建立自由轉學與轉專業制度。

近年來, 我國高校為提高人才培養品質, 加強了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淘汰。 但開除或退學學業沒有達到學校培養標準的學生, 卻罕有邁步。

原因在於, 有的在大三大四時沒有達到學業要求而被退學的學生, 拿不到任何畢業證書,

如果要繼續在國內讀全日制高等教育, 就必須重新複讀再參加高考填報志願。 這使得大學讓學業不合格學生退學, 經常遭遇剝奪學生受教育權的爭議。

但大學實行嚴格的人才培養標準, 本無可厚非, 淘汰不合格學生, 也是保證培養品質所不可缺少的辦學措施。

細看規定:不是所有的“學業未達標”都得可轉入專科, 還有補考和補救餘地, 只有“未達標”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才會降級。

在美國大學, 退學是十分正常的辦學制度。 對於學校來說, 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學生, 而對於學生來說, 則可進一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這一制度之所以被接受, 是因為大學招生實行自由申請入學制度, 入校後學生可進一步自由申請轉學、轉專業, 這意味著一名學生如果從一所大學退學(主動退學或被淘汰), 可以繼續申請去其他大學, 而無需再重讀高中、重新參加入學考試。

由於有自由申請轉學制度, 評價美國大學的辦學品質, 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新生留校率, 即有多少讀完一年的大學生願意繼續留下本校讀書, 以此反映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

我國目前卻沒有自由轉學制度,因此,退學對於大學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大學要承擔很大壓力,對於那些靠學費收入辦學的民辦學校來說,根本就不願意淘汰學生,因為淘汰不合格學生後,沒有補充管道。要是有學生選擇主動退學,尤其是從名校退學,會令大家覺得不解,因為代價不小。

華中科大給達不到學業要求的學生,自主選擇退學或轉入專科層次,這給了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從本科轉專科,類似轉學。這也是保障培養品質的重要嘗試。當然得看到,這只是校內安排,而非校際轉學,而且是從本科轉到專科層次。

若教育改革繼續深化,未來,合理的退學配套制度應是轉學制度,即可以從華中科大退學後,轉到其他高校讀本科,其他高校對學生的大學求學情況進行評價,決定是否錄取。

當然,這需要兩方面進一步改革,一是建立高校的學分互認制度;二是改革大學招生錄取制度,落實和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按照目前的招生錄取制度,招生實行計畫招生,管理也實行“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計畫管理,這不適合大學提高招生、培養品質。

鑒於此,我們不妨對高校“本科生未達標轉專科”的嘗試多些鼓勵,並推動高校退轉學等制度的優化。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仲鳴

以此反映學校對學生的吸引力。

我國目前卻沒有自由轉學制度,因此,退學對於大學和學生來說都是不容易的事。大學要承擔很大壓力,對於那些靠學費收入辦學的民辦學校來說,根本就不願意淘汰學生,因為淘汰不合格學生後,沒有補充管道。要是有學生選擇主動退學,尤其是從名校退學,會令大家覺得不解,因為代價不小。

華中科大給達不到學業要求的學生,自主選擇退學或轉入專科層次,這給了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從本科轉專科,類似轉學。這也是保障培養品質的重要嘗試。當然得看到,這只是校內安排,而非校際轉學,而且是從本科轉到專科層次。

若教育改革繼續深化,未來,合理的退學配套制度應是轉學制度,即可以從華中科大退學後,轉到其他高校讀本科,其他高校對學生的大學求學情況進行評價,決定是否錄取。

當然,這需要兩方面進一步改革,一是建立高校的學分互認制度;二是改革大學招生錄取制度,落實和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按照目前的招生錄取制度,招生實行計畫招生,管理也實行“一個蘿蔔一個坑”的計畫管理,這不適合大學提高招生、培養品質。

鑒於此,我們不妨對高校“本科生未達標轉專科”的嘗試多些鼓勵,並推動高校退轉學等制度的優化。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仲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