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融科技“落地”中國需要全球聯合創新

3月23日, CCG(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在上海舉辦季度午餐會, 餐會的主題是“跨境投資與全球化”, 討論圍繞“投資全球創新”、“跨境投資的不確定因素及障礙”、“全球化趨勢下跨境投資的建議”等話題展開。

討論會上, CCG副主席、上海分會會長、寬資本創始人兼董事長關新分享了其投資全球聯合創新的理念, 在他看來, 中國要與全球聯合創新, 投資需要全球化視野, 將國外的優勢與中國的需求相接軌, 並利用尊重、分享、共贏的方式共同創造新的“世界”。

“創新本質上是在對你瞭解的行業深入研究之後, 尋找先進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此, 我們在找到自身發展現狀中的不足和問題之後, 從世界上其他地方找到符合中國需求的解決辦法, 這就是全球聯合創新,”關新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全球聯合創新意味著全球先進智慧在中國的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

談到創新, 近年來互聯網和金融科技領域無疑擁有最強勁的勢頭, 矽谷和華爾街的碰撞已經開始顛覆人類的世界觀。 摩根大通的人工智慧軟體COIN, 能在幾秒內就將原先律師和貸款人員每年需要360000小時做完的工作完成;高盛聯合Google投資的智慧分析處理引擎Kensho, 用“人工智慧取代金融分析師”的口號引發華爾街巨震。

渣打和《經濟學人》近期合作的對中國金融科技的研究表明,

2016年前9個月, 全球超過50%的金融科技投資投於中國, 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年環比投資額翻倍的區域。 根據零壹財經此前發佈的資料, 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共發生504筆投融資事件, 獲投公司累計融資金額達1135億元。 其中中國281筆, 國外223筆。

那麼, 對於投資人來說, 金融科技是否能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口?所謂的取代是否是必然?關新表示, 金融科技在很多地方就是泡沫。 如果投資額大幅上漲, 應該說明中國的金融科技有一個很好的局面, 但就目前來看, 中國的金融業並沒有出現這種局面, 雖然金融科技在中國的小額貸款和支付方面領先, 這也是由中國“消費相關”的特點決定的, 因此僅限於消費級;在B2B商業方面, 金融科技在中國依然較落後。

“大家一直在尋找和追逐風口, 兩年前是O2O, 一年前是AR、VR, 今年是AI或是Fintech(金融科技)。 ”

對於科技企業是否存在泡沫, 蘋果CEO庫克在剛剛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 科技企業沒有泡沫, 甚至連矛頭都沒有, 情況與1999年(即科技泡沫破裂的前一年)不一樣。 一小部分企業估值過高, 但從整體來看, 沒有這個問題, 技術在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從人能夠通過科技或是互聯網做很多事情的角度來看, 互聯網是不存在泡沫的, 但是從投資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回報率來看, 那一定是有泡沫的。 中國互聯網的泡沫主要來自於估值過高、缺乏技術以及沒有商業與技術壁壘。 ”關新表示。

就拿金融科技領域最有代表性的人工智慧來看,

關新認為其在全球都是非常熱的領域, 眾多大公司都在關注, 因為AI的背後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最終的目的是“去人化”, 所謂的“無人”就是依靠AI技術, 高效處理目前人類低效處理的事務。 美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59%的高級職業從業人員都認為自己會被機器取代, 會計師、律師、投行分析師等會面臨裁員的危機。

多名科技金融業內人士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長遠來看, 像律師、分析師等日常工作中存在很多重複且可複製工作的職業, 會比較容易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替代。 不過, 身處傳統行業中的工作者, 如果有能力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來提升自己在這類工作中的效率, 那麼反而是可以獲得先發優勢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