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青年的離婚率逐年增高,為什麼會這樣?看了這篇文章網友一下炸了鍋!

“城裡房價貴, 我要回農村, 農村彩禮高, 有情難成家。 ”高額彩禮在農村已經成了一道門檻, 讓許許多多“有情人”最終倒在了“終成眷屬”的路上。

看來即使逃離大城市, 農村青年也過的並不容易。 大城市有你買不起的高房價, 農村有你交不起的彩禮。 無論在哪裡, 總有一款等著你。

看看澎湃新聞去年七月的一則新聞報導, 河南寧陵縣法院王院長統計, 在當地80後、90後縣鄉青年成為離婚高危人群, 占全部離婚案件的85%左右。 據統計分析, 這些青年的離婚呈四化特點:一是離婚主體女性化。 起訴離婚的大多是女性。 二是離婚事由多樣化。 子女老人、生活習慣等都能成為離婚理由。 三是婚姻時間短暫化。 四是婚姻價值偏激化。 二婚、三婚者仍要求離婚的不乏其例。

農村青年離婚率為何越來越高?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一、天價彩禮, 讓農村青年的婚禮成為全家人的負擔, 也成了離婚的導火索。

近些年來彩禮逐年攀升。 結婚。 原本是好事, 可彩禮成了不能承受之重。 在河北, 一些地區流行“新三金”——三斤百元人民幣, 約14萬元;在河南項城, 除了9萬9禮金外, 還有“離娘費”, 男方還得湊一堆吃的用的: 6只雞、6條魚、6條煙、6箱酒……硬體不達標,

取消婚事也不少見。 在甘肅平涼, 彩禮一路飆升到十七八萬, 而農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一萬元。

借著結婚向男方索要錢物的花樣可謂不斷翻新:彩禮“萬紫千紅一點綠”——“萬紫是一萬張5元的, 千紅是一千張100元的, 一點 綠不是翡翠就是玉”;“一動不動”——“動的是小汽車, 不動的是二層樓”;“萬里挑一”——“訂婚時男方就要給女方一萬一”……

二、外出務工讓農村青年婚戀短暫倉促, 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礎。

農村青年由於沒有學歷、資金、技術優勢,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 整天為了生計打拼, 沒有精力考慮感情問題。 到結婚年齡, 感情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父母著急抱孫子, 匆忙拉郎配, 包辦一個, 作為子女也只好將就結婚了事。

而相親時間, 絕大部分農村男女未婚青年到外地打工, 一般情況下只有在每年春節回家一次有機會。 短短的假期也是他們“戀愛”的黃金時期。

每到這時, 一些熱心的紅娘便忙著給未婚打工青年介紹物件, 有時一個未婚青年一天要相幾次親。

看“順眼”的便很快確定下來戀愛關係。 雙方見面沒兩次, 就要再次踏上外出務工之路, 要麼是一起外出務工, 要麼是其中一人留守家鄉務農, 只能通過電話聯繫培養感情。

而且在父母的安排下, 送彩禮、登記、辦酒席、結婚一步緊跟一步。 由於兩人感情基礎弱, 不能真正意義上相互瞭解和認識, 加上距離的隔閡導致感情無法得到好的溝通, 時間久了就會產生一些分歧, 最後導致兩人分開。

三、人口比例失調,農村適齡男性比女性多得多。

有人就說,農村女孩子之搶手,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一個表徵是媒婆的興起。現在農村的媒婆已茁然成長為一個標準化職業。甚至有的媒體紅到未曾開口就要交見面禮,電話卡裡先充一兩百塊話費再說。

另一個表證是近兩年的農村離婚案中,來辦理離婚的女方越來越強勢了,在有些縣,二婚、三婚女人都不愁嫁。這些花大價錢娶回的兒媳婦,婆家一般都高高供著,這也造成個別女方生活稍不如意,就放棄現有婚姻另尋婚配。

據媒體報導,在許多離婚案件中,女方起訴所占比例很高,高達七成以上,大部分是外出打工後提出離婚的。大量女性從貧困地區遷移到富裕地區,在此過程中經歷離婚,衍生大量被甩掉的農村剩男。

他們的婚姻過程可能大部分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少男少女或在農村相戀成家,或在異地打工相識成婚,結婚後繼續一起在外打拼。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沒有技術的大齡男青年工作越不好找,工資也低,不得不在家務農或就近找份工作留守照顧老人和孩子。

相反,部分大齡女青年則通過工資相對高的保姆等工作繼續留在大城市,長時間的城市生活讓部分女青年對沒有能力的農村伴侶逐漸心生厭倦,並與依然在城市打拼的有為農村男或城市男結合成婚。

因為女孩少男孩多,所以女孩子在選物件時最看重的就是對方條件如何。比如5名男青年都與一名女青年相親,那麼家庭條件好的男孩勝出的幾率就大。也因為如此,一些家境不好的男青年婚姻大事只能一拖再拖。

有的男孩為了娶上媳婦,還要在城裡買房,甚至還要買車。而男孩相親卻不容挑挑揀揀,本來春節時間就緊,如果不快點“下手”,男孩要想相到合適的物件,有可能就要再等到下一年春節回老家時。

有人說,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巨大的落差在婚姻市場上也形成剪刀差: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30歲以上的人群中,農村男性未婚率始終高於城市;而45歲到49歲“鐵杆剩男”年齡段的比例,城市是1.97%,農村是4.29%,高出1倍多。

另外,長期的兩地分居是農村人離婚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什麼要分居?除了就業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留守孩子教育問題。長期以來,戶口政策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一直把農村孩子擋在城外,很多在城裡務工的農村青年不得不繼續讓孩子在農村就讀,已婚男女一般會“犧牲”一方留在家裡照顧小孩,造成了長期兩地分居甚至分離。

真正的城鎮化不僅是農民“獲得城市戶籍”,更應該是農民的真正“市民化”,讓進城的農民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讓不離鄉在農村創業的村民獲得市民一樣的生活品質和城市保障。

看看下面網友怎麼說:

三、人口比例失調,農村適齡男性比女性多得多。

有人就說,農村女孩子之搶手,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一個表徵是媒婆的興起。現在農村的媒婆已茁然成長為一個標準化職業。甚至有的媒體紅到未曾開口就要交見面禮,電話卡裡先充一兩百塊話費再說。

另一個表證是近兩年的農村離婚案中,來辦理離婚的女方越來越強勢了,在有些縣,二婚、三婚女人都不愁嫁。這些花大價錢娶回的兒媳婦,婆家一般都高高供著,這也造成個別女方生活稍不如意,就放棄現有婚姻另尋婚配。

據媒體報導,在許多離婚案件中,女方起訴所占比例很高,高達七成以上,大部分是外出打工後提出離婚的。大量女性從貧困地區遷移到富裕地區,在此過程中經歷離婚,衍生大量被甩掉的農村剩男。

他們的婚姻過程可能大部分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少男少女或在農村相戀成家,或在異地打工相識成婚,結婚後繼續一起在外打拼。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沒有技術的大齡男青年工作越不好找,工資也低,不得不在家務農或就近找份工作留守照顧老人和孩子。

相反,部分大齡女青年則通過工資相對高的保姆等工作繼續留在大城市,長時間的城市生活讓部分女青年對沒有能力的農村伴侶逐漸心生厭倦,並與依然在城市打拼的有為農村男或城市男結合成婚。

因為女孩少男孩多,所以女孩子在選物件時最看重的就是對方條件如何。比如5名男青年都與一名女青年相親,那麼家庭條件好的男孩勝出的幾率就大。也因為如此,一些家境不好的男青年婚姻大事只能一拖再拖。

有的男孩為了娶上媳婦,還要在城裡買房,甚至還要買車。而男孩相親卻不容挑挑揀揀,本來春節時間就緊,如果不快點“下手”,男孩要想相到合適的物件,有可能就要再等到下一年春節回老家時。

有人說,中國的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巨大的落差在婚姻市場上也形成剪刀差:據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30歲以上的人群中,農村男性未婚率始終高於城市;而45歲到49歲“鐵杆剩男”年齡段的比例,城市是1.97%,農村是4.29%,高出1倍多。

另外,長期的兩地分居是農村人離婚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什麼要分居?除了就業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留守孩子教育問題。長期以來,戶口政策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一直把農村孩子擋在城外,很多在城裡務工的農村青年不得不繼續讓孩子在農村就讀,已婚男女一般會“犧牲”一方留在家裡照顧小孩,造成了長期兩地分居甚至分離。

真正的城鎮化不僅是農民“獲得城市戶籍”,更應該是農民的真正“市民化”,讓進城的農民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讓不離鄉在農村創業的村民獲得市民一樣的生活品質和城市保障。

看看下面網友怎麼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