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人工增雨”不是想增就增

近日來, 全省高溫警報持續拉響, 7月27日, 省城合肥氣溫達到41.1℃, 突破合肥1959年8月23日的高溫歷史極值41.0℃。 此外, 六安的舒城, 合肥的肥西、肥東和長豐, 最高氣溫突破本站極值。 27日, 無為縣最高氣溫40.3℃、繁昌縣達到41℃, 天氣熱得也是讓人受不了。

截至7月28日, 全省平均高溫日數12天, 其中江淮中部及江南大部15~19天, 較常年同期偏多4~10天。

面對高溫天氣, 有市民提出, “如今科技發達, 為什麼不進行人工降雨呢?” 對此, 記者瞭解到, 人工調節天氣, 操作上並非那麼簡單, 也就是說, 人工增雨不是想下就下, 且受多種條件限制, 此外, 效果也未必很好。

增雨需要能下雨的雲

記者從氣象部門瞭解到, 過去我們常說的“人工降雨”實際是不準確的, 應該表述為“人工增雨”。 那麼既然是“增雨”, 則原來必須“有雨”。 也就是說, 人工增雨首先天上要有雲, 而且不是一般的雲, 是能下雨的雲。

“雲中的水, 像一座水庫中的水, 閘門開得小, 流出的就少, 人工增雨就是向雲中播撒催化劑, 使水庫閘門開大一點, 以便讓水多流出來一些。 ”氣象部門業內人士解釋道, 如果缺乏相應的天氣條件, 比如作業點附近無適合的降雨雲系、或僅出現局地短時熱對流天氣等都是沒辦法把雨“請”下來。

人工增雨需要的不僅是天時, 還需要地利人和。 也就是說, 並不是簡單地向雲層發射幾枚火箭彈就成了。 人工增雨常用方法中需要飛機或者地面高炮或者地面火箭。

如果“人工增雨”實施的地方航空發達、高樓林立, 那麼飛機作業必須得到空管部門批准, 需要氣象、空軍等部門進行多方合作。 而發放的氣象火箭、炮彈, 安全係數就更加重要, 不僅不能與機場出來的飛機相撞, 還要避免掉下來的飛彈砸到高樓和屋頂, 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無法大範圍運用抗高溫

據悉, 人工增雨常用方法有:飛機播雲增雨作業、地面高炮發射含催化劑的炮彈入雲增雨作業、地面火箭發射含催化劑的火箭彈入雲增雨作業、地面燃燒爐燃燒含催化劑的焰條增雨作業等。

氣象部門的業內人士表示, 人工增雨成功並不代表一定能降溫。 小範圍內的降雨,

如果雨量不足, 不僅未必能起到清涼, 或許還會起到悶熱的效果。 人工增雨只能緩解一定程度上的旱情, 但不能終結長久的高溫天氣。 人工技術也只能利用規律, 而不是改變自然規律, 最終還是要靠大自然天氣系統的自我調節。

記者 王葉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