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夜遊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亞歷山大三世橋和埃菲爾鐵塔

我們在巴黎的夜遊從傍晚開始。

協和廣場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 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 大革命時期, 它被稱為“革命廣場”, 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 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 1840年重新整修, 形成了現在這樣的規模。 廣場呈八角形, 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 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 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裡贈送給法國的, 碑身的象形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蹟。 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 象徵著法國的8大城市。

國民議會大廈波旁宮坐落在協和廣場對面的塞納河南岸, 是座具有260多年歷史的古典建築。 它是1722年為路易十四的女兒波旁公爵夫人建的, 由此得名, 1789年以後被看作是法國法律的象徵。

巴黎聖母院位於西堤島上, 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始建於1163年, 1345年全部建成, 歷時180多年。 這座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 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 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在歐洲建築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 祭壇、回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 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 但它是法國人民的智慧的結晶, 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教堂形體方正, 儀態莊嚴。 正面朝西分三層, 高69米,

底層並排三座桃形大門洞, 左為聖母門, 右為聖安娜門, 中為最後的審判。 門上佈滿了精美細膩的雕飾, 描述聖經的故事。 門卷上是長條壁龕, 放置著古猶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 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在他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對聖母院作過最充滿詩意的描繪, 比喻為“石頭的交響樂”。

繞行巴黎這座最古老、最宏偉的教堂,腦海中重播著電影《巴黎聖母院》的片段。

聖母院廣場,這裡的地面上有法國公路網的“零起點”標誌。

先賢祠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路易十五興建,於1791年建成,歷經數次變遷以後現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伏爾泰、讓-雅克·盧梭、維克多·雨果、埃米爾·左拉、讓·莫內、居裡夫婦、大仲馬等。至2002年,共有70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最高榮譽。

巴黎市政府大樓是在1871年5月原大樓被焚毀後重新修建的,這幢大樓曾幾度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在中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這裡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心地點。

我們穿行在巴黎市中心的街道上,還走過一條夜市小街。

夜幕降臨時的塞納河,比白天安靜了許多。

我們來到亞歷山大三世橋上,正是華燈初上時。

最後的重頭戲是站在高臺上觀賞埃菲爾鐵塔夜景。夜幕下的艾菲爾鐵塔在2.5萬盞燈光的照射下,通體透亮輝煌,金光燦燦。晚上10點鐘,鐵塔上眾多閃爍燈連續閃爍五分鐘,鐵塔放射著鑽石樣的光芒,成為我們此次巴黎夜遊永恆的記憶。

繞行巴黎這座最古老、最宏偉的教堂,腦海中重播著電影《巴黎聖母院》的片段。

聖母院廣場,這裡的地面上有法國公路網的“零起點”標誌。

先賢祠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路易十五興建,於1791年建成,歷經數次變遷以後現在成為法國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伏爾泰、讓-雅克·盧梭、維克多·雨果、埃米爾·左拉、讓·莫內、居裡夫婦、大仲馬等。至2002年,共有70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最高榮譽。

巴黎市政府大樓是在1871年5月原大樓被焚毀後重新修建的,這幢大樓曾幾度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在中世紀、資產階級大革命年代和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這裡曾是重大歷史事件的中心地點。

我們穿行在巴黎市中心的街道上,還走過一條夜市小街。

夜幕降臨時的塞納河,比白天安靜了許多。

我們來到亞歷山大三世橋上,正是華燈初上時。

最後的重頭戲是站在高臺上觀賞埃菲爾鐵塔夜景。夜幕下的艾菲爾鐵塔在2.5萬盞燈光的照射下,通體透亮輝煌,金光燦燦。晚上10點鐘,鐵塔上眾多閃爍燈連續閃爍五分鐘,鐵塔放射著鑽石樣的光芒,成為我們此次巴黎夜遊永恆的記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