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疆“電力天路”首迎空地聯合“體檢”

亞心網記者 劉翔

電, 如今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當人們在家中享受到電帶來的光明與方便時, 可曾想過, 這些源源不斷的電流通過什麼“運送”而來?又是誰在保證電力始終充沛呢?

如若將一條條通往電源的電流比作河流, 順著“河流”逆流而上, 便一定會來到或是高山野林, 或是戈壁草原的“無人區”環境。 這裡矗立著一座座電路鐵塔, 鐵塔之間則由一條條電線連接起來, 而電流便是從這裡通過, 流向千家萬戶。

然而, 就像河流有時也會堵塞斷流一般, 電流的輸送, 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這時候, 就需要電路的“體檢員”, 來排除各種“疑難雜症”。

3月19日開始, 橫跨天山的新疆“電力天路”——750千伏伊犁至庫車輸電線路, 第一次迎來空地結合的全面“體檢”。 這個被譽為“一帶一路”上的“電力天路”的750千伏伊犁至庫車超高壓輸電線路(以下簡稱伊庫線), 起于伊犁州尼勒克縣750千伏伊犁變電站, 止於阿克蘇地區庫車縣750千伏庫車變電站, 全長353.7公里, 全線架設有717基鐵塔, 大部分處在無人區, 地形複雜、地勢險要, 部分杆塔海拔高度處於3500米以上。 由於常年冰雪覆蓋、人跡罕至、氣象多變, 線路運維非常困難。

不過在電路“體檢員”的眼中, 永遠是困難是小事, 停電是大事。 為了千家萬戶的燈火通明, 他們整理裝備, 信心滿滿, 向無人區進發。

千里巡線始於足下3月底的伊黎河谷已然是春光四溢,

但在這一片區的大山深處, 則是另外一幅光景——沒過膝蓋的積雪, 呼嘯而過的冷風, 和人跡罕至的山區。 22日上午, 在尼勒克縣境內的群山之中, 有兩人頭戴棉帽, 身著紅色制服, 腰挎各類維修用具, 在厚達40釐米的積雪中騎著馬艱難地行走著。 他們, 就是新疆送變電工程公司北疆輸電運檢分公司的巡檢工吐爾汗江·玉山江和冶會龍。 當天, 他倆要一起前往750千伏伊庫線73號鐵塔, 並巡檢73號至76號鐵塔。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出發前, 他們去附近居民家裡租了兩匹馬用以代步。

幹這份工作已有20年之久的吐爾汗江·玉山江十分照顧剛分配到這裡還在實習期的冶會龍。 一路上雖然“深一腳淺一腳”,

但吐爾汗江·玉山江一直對冶會龍叮囑不停:“幹這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安全, 檢查的時候一定要仔細, 鐵塔各個地方的螺栓必須上緊, 開口銷也不能有鬆動, 拍照檢查時儘量把焦距拉近一點……”

當吐爾汗江·玉山江正在向冶會龍“傳授經驗”時, 他們的馬突然停止了腳步。 “下來吧, 只能靠步行了, 雪都快沒到馬肚子了, 它們不敢走了。 ”吐爾汗江·玉山江邊說著邊下馬。

前方是一片平整的雪地, 可一腳踩下去就是一個深坑, 很難拔出, 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匍匐前進來減輕身體對雪面的壓力。

在這樣的“路況”下, 短短不到1公里的路, 他倆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

到了塔下, 沒有片刻休息, 他們便拿出紅外測溫儀、望遠鏡等工具對鐵塔的部件以及導線進行檢查。

鐵塔高約60多米, 吐爾汗江·玉山江拿著望遠鏡向塔的頂部進行仔細觀望, 甚至呼吸都不敢太用力。 白雪皚皚的群山之中寂靜無比, 只有高壓電路發出的“滋滋”聲與他們相伴。

冶會龍拿出了巡檢記錄本做準備。 記錄本上有關於塔身本體、導地線、絕緣子、金具等四十多項檢查內容。 吐爾汗江·玉山江每查完一項, 冶會龍就在該項後面進行記錄。 這項工作完成後, 還會用紅外測溫儀對導線進行紅外測溫, 如若發現問題就立即拍照記錄。

一個小時左右, 一基鐵塔巡檢完畢, 吐爾汗江·玉山江和冶會龍收拾好行裝向下一基鐵塔邁進, 兩個人每天的工作量大約是巡檢4到5基鐵塔。

“這麼多年,

我已習慣了。 只要大家都能用上電, 我們也就算沒白忙活。 ”吐爾汗江·玉山江樸實地笑著。

空中巡檢自帶“鷹眼”此次巡檢的最高作業點為750千伏伊庫線472號鐵塔, 位於鐵力買提達阪隧道口上方, 海拔高度3745米, 周圍積雪覆蓋, 人工無法抵達。 對於這樣的鐵塔, 如何進行巡檢?

眾所周知, 大自然的動物中, 鷹的視力極佳, 在上百米的高空中便能準確鎖定陸地上的獵物。 而此次的“電力天路”巡檢中, 也有架直升機擁有“鷹眼”, 能於空中發現鐵塔與導線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23日上午, 一架標有“國網通航”的直升機停在新源縣的一個直升機停靠點。 與其他的直升機不同的是, 這架直升機的機底下方, 安裝了一個足球大小的圓形攝像頭。

“這個攝像頭的專業名稱叫直升機吊艙, 裡面有紅外線成像儀和正常取景拍攝的攝像頭,飛機在空中作業時,通過機內人員的控制,可以清楚地拍下位于飛機下方的場景。”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沈建介紹,“對於一些地理位置比較容易到達的鐵塔,我們常常會用無人機進行巡檢,而那些在深山中,陸路交通方式無法輕易抵達的鐵塔,便會出動直升機。”

當天出發前,工作人員對直升機的各個部位進行了仔細檢查,一切準備就緒後,直升機便載著兩位航檢員出發了。

直升機起飛後,吊艙立馬開啟,飛機下方的畫面一目了然。飛過高山,直升機在一基鐵塔上進行停懸,艙內的兩位航檢員通過吊艙傳來的畫面進行安全巡檢。

飛機有“鷹眼”,機艙內的航檢員同樣也擁有著“火眼金睛”。這些航檢員曾經都是地面上的巡檢工,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電路巡檢工作經驗。在經過一系列的培訓之後,他們才能成為航檢員。

“直升機巡檢中,我作為即時拍攝巡檢人員,要先目測鐵塔及導線有無明顯的缺陷,包括斷股,防震錘滑移、絕緣子自爆,肉眼可以看見的東西,飛機到了指定懸停位置,我們要儘量通過各個角度對鐵塔進行進一步的仔細檢查。”航檢員巴洪順說,“此外,在線路走廊範圍內,還要觀測是否有樹木、房子等障礙物,是否有影響飛機安全飛行和線路安全運行的危險因素。如果有,就回饋給運維單位。”

坐在巴洪順旁邊的武賓賓,則是主要負責紅外成像儀的巡檢人員。“吊艙回饋的紅外影像,會顯示出連結金具和導線的發熱情況,如果有異象,我會立馬拍照記錄,並報給運維單位檢修,所有的故障必須在24小時內解決完畢。”武賓賓說。

由於直升機屬於俯視角度拍攝,儘管再仔細,還會留有視覺盲區。對於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鐵塔,在直升機進行拍攝後,會立即“空投”兩到三名地面巡檢工,再對鐵塔進行仰視角度的排查,做到萬無一失。

本次伊庫線巡檢中的直升機一個架次能飛行3個多小時,正常觀測80到100基鐵塔。

南北“電聯”大提升克服千難萬險巡檢的這條輸電線路必定有其重要性。新疆送變電工程公司北疆輸電運檢分公司經理鐘明亮說:“這條線路是新疆電力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該工程的投運形成了新疆環天山西段750千伏大環網網架結構,標誌著新疆電網基本建成750千伏主網架。”在新疆,北疆“主攻”水電,南疆“主打”火電與光伏,但由於各種原因,南北疆的電能長久以來缺乏互通,常常導致有些地區電能過剩、有些地區電能供應不足的局面。而此項工程完成後,實現了南北疆電力互供、水電與光伏互補,南北疆電氣聯繫大大增強,電網供電可靠性及互供能力、新能源接納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並為750千伏電網延伸至南疆和田地區創造了條件,可以促進南疆光伏、風電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更大範圍內開發和消納,滿足南疆快速增長的用電需要。這條“電力天路”的建成投運,在天山南北之間貫通了一條電力大動脈,讓新疆真正成為中國電力能源向西開放的樞紐核心。在實現南北疆電力均衡保障提升“疆電外送”能力的同時,還將促進新疆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新能源資源的互補與互濟。據統計,該工程自2016年11月22日投運以來,由伊犁向庫車方面已累計輸送清潔電量8.2億千瓦時,消納南疆四地州光伏電量3.2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60噸。

裡面有紅外線成像儀和正常取景拍攝的攝像頭,飛機在空中作業時,通過機內人員的控制,可以清楚地拍下位于飛機下方的場景。”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沈建介紹,“對於一些地理位置比較容易到達的鐵塔,我們常常會用無人機進行巡檢,而那些在深山中,陸路交通方式無法輕易抵達的鐵塔,便會出動直升機。”

當天出發前,工作人員對直升機的各個部位進行了仔細檢查,一切準備就緒後,直升機便載著兩位航檢員出發了。

直升機起飛後,吊艙立馬開啟,飛機下方的畫面一目了然。飛過高山,直升機在一基鐵塔上進行停懸,艙內的兩位航檢員通過吊艙傳來的畫面進行安全巡檢。

飛機有“鷹眼”,機艙內的航檢員同樣也擁有著“火眼金睛”。這些航檢員曾經都是地面上的巡檢工,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電路巡檢工作經驗。在經過一系列的培訓之後,他們才能成為航檢員。

“直升機巡檢中,我作為即時拍攝巡檢人員,要先目測鐵塔及導線有無明顯的缺陷,包括斷股,防震錘滑移、絕緣子自爆,肉眼可以看見的東西,飛機到了指定懸停位置,我們要儘量通過各個角度對鐵塔進行進一步的仔細檢查。”航檢員巴洪順說,“此外,在線路走廊範圍內,還要觀測是否有樹木、房子等障礙物,是否有影響飛機安全飛行和線路安全運行的危險因素。如果有,就回饋給運維單位。”

坐在巴洪順旁邊的武賓賓,則是主要負責紅外成像儀的巡檢人員。“吊艙回饋的紅外影像,會顯示出連結金具和導線的發熱情況,如果有異象,我會立馬拍照記錄,並報給運維單位檢修,所有的故障必須在24小時內解決完畢。”武賓賓說。

由於直升機屬於俯視角度拍攝,儘管再仔細,還會留有視覺盲區。對於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鐵塔,在直升機進行拍攝後,會立即“空投”兩到三名地面巡檢工,再對鐵塔進行仰視角度的排查,做到萬無一失。

本次伊庫線巡檢中的直升機一個架次能飛行3個多小時,正常觀測80到100基鐵塔。

南北“電聯”大提升克服千難萬險巡檢的這條輸電線路必定有其重要性。新疆送變電工程公司北疆輸電運檢分公司經理鐘明亮說:“這條線路是新疆電力建設史上施工難度最大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工程,該工程的投運形成了新疆環天山西段750千伏大環網網架結構,標誌著新疆電網基本建成750千伏主網架。”在新疆,北疆“主攻”水電,南疆“主打”火電與光伏,但由於各種原因,南北疆的電能長久以來缺乏互通,常常導致有些地區電能過剩、有些地區電能供應不足的局面。而此項工程完成後,實現了南北疆電力互供、水電與光伏互補,南北疆電氣聯繫大大增強,電網供電可靠性及互供能力、新能源接納能力均得到明顯提升,並為750千伏電網延伸至南疆和田地區創造了條件,可以促進南疆光伏、風電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在更大範圍內開發和消納,滿足南疆快速增長的用電需要。這條“電力天路”的建成投運,在天山南北之間貫通了一條電力大動脈,讓新疆真正成為中國電力能源向西開放的樞紐核心。在實現南北疆電力均衡保障提升“疆電外送”能力的同時,還將促進新疆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新能源資源的互補與互濟。據統計,該工程自2016年11月22日投運以來,由伊犁向庫車方面已累計輸送清潔電量8.2億千瓦時,消納南疆四地州光伏電量3.2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60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