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軍嫂之故事篇:二十多年攜手前進

韓省華, 是軍嫂, 也是一名婦產科醫生。 結婚二十多年, 她和愛人互敬互愛, 互相扶持, 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做出了一番佳績。

最幸運的軍嫂

韓省華一家三口的合影。

1994年, 韓省華經人介紹, 認識了軍人劉戰勇, 那時候他剛從東北邊境調回石家莊某軍校。

韓省華一直覺得軍人品質好, 能吃苦。 尤其是劉戰勇, 在邊境駐守幾年, 經歷了偏遠邊疆的苦寒, 咀嚼過大雪封山與外界隔絕的寂寞。 這一段經歷深深打動了韓省華, 劉戰勇身上吃苦耐勞的堅韌品格也吸引了她。

在1995年底, 兩人結了婚, 韓省華成了一名光榮的軍嫂。

作為軍人, 就要遵從守紀律聽從指揮。 清楚愛人的責無旁貸, 所以, 韓省華凡事都就著他的節奏來。

從一開始, 她就跟著愛人住進了部隊的家屬院。 那時候住房資源緊張, 他們住的叫作團結房, 三室一廳的房子, 三個臥室住了三家。

兩個人婚後的日子只能用“忙碌”兩個字來形容。

在軍校裡, 劉戰勇一邊是教學任務, 一邊是科研專案, 他一忙起來, 經常是後半夜才能回家。

韓省華是石家莊婦幼保健院的醫生, 在產科的臨床一線, 白天加黑夜連軸轉是常事兒。

兩個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生活上也就顧不得講究。 這麼多年, 雖然早就從團結房搬出來了, 一家人也沒離開家屬院, 只為圖一個方便, 一家子顧不上做飯, 就去吃食堂。

作為軍人, 劉戰勇需要時刻聽從上級安排, 去山區演練, 去外地交流, 一旦離家短則幾天, 長達半年。

學了醫就得學到老, 進修學習是必需的, 韓省華去北京幾家著名醫院學習過, 還被派往美國訪學過半年。

為照顧家裡的老人孩子, 兩個人會儘量錯開離家的日期。

軍令如山, 韓省華銘記在心, 所以她出差加班都遷就愛人的時間, 畢竟自己再忙也有同事在, 可以調個班請個假。

去年婆婆腦梗加腦出血, 陷入昏迷狀態, 兩人一聽到消息趕緊請假回衡水老家。 韓省華請到了假, 劉戰勇卻接到了新的任務。 “你先忙工作, 我回去吧。 ”留下這句話, 韓省華就直奔衡水, 到了婆婆的病床前伺候。

在她的支持下, 愛人劉戰勇在軍校裡踏踏實實穩步前行, 如今已經是一名副教授了。

但韓省華一直強調, 自己是最幸運的軍嫂。 從她懷孕生孩子, 一直到兒子去年高考, 小家庭裡的幾件大事兒, 愛人恰巧都沒有長期出差任務, 能在家裡陪著, 對一名軍嫂來說, 這已經是最大的運氣了。

手裡攥著的是兩條生命

工作中的韓省華。

年輕時, 韓省華選擇學醫是因為對醫生的憧憬, 而體會過做醫生的酸甜苦辣後, 支撐她的是治病救人的職業信仰與操守。

“作為產科醫生, 我們手裡攥著的是兩條生命。 ”在韓省華眼裡, 醫生的責任大過於天。 每次和病人面對面時,

她首先想到的是病人的傷痛和疾病。

很多年前, 她還懷著孕時, 一聽有病人找她, 自己立刻顛兒顛兒跑著過去, 那會兒醫院的舊樓上上下下還得走樓梯, 她幾乎都忘了自己也是個孕婦。

對自己的病人, 韓省華的手機24小時保持暢通, 有時深夜出診, 有時半夜接到病人的一個諮詢電話, 她都毫無怨言地細心解釋。 她總是說, “只有讓病人感覺到醫生的陪伴, 病人才會有信心。 ”

韓省華所有的溫柔勁兒幾乎都給了病人, 給病人做檢查, 交代病情, 她總是柔聲細語的。 有時候在家接完病人的電話, 她轉過頭又哇啦哇啦地去吼愛人, 愛人很納悶:“你怎麼對家裡人和病人是兩張面孔呢?”

在產科, 一天八九台手術是正常的, 最多時會有十幾台, 甚至晚上也會安排手術。因為過度勞累,韓省華幾次暈倒在手術臺上。她自己不把這當回事,反而笑著解釋:“手術室裡密不透風,待時間長了難免的。”

從醫24年,韓省華沒有遇到過一起醫療糾紛,反而因為醫術精湛、耐心細緻而贏得了好口碑,送走的前一個病人,經常介紹新病人過來,現在她的很多病人都是慕名而來的。

身體常年超負荷運轉,韓省華也有扛不下去的時候。她的子宮肌瘤自從查出來後,一直不斷地在長,在2012年迫不得已,她做了手術。當時情況非常嚴重,在手術中她光輸血就輸了2000毫升。但是術後只在家休養了不到一個月,韓省華就掙扎著去上班了。

愛人劉戰勇是在背後支持她的堅強後盾。有時候,韓省華也會跟愛人抱怨抱怨,自己忙成這樣,值得嗎?愛人反過來又寬慰她:“如果失去這份工作,你說不定更不開心呢。”

兩個人就是這樣互相扶持互相關愛,一起攜手走過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

愧對老人和孩子

“這麼多年,最對不住的就是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了。”韓省華兩口子一天到晚在各自單位忙得團團轉,對老人和孩子的陪伴照顧都太少了。

兒子小時候在部隊家屬院裡上幼稚園,韓省華很少能在放學時間準時去接,經常是下班到了幼稚園都快晚上了,老師陪著他一個,孤零零地在等父母來接。

之後,從上小學開始,兒子就自己上學放學,還慢慢學會了做飯,除了吃食堂,還能自己給自己弄一口吃的。他們從沒送孩子上過什麼輔導班和特長班,也沒帶他出去旅遊過。兒子已經習慣一個人在家,自己照顧自己。

因為扁桃體經常發炎,孩子動不動愛鬧個發燒感冒,做父母的連照顧他的工夫都抽不出來。經常是韓省華領著他來醫院輸完了液,就把他送回學校,或者是託付給姥姥,一個有心臟病的老病號,老病號帶著小病號,一塊兒在醫院看病輸液。後來兩口子一商量,乾脆給孩子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

2008年,是韓省華工作最忙壓力最大的時候。醫院成立新科室,任命她做主任,韓省華身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起來。除了看病做手術,她又得手把手帶年輕醫生,又得處理新建科室裡的各種雜事,最忙時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回不了家。

孩子想媽媽了,得自己到醫院來看一眼。韓省華在手術室隔離線裡頭工作,孩子就站線上外頭看她。

也是在同一年,韓省華的母親因為心臟病再次住院手術。分身乏術的韓省華沒辦法去病床前伺候,頂多是下班了去醫院陪陪她,待一陣子就走了。沒想到手術不成功,老人就這樣去世了。

“這些年,我們最愧對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了。”韓省華說這句話時,聲音格外低沉。

兒子上初中時,跟他們說了句玩笑話:“將來我找媳婦兒,要找個全職媽媽。”韓省華和愛人因為這句話反思了好幾次,“從小到大,我們陪他陪得太少了。”

甚至晚上也會安排手術。因為過度勞累,韓省華幾次暈倒在手術臺上。她自己不把這當回事,反而笑著解釋:“手術室裡密不透風,待時間長了難免的。”

從醫24年,韓省華沒有遇到過一起醫療糾紛,反而因為醫術精湛、耐心細緻而贏得了好口碑,送走的前一個病人,經常介紹新病人過來,現在她的很多病人都是慕名而來的。

身體常年超負荷運轉,韓省華也有扛不下去的時候。她的子宮肌瘤自從查出來後,一直不斷地在長,在2012年迫不得已,她做了手術。當時情況非常嚴重,在手術中她光輸血就輸了2000毫升。但是術後只在家休養了不到一個月,韓省華就掙扎著去上班了。

愛人劉戰勇是在背後支持她的堅強後盾。有時候,韓省華也會跟愛人抱怨抱怨,自己忙成這樣,值得嗎?愛人反過來又寬慰她:“如果失去這份工作,你說不定更不開心呢。”

兩個人就是這樣互相扶持互相關愛,一起攜手走過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

愧對老人和孩子

“這麼多年,最對不住的就是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了。”韓省華兩口子一天到晚在各自單位忙得團團轉,對老人和孩子的陪伴照顧都太少了。

兒子小時候在部隊家屬院裡上幼稚園,韓省華很少能在放學時間準時去接,經常是下班到了幼稚園都快晚上了,老師陪著他一個,孤零零地在等父母來接。

之後,從上小學開始,兒子就自己上學放學,還慢慢學會了做飯,除了吃食堂,還能自己給自己弄一口吃的。他們從沒送孩子上過什麼輔導班和特長班,也沒帶他出去旅遊過。兒子已經習慣一個人在家,自己照顧自己。

因為扁桃體經常發炎,孩子動不動愛鬧個發燒感冒,做父母的連照顧他的工夫都抽不出來。經常是韓省華領著他來醫院輸完了液,就把他送回學校,或者是託付給姥姥,一個有心臟病的老病號,老病號帶著小病號,一塊兒在醫院看病輸液。後來兩口子一商量,乾脆給孩子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

2008年,是韓省華工作最忙壓力最大的時候。醫院成立新科室,任命她做主任,韓省華身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起來。除了看病做手術,她又得手把手帶年輕醫生,又得處理新建科室裡的各種雜事,最忙時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地回不了家。

孩子想媽媽了,得自己到醫院來看一眼。韓省華在手術室隔離線裡頭工作,孩子就站線上外頭看她。

也是在同一年,韓省華的母親因為心臟病再次住院手術。分身乏術的韓省華沒辦法去病床前伺候,頂多是下班了去醫院陪陪她,待一陣子就走了。沒想到手術不成功,老人就這樣去世了。

“這些年,我們最愧對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了。”韓省華說這句話時,聲音格外低沉。

兒子上初中時,跟他們說了句玩笑話:“將來我找媳婦兒,要找個全職媽媽。”韓省華和愛人因為這句話反思了好幾次,“從小到大,我們陪他陪得太少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