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意|騎共用單車的人看過來,這條重要消息與你有關!

△視頻:上海共用單車團體標準發佈

現如今, 共用單車、網約車、房屋住宿、醫療分享等分享經濟, 已經逐漸走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不過, 像共用單車, 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 也引來了一些管理上的問題。

23日, 國內首個共用自行車團體標準在上海編制完成, 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 有望在5月底正式實施。

須配備GPS定位裝置 使用者需年滿12歲

這個團體標準由上海市品質技術監督局指導, 包括摩拜、ofo在內的多家企業都參與了編制。 標準要求, 共用單車的使用者需要年滿12歲, 共用單車的出廠品質也要比現行的自行車國家標準嚴格,

而且連續使用3年即強制報廢。

根據這個標準, 共用單車須配備GPS衛星定位裝置。 未來, 上海將把馬路上的非機動車停車位元設置成“電子圍欄”, 使用者只有將車輛停放在“電子圍欄”裡才能上鎖還車。

此外, 團體標準還規定,

押金退回的時效不應超過7天。 針對企業只管投放不管維護的問題, 團體標準要求, 企業須按不低於投入車輛總數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備維保人員。

團體標準並不具有強制性, 屬於企業自願參與的行業自律。 另外, 上海市交通委正會同多部門制定《上海發展共用自行車的指導意見》, 目前初稿已經形成, 今年年內就將出臺。

上千共用單車圍困公交站 增加安全隱患

出臺標準主要是針對共用單車當前面臨的問題。 隨著共用單車投放數量的增加, 在一些城市的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明顯的潮汐現象, 大量單車在個別地點堆積, 這也降低了單車的使用效率。 近日就有網友反映, 北京朝陽區大望路華貿中心對面被上千輛共用單車“圍困”。

在該網友提供的照片中, 一輛公車停靠在月臺邊, 在公車面前是數以千計的共用單車, 部分共用單車已經佔用了公車道。

△北京, 位於大望橋東側的公車站被上千輛共用單車“圍困”。

“原本公車出口有兩個車道, 由於被共用單車‘侵佔’, 就剩一個車道”, 北京一公車司機表示, 早晚高峰時, 出月臺的公車非常多, 兩個車道尚且不夠用, 一個車道更增加了安全隱患。

△北京早晚高峰, 兩輛共用單車“掛上”公車。

不少用戶認為, 解決共用單車“潮汐聚集”還需運營商負起責任, 及時合理調配車輛。 避免這種紮堆的情況出現。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近日表示, 共用單車在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吳春耕說, 交通運輸部鼓勵支持這種互聯網+交通出行的創新方式, 但政府部門要加強規範和指導, 企業要承擔管理責任, 公眾也要文明出行,從而共同促進共用單車的發展。

“分享經濟”面臨信用和監管挑戰

而在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上,“分享經濟”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分享,也成為許多論壇嘉賓熱議的一個話題。

在嘉賓們看來,近來各地經常出現的諸如共用單車被上鎖等問題,體現出信用體系的缺失,已成為分享經濟下一步推廣的掣肘。同時,現有的監管體制也已經跟不上分享經濟的發展。

“我覺得共用經濟作為新經濟,是特別需要引導的。”博鼇亞洲論壇嘉賓瞿芳表示,企業收集了大量消費者主動提供的資料,也很願意配合政府一起,去形成更好的系統,讓好的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消費者。我們也期待共用單車相關的管理標準早日出臺,真正促進這個行業的規範有序發展。

公眾也要文明出行,從而共同促進共用單車的發展。

“分享經濟”面臨信用和監管挑戰

而在今年的博鼇亞洲論壇上,“分享經濟”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分享,也成為許多論壇嘉賓熱議的一個話題。

在嘉賓們看來,近來各地經常出現的諸如共用單車被上鎖等問題,體現出信用體系的缺失,已成為分享經濟下一步推廣的掣肘。同時,現有的監管體制也已經跟不上分享經濟的發展。

“我覺得共用經濟作為新經濟,是特別需要引導的。”博鼇亞洲論壇嘉賓瞿芳表示,企業收集了大量消費者主動提供的資料,也很願意配合政府一起,去形成更好的系統,讓好的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消費者。我們也期待共用單車相關的管理標準早日出臺,真正促進這個行業的規範有序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