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王義桅:“夥伴”與“同盟”有何不同?

在日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的午餐演講中, 王毅外長指出, 夥伴關係是中國外交重要標誌和一道亮麗風景。 截至去年底,

中國已經同9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 實現對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夥伴關係的全覆蓋。 我們為什麼強調建立各種夥伴關係?夥伴關係與傳統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同盟關係有何不同?

一是尋求和平合作。 在全球化時代, 任何一個國家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攜手合作, 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增多的區域性風險和全球性挑戰。 中國宣導的夥伴關係不設假想敵, 不針對協力廠商, 致力於以共贏而非零和的理念處理國與國的交往, 為國際社會加強對話合作、避免衝突對抗提供了正能量。

二是堅持平等相待。 世界各國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貧有富, 但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 中國宣導的夥伴關係以各國平等為原則,

從根本上摒棄國際關係中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富壓貧的強權行徑, 為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的動力。

三是宣導開放包容。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中國宣導的夥伴關係順應相互依存的世界大勢, 契合各國友好相處的普遍願望, 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束縛, 致力於在交流互鑒中取長補短, 在求同存異中共同前進, 避免了小集團政治帶來的各種封閉與排斥。

四是強調共贏共用。 當今世界, 贏者通吃、獨善其身不但不合時宜, 而且適得其反, 謀求單方面的絕對安全只會使自己更不安全。 中國宣導的夥伴關係, 旨在通過合作做大利益的蛋糕, 分享成功的果實,

實現共同的發展繁榮。

可以說, 夥伴關係是我們宣導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內涵, 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實施途徑。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 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 也是中國構建夥伴關係的重要實踐, 體現在:

發展的夥伴:古絲路是連接東西方的最重要紐帶。 如今, “一帶一路”通過陸海聯通、東西互濟, 互聯互通, 打造沿線國家、地區發展夥伴關係, 消除沿海與內陸地區的發展差距和南北失衡狀況, 實現共同發展。

合作的夥伴:“在各國相互聯接更為緊密的全球化時代, 世界真正需要的不是單槍匹馬的英雄, 而是同舟共濟的合作夥伴。 ”在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形勢下, “一帶一路”宣導大國合作、開放包容,

打造合作的夥伴關係, 提升了世界的確定性。

治理的夥伴:“一帶一路”致力於打造開放、均衡、包容、普惠的新合作架構, 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通過統籌協調、標本兼治的中國智慧, 解決人類面臨的治理碎片化難題。

和平的夥伴:以發展促安全, 以安全促和平, 改變沿線地區貧困與衝突的惡性循環, 是“一帶一路”思想的精髓之一。 這根本上有別於美國聯盟體系以協力廠商為假想敵的零和博弈、排他性思維。

2014年中歐提出共同打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等四大夥伴關係, 為中國與大國關係樹立了較好的榜樣, 對廣泛意義的新型國際關係建設也起到很好激勵作用。 當前,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在織全球夥伴關係之網,

打新型國際關係之結, 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魂。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外交學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