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成長在這個時代的軍迷,是一件多麼值得驕傲與自豪的事!

作為一名80後軍迷, 已經上有老、下有小, 偶爾有點感慨, 想顯擺又怕顯老。 昨天看建軍90周年閱兵, 抱著兒子一塊看了, 真是唏噓, 曲曲折折走過很多路, 就這點愛好一點沒有變。

人生無常, 但總有幾個機緣巧合, 遇一個人、選一座城, 擇一份業、執一種念。 而對我來說, 這種執念就是對兵器的愛好, 而機緣僅僅是教科書裡幾張插圖, 就讓人踏上了軍迷這條路, 從兒時到壯年, 一直念著、執著, 不曾改變。

對兵器第一次產生印象, 還是孩提時看到哥哥姐姐們教科書裡的一張插圖, 哪本書已經忘記, 最大可能是歷史書, 插圖內容是“南昌起義”, 相信許多朋友也有記憶。 當時還不知道這個起義的偉大意義, 只是對畫面右下方的重機槍感興趣。 對於一個孩子的認知來說, 這個武器是最大的興趣點。

緊接著是第二次觸電。 小學《自然》課本裡有一個插圖, 相信一些軍迷朋友也印象不淺:畫面主角形狀像個水杯, 頭很尖, 還有兩個把手, 色彩偏藍, 看起來很科幻, 圖注寫的是“我國設計建造的強擊機”。 對於當時腦中只有拖拉機、收割機概念的我來說, 強擊機是什麼機完全超越認知, 也就想不明白, 腦中倒是植入了一個問號, 一直等著解答。

一次到表哥家做客, 他已經上初中。 偶然發現他家書櫥裡有一本書, 叫《海上輕騎》, 講魚雷艇、導彈艇的, 頗為震驚。

第一次接觸純軍事書籍, 簡直如獲至寶, 當時一口氣就讀完了, 因為第二天就要回家, 這位哥哥還不借我, 小氣的很。 十多年之後, 再想找這本書, 徹底長大的哥哥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只得作罷。

轉眼到了小學五年級, 終於有了學習《地理》的待遇。 當時的地理教科書分上下兩冊, 前面部分是插圖,後邊是黑白印刷的正文。而上冊以南國風光為插圖,前面插頁有大慶油田夜景、華北平原棉田等,其中還有副插圖是:一艘艦艇航行在蔚藍大海上,艦艇是個標準的側面圖,艦體很修長,上層建築分為好幾段,圖注寫著:人民海軍艦艇在保衛祖國海洋。

當時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艦,什麼艦種,就是留下了印象:很漂亮。恰好當時在播放電視劇版《北洋水師》,當時就在插圖上面畫了個鐵甲艦炮塔,有模有樣,讓同桌頗為羡慕。緊接著,還破天荒地做了個紙質水線鐵甲艦模型,原料也很簡單,牙膏盒等包裝盒,加一瓶膠水,愣是沾出了一個愛好。

那個時候,真的愛學習,記性還特別好,僅次於過目不忘。轉眼又過一年,到了六年級,可以學習歷史了。歷史教科書結構與地理書相似,封面、彩色插圖、正文。《歷史》上冊封面是個地震儀,下冊封面是東方紅衛星,當時最困惑的問題是衛星上面那麼多鋼針是幹嘛用的,不懂,問老師似乎也不懂,說是通信用的。

同期,學校圖書館終於向我開放了——在我們每人“自願”贈了2本書之後,我贈了一本作文選、一本《魯冰遜漂流記》。第一次去借書,心裡也不抱希望,因為大家捐的書都不咋地。到了一看發現書量超出意料,一排排、一間間,真如知識的殿堂,我忽然發現有一分類,叫“軍事”,其中有一本書,叫《國防教育》。

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許多段子記憶猶新。例如,飛魚導彈擊沉了4.2億美金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波蘭騎兵對陣德國坦克,美國水兵用土豆砸沉了日本潛艇。以現在的積累觀之,這些段子太粗糙了,完全沒有細節。例如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並不是一擊就沉,而是在海上苦撐了1個星期。波蘭騎兵對陣德國坦克,也只是小規模的戰鬥,屬於裝備換代期的正常情況。至於土豆砸沉潛艇的段子,一直持懷疑態度。

最大的震驚是後來在圖書館發現了一套叢書,分類比較細緻了,但現在只記得一本書名了,叫《水下殺手——潛艇》,那套叢書都是以此格式命名,寫得很專業、也很科普,圖文並茂,算是把我入門的問題解決了。至於為什麼特別愛海軍,似乎是當時受了飛行員艦長柏耀平宣傳的影響,他的那條艦——542銅陵艦一直記著。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我遇到了一位貴人。那是6年級的夏天,和現在一樣熱,電視上在演世界盃。一大哥哥到我家看球賽,我就覺得很無趣外加一點反感:影響我看軍事科普雜誌。這位哥哥看到我看軍事雜誌時,說明天帶幾本給我,關於艦船的。

當時我心裡壓根不相信,覺得不可能,我反感的人怎麼可能讓我驚喜?而且還理解不了他怎麼愛看足球。第二天,他帶了什麼?《艦船知識》、《現代艦船》、《航空知識》,總共有十來本,印象最深的是百年驅逐艦的一個專題,封面是阿裡伯克級驅逐艦的前後特寫,這本雜誌現在還在閣樓上升值。

這幾本雜誌一出現,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徹底為我打開了軍迷的大門,我也成了同學眼中的軍事專家。不過當時最大的問題,是雜誌上介紹的多是國外的裝備,同學張口閉口“愛國者”,我竟然無言以對。再譬如海軍,拿得出手的國產艦艇很少,當時還因此對自己的愛好產生了動搖。為了說服自己,畫軍艦的時候,會借鑒國外軍艦的樣子,標注為“中國未來護衛艦”。做水線模型的時候,也會張冠李戴、到處借鑒,哪裡好看全部搬過來吸收。

等到了初中,手頭寬裕、雜誌可以買起來了,知識量就上來了,知道了強擊機原來就是攻擊機,那艘軍艦是051型驅逐艦,國外叫旅大級,還有那挺重機槍叫馬克沁。再後來發現高中物理教科書出現了WM-80遠端火箭炮,課堂上講平拋運動,以飛機投彈為例,對我來說已經是舊知識。轉眼又是10多年,大貓已去多年,伯克級被菲律賓推倒,現在有黑絲、有胖妞,有大D、有055,還有當時想都不敢想的航空母艦,估計也快進教科書了吧。

回顧過往,回顧成長,曲曲折折實不容易,也算是在這個變革的大時代裡折騰出了點小漣漪。個人的成長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但實踐表明,有夢想的人都不會差,再加上實幹,都會事竟成。

前面部分是插圖,後邊是黑白印刷的正文。而上冊以南國風光為插圖,前面插頁有大慶油田夜景、華北平原棉田等,其中還有副插圖是:一艘艦艇航行在蔚藍大海上,艦艇是個標準的側面圖,艦體很修長,上層建築分為好幾段,圖注寫著:人民海軍艦艇在保衛祖國海洋。

當時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艦,什麼艦種,就是留下了印象:很漂亮。恰好當時在播放電視劇版《北洋水師》,當時就在插圖上面畫了個鐵甲艦炮塔,有模有樣,讓同桌頗為羡慕。緊接著,還破天荒地做了個紙質水線鐵甲艦模型,原料也很簡單,牙膏盒等包裝盒,加一瓶膠水,愣是沾出了一個愛好。

那個時候,真的愛學習,記性還特別好,僅次於過目不忘。轉眼又過一年,到了六年級,可以學習歷史了。歷史教科書結構與地理書相似,封面、彩色插圖、正文。《歷史》上冊封面是個地震儀,下冊封面是東方紅衛星,當時最困惑的問題是衛星上面那麼多鋼針是幹嘛用的,不懂,問老師似乎也不懂,說是通信用的。

同期,學校圖書館終於向我開放了——在我們每人“自願”贈了2本書之後,我贈了一本作文選、一本《魯冰遜漂流記》。第一次去借書,心裡也不抱希望,因為大家捐的書都不咋地。到了一看發現書量超出意料,一排排、一間間,真如知識的殿堂,我忽然發現有一分類,叫“軍事”,其中有一本書,叫《國防教育》。

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許多段子記憶猶新。例如,飛魚導彈擊沉了4.2億美金的謝菲爾德號驅逐艦,波蘭騎兵對陣德國坦克,美國水兵用土豆砸沉了日本潛艇。以現在的積累觀之,這些段子太粗糙了,完全沒有細節。例如謝菲爾德號驅逐艦,並不是一擊就沉,而是在海上苦撐了1個星期。波蘭騎兵對陣德國坦克,也只是小規模的戰鬥,屬於裝備換代期的正常情況。至於土豆砸沉潛艇的段子,一直持懷疑態度。

最大的震驚是後來在圖書館發現了一套叢書,分類比較細緻了,但現在只記得一本書名了,叫《水下殺手——潛艇》,那套叢書都是以此格式命名,寫得很專業、也很科普,圖文並茂,算是把我入門的問題解決了。至於為什麼特別愛海軍,似乎是當時受了飛行員艦長柏耀平宣傳的影響,他的那條艦——542銅陵艦一直記著。

當時還發生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我遇到了一位貴人。那是6年級的夏天,和現在一樣熱,電視上在演世界盃。一大哥哥到我家看球賽,我就覺得很無趣外加一點反感:影響我看軍事科普雜誌。這位哥哥看到我看軍事雜誌時,說明天帶幾本給我,關於艦船的。

當時我心裡壓根不相信,覺得不可能,我反感的人怎麼可能讓我驚喜?而且還理解不了他怎麼愛看足球。第二天,他帶了什麼?《艦船知識》、《現代艦船》、《航空知識》,總共有十來本,印象最深的是百年驅逐艦的一個專題,封面是阿裡伯克級驅逐艦的前後特寫,這本雜誌現在還在閣樓上升值。

這幾本雜誌一出現,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徹底為我打開了軍迷的大門,我也成了同學眼中的軍事專家。不過當時最大的問題,是雜誌上介紹的多是國外的裝備,同學張口閉口“愛國者”,我竟然無言以對。再譬如海軍,拿得出手的國產艦艇很少,當時還因此對自己的愛好產生了動搖。為了說服自己,畫軍艦的時候,會借鑒國外軍艦的樣子,標注為“中國未來護衛艦”。做水線模型的時候,也會張冠李戴、到處借鑒,哪裡好看全部搬過來吸收。

等到了初中,手頭寬裕、雜誌可以買起來了,知識量就上來了,知道了強擊機原來就是攻擊機,那艘軍艦是051型驅逐艦,國外叫旅大級,還有那挺重機槍叫馬克沁。再後來發現高中物理教科書出現了WM-80遠端火箭炮,課堂上講平拋運動,以飛機投彈為例,對我來說已經是舊知識。轉眼又是10多年,大貓已去多年,伯克級被菲律賓推倒,現在有黑絲、有胖妞,有大D、有055,還有當時想都不敢想的航空母艦,估計也快進教科書了吧。

回顧過往,回顧成長,曲曲折折實不容易,也算是在這個變革的大時代裡折騰出了點小漣漪。個人的成長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一支軍隊、一個國家。但實踐表明,有夢想的人都不會差,再加上實幹,都會事竟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