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每兩秒鐘,這世上就有一個未成年女孩出嫁:童婚的世界地圖比我們想像中還大

當中國的大齡“剩女剩男”在為嫁娶發愁的時候, 這個世界上卻有許多未成年的女孩, 因過早地步入婚姻而痛苦萬分。

人們在談到童婚這個話題時, 自動腦補的場景往往是第三世界, 比如偏僻落後的非洲部落, 或是印度的某個小村莊……

然而, 現實中的童婚世界地圖比我們想像的更大, 即使是美國也有童婚現象大量存在。 這不, 美國“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 直到7月20日, 才簽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 將沿用了近100年的14歲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7歲。

以國家為單位做的最低結婚年齡世界地圖

《摔跤吧爸爸》是印度女孩的真實生活

《摔跤吧爸爸》前段時間在國內熱映, 這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 以父親衝破社會壓力培養女兒成為摔跤冠軍, 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投射了印度女性真實的社會生存狀態。

其實在2011年, 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節目中就說過,

印度不僅有寶萊塢, 還有童婚、家暴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阿米爾·汗在《真相訪談》節目中, 探討諸多敏感的社會問題, 比如女性地位

在我們的印象裡, 十幾歲的花季少女, 應正在校園裡讀書, 無憂無慮地生活, 但在印度的一些偏遠村莊, 女孩到了這個年紀就可能會被迫出嫁。

有媒體報導, 印度五分之一的新娘, 結婚時年齡還不滿15歲。

童婚在《摔跤吧爸爸》中也有體現, 兩個女兒去參加同齡少女的婚禮時, 穿著嫁衣的未成年新娘滿臉哀傷, 眼神絕望, 她羡慕兩個女孩的父親給她們策劃好未來的人生, 最起碼, 她倆不必承受這種危險率極高的婚配。

《摔跤吧爸爸》電影中, 兩個女孩的朋友在自己的婚禮上滿臉哀傷

《印度教徒報》7月23日援引一個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說, 印度全國有超過1億人不到18歲就結婚, 其中8500萬是女性。 這份名為《消除印度兒童婚姻:進步與展望》的報告說, 根據2012年印度人口普查的資料, 75%的童婚發生在印農村地區, 其中北方邦比例最高, 占16.6%。

2015年, 印度一名女子11歲時被逼婚的故事, 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這個名叫萊卡·卡林迪的女孩, 在2008年只有11歲時, 就被要求嫁人。 但卡林迪並不想重走自己姐姐的老路, 她的姐姐當時只有12歲, 已經嫁為人婦而且流產4次。

卡林迪把自己的故事寫了下來, 並成功出版, 題目為《勇於說不》

自然災害催生了兒童新娘

印度的鄰居孟加拉, 也是世界上童婚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資料顯示, 52%的孟加拉女孩還沒到18歲生日便嫁作人婦;15%的女孩在15歲前成了妻子。 在農村童婚更為普遍, 女孩在18歲之前就嫁人的比例高達71%。

除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宗教因素, 孟加拉童婚比例居高不下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貧窮、父母希望能確保女兒擁有經濟和社會安全保障,以及保護女孩免受性騷擾等需求。

2015年,《每日郵報》刊載的孟加拉15歲少女與32歲丈夫的婚禮圖

由於孟加拉絕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就是把家裡的女孩子儘早嫁掉,只要男方能娶得起,年齡多大都沒問題。嫁妝也是催生童婚的原因之一,因為女孩年齡越大,需要陪嫁的嫁妝就越多。這種金錢壓力通常意味著,來自貧窮家庭的女孩更有可能成為兒童新娘。

2015年,年僅15歲的Meghla在家人的安排下出嫁。由於違反法律,她的父親偽造了出生證明。Meghla的母親16歲結婚、祖母14歲結婚。幾個月前,Meghla的女兒出生,不知道未來她會不會步入自己母親、外祖母的後塵。

Meghla的女兒出生,預計又將步母親的後塵。這也許就是這個家族女人的宿命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出人意料的原因。孟加拉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這些自然災害催生了童婚。對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土地被侵蝕的家庭而言,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在背井離鄉之前給女兒找到一個歸宿。

阿富汗女孩用RAP反抗童婚

2015年,19歲的阿富汗女孩Sonita唱著Rap,走進荷蘭的一家電影院,身後的大螢幕上是她的第一首MV《待售新娘》的畫面。以她的故事為原型的紀錄片Sonita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上被評為最受觀眾歡迎紀錄片。

Sonita在影片放映現場表演,她身後的大螢幕上是她的第一部mv《待售新娘》

10歲的時候,Sonita也差點被家裡人賣給別人做新娘,所幸當時交易並沒有成功。在阿富汗,女孩結婚一般可以為家裡掙到幾千美金,這對於貧困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這些錢還得存起來才能讓家裡的兒子娶上媳婦。

阿富汗憲法規定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而據聯合國發佈的資訊,在阿富汗至少有15%的女性在15歲以前就已經結婚了;而所有的婚姻中,有60%~80%是家長包辦的婚姻。

頭上的婚紗、額頭上的條碼、臉上的傷痕,Sonita拍出自己的第一支MV

Sonita把自己和朋友的經歷寫成了一首歌,在導演Maghami的幫助下,拍成了MV《待售新娘》,頭上的婚紗、額頭上的條碼、臉上的傷痕,她用這個裝扮,反抗阿富汗賣女兒做“娃娃新娘”的傳統。

在導演的幫助下,Sonita來到美國猶他州的一所音樂學校讀書,Sonita成了反抗“娃娃新娘”的英雄,但是她可能不知道,在她身處的美國,童婚的現象,也像一個難以治癒的頑疾一樣,困擾著許多和她一樣年紀的女孩。

紀錄片Sonita海報

美國一多半的州童婚是合法的

世界上流行童婚的國家,大多數都是非常貧困或戰火紛飛的地方,但其實在美國,童婚在大多數的州也是完全合法的存在。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對於結婚年齡的要求相對低,比如麻塞諸塞州就允許12歲兒童“在特殊情況下”結婚。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就只有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這兩個國家裡9~13歲的兒童被允許結婚。

美國反童婚組織“終於掙脫鎖鏈”的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美有20余萬未成年人結婚,而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這一數字,因為有10多個州沒有完整資料。受害者幾乎全是女孩,最小的年僅12歲,結婚對象都是成年的男性。

“終於掙脫鎖鏈”創始人弗萊迪·萊斯本人,就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她在今年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在美國,強迫婚姻是一個廣泛但遭到忽視的問題。迫使孩子結婚的父母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控制孩子的性取向和行為、遵守家庭宗教教義、保護“家族榮譽”等等。當然也不乏有家庭利用強迫婚姻,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或獲得經濟保障。

謝謝你們的努力,我們終於在紐約州實現了禁止童婚存在

律師沃格爾的一名委託人曾告訴她,一名50歲男子被懷疑與一名高中生發生性關係,而當兒童保護機構開展調查時,這名男子“成功勸服”了女孩的父母並和女孩結了婚,“順利”擺脫了被起訴的可能性,而這已經是他第二次這麼做了。

沃格爾稱,“你很少能看到一個13歲的女孩和17歲男孩結婚,在童婚現象中,最常見的是一個小女孩和一個比她大好幾十歲的老男人結婚。而在這種結合裡,家庭暴力是非常常見的。”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直到這個月才簽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

2001年,美國田納西州3名年僅10歲的幼女分別嫁給三名成年男子為妻,後者的年齡分別是24歲、25歲和31歲。更為令人錯愕的“老少配”出現在愛達荷州和阿拉巴馬州,“新娘”的年齡分別為17歲和14歲,她們的“丈夫”卻已是65歲和74歲的高齡。

雖然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的法定結婚年齡為18歲,但各州有權對結婚年齡做出不同的限制。但遺憾的是,在大多數州,沒有法律明確禁止強迫婚姻。《紐約時報》稱,哪怕一個女孩當場在哭泣,看著她的父母簽署申請書強迫她結婚,工作人員通常也無權干涉。

“消滅童婚”還要多久?

事實上,童婚已經成為一個跨國境、文化、宗教和道德倫理的全球性問題。在這個世界的每個地區,不管是中東還是拉美、非洲和歐洲,我們都能看到兒童新娘的身影。

有資料顯示,如今全球每年有大約1500萬女性未滿18歲便結婚。全球“兒童新娘”總數超過7億人。世界政策中心(The World Policy Center)資料表明,在世界範圍內有88%的國家允許18歲以下的人結婚,而這些女孩遭遇家暴的可能性要比21歲以上的人高3倍。

“大量女孩受到(未成年而結婚)影響,她們失去了童年,未來也被毀了,這凸顯出徹底結束童婚這種做法的緊迫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負責人安東尼·萊克在一份聲明中說,“每個兒童新娘都是一起悲劇,(她們的)數量增加令人無法容忍”。

早在2012年10月11日,聯合國設立的首個“國際女童日”上,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發表致辭,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童婚問題。第一個“國際女童日”的主題就是“消滅童婚”。

YouTube上的明星科比·培辛在紐約時代廣場進行了一次社會實驗:安排一對老少夫妻拍婚紗照,看路人如何反應,視頻中不斷有人來質問老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他們也許不知道在自己國家的一些地方,這種結合是合法的

現實卻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直到今年7月20日,才簽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將沿用了近100年的14歲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7歲。

“消滅童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孟加拉童婚比例居高不下原因有很多種,包括貧窮、父母希望能確保女兒擁有經濟和社會安全保障,以及保護女孩免受性騷擾等需求。

2015年,《每日郵報》刊載的孟加拉15歲少女與32歲丈夫的婚禮圖

由於孟加拉絕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就是把家裡的女孩子儘早嫁掉,只要男方能娶得起,年齡多大都沒問題。嫁妝也是催生童婚的原因之一,因為女孩年齡越大,需要陪嫁的嫁妝就越多。這種金錢壓力通常意味著,來自貧窮家庭的女孩更有可能成為兒童新娘。

2015年,年僅15歲的Meghla在家人的安排下出嫁。由於違反法律,她的父親偽造了出生證明。Meghla的母親16歲結婚、祖母14歲結婚。幾個月前,Meghla的女兒出生,不知道未來她會不會步入自己母親、外祖母的後塵。

Meghla的女兒出生,預計又將步母親的後塵。這也許就是這個家族女人的宿命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出人意料的原因。孟加拉是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深重的國家之一,這些自然災害催生了童婚。對於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土地被侵蝕的家庭而言,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在背井離鄉之前給女兒找到一個歸宿。

阿富汗女孩用RAP反抗童婚

2015年,19歲的阿富汗女孩Sonita唱著Rap,走進荷蘭的一家電影院,身後的大螢幕上是她的第一首MV《待售新娘》的畫面。以她的故事為原型的紀錄片Sonita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上被評為最受觀眾歡迎紀錄片。

Sonita在影片放映現場表演,她身後的大螢幕上是她的第一部mv《待售新娘》

10歲的時候,Sonita也差點被家裡人賣給別人做新娘,所幸當時交易並沒有成功。在阿富汗,女孩結婚一般可以為家裡掙到幾千美金,這對於貧困家庭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而這些錢還得存起來才能讓家裡的兒子娶上媳婦。

阿富汗憲法規定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而據聯合國發佈的資訊,在阿富汗至少有15%的女性在15歲以前就已經結婚了;而所有的婚姻中,有60%~80%是家長包辦的婚姻。

頭上的婚紗、額頭上的條碼、臉上的傷痕,Sonita拍出自己的第一支MV

Sonita把自己和朋友的經歷寫成了一首歌,在導演Maghami的幫助下,拍成了MV《待售新娘》,頭上的婚紗、額頭上的條碼、臉上的傷痕,她用這個裝扮,反抗阿富汗賣女兒做“娃娃新娘”的傳統。

在導演的幫助下,Sonita來到美國猶他州的一所音樂學校讀書,Sonita成了反抗“娃娃新娘”的英雄,但是她可能不知道,在她身處的美國,童婚的現象,也像一個難以治癒的頑疾一樣,困擾著許多和她一樣年紀的女孩。

紀錄片Sonita海報

美國一多半的州童婚是合法的

世界上流行童婚的國家,大多數都是非常貧困或戰火紛飛的地方,但其實在美國,童婚在大多數的州也是完全合法的存在。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對於結婚年齡的要求相對低,比如麻塞諸塞州就允許12歲兒童“在特殊情況下”結婚。能與美國“並駕齊驅”的就只有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這兩個國家裡9~13歲的兒童被允許結婚。

美國反童婚組織“終於掙脫鎖鏈”的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5年,全美有20余萬未成年人結婚,而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這一數字,因為有10多個州沒有完整資料。受害者幾乎全是女孩,最小的年僅12歲,結婚對象都是成年的男性。

“終於掙脫鎖鏈”創始人弗萊迪·萊斯本人,就是包辦婚姻的受害者。她在今年2月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在美國,強迫婚姻是一個廣泛但遭到忽視的問題。迫使孩子結婚的父母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控制孩子的性取向和行為、遵守家庭宗教教義、保護“家族榮譽”等等。當然也不乏有家庭利用強迫婚姻,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或獲得經濟保障。

謝謝你們的努力,我們終於在紐約州實現了禁止童婚存在

律師沃格爾的一名委託人曾告訴她,一名50歲男子被懷疑與一名高中生發生性關係,而當兒童保護機構開展調查時,這名男子“成功勸服”了女孩的父母並和女孩結了婚,“順利”擺脫了被起訴的可能性,而這已經是他第二次這麼做了。

沃格爾稱,“你很少能看到一個13歲的女孩和17歲男孩結婚,在童婚現象中,最常見的是一個小女孩和一個比她大好幾十歲的老男人結婚。而在這種結合裡,家庭暴力是非常常見的。”

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莫直到這個月才簽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

2001年,美國田納西州3名年僅10歲的幼女分別嫁給三名成年男子為妻,後者的年齡分別是24歲、25歲和31歲。更為令人錯愕的“老少配”出現在愛達荷州和阿拉巴馬州,“新娘”的年齡分別為17歲和14歲,她們的“丈夫”卻已是65歲和74歲的高齡。

雖然美國聯邦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的法定結婚年齡為18歲,但各州有權對結婚年齡做出不同的限制。但遺憾的是,在大多數州,沒有法律明確禁止強迫婚姻。《紐約時報》稱,哪怕一個女孩當場在哭泣,看著她的父母簽署申請書強迫她結婚,工作人員通常也無權干涉。

“消滅童婚”還要多久?

事實上,童婚已經成為一個跨國境、文化、宗教和道德倫理的全球性問題。在這個世界的每個地區,不管是中東還是拉美、非洲和歐洲,我們都能看到兒童新娘的身影。

有資料顯示,如今全球每年有大約1500萬女性未滿18歲便結婚。全球“兒童新娘”總數超過7億人。世界政策中心(The World Policy Center)資料表明,在世界範圍內有88%的國家允許18歲以下的人結婚,而這些女孩遭遇家暴的可能性要比21歲以上的人高3倍。

“大量女孩受到(未成年而結婚)影響,她們失去了童年,未來也被毀了,這凸顯出徹底結束童婚這種做法的緊迫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負責人安東尼·萊克在一份聲明中說,“每個兒童新娘都是一起悲劇,(她們的)數量增加令人無法容忍”。

早在2012年10月11日,聯合國設立的首個“國際女童日”上,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發表致辭,呼籲國際社會關注童婚問題。第一個“國際女童日”的主題就是“消滅童婚”。

YouTube上的明星科比·培辛在紐約時代廣場進行了一次社會實驗:安排一對老少夫妻拍婚紗照,看路人如何反應,視頻中不斷有人來質問老人為什麼要這麼做,但他們也許不知道在自己國家的一些地方,這種結合是合法的

現實卻是,美國“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直到今年7月20日,才簽署了禁止童婚的法令,將沿用了近100年的14歲法定結婚年齡提高到17歲。

“消滅童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