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索達吉堪布於五臺山關於念珠的開示——以六道木為例

下面我們利用這節課的時間, 給大家講一講我們手裡經常拿著的這個念珠的功德。 關於念珠的功德, 在不同的經典、續部以及前輩大德們的論典當中是非常多的。

我在這裡簡單地給大家講一下念珠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法物。

其實, 不管什麼材料的念珠, 對於修行人, 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離開的、要隨身帶著的一個加持物。 所以我們要明白念珠的作用、使用方法, 以及它的功德等等。

1. 什麼是念珠

首先, 什麼是念珠呢?念珠在藏文中叫做“長瓦”, 意思就是“一直惦念”, 或者是“想念”“垂念”“憶念”的意思, 也有“想念的相續接連不斷”的意思。

所以, 念珠的本體, 就是修行者恒常像珠串式的, 不斷地想念, 或者說憶念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等的一個方法;或者是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等經常不斷地垂念我們, 像珠串式的不斷地垂念修行者, 加持、給予悉地和智慧, 這樣的意思叫做念珠。

所以這個念珠不管是從漢語也好, 從梵語還有藏語來講, 都有一種串聯, 或者說是一種不斷地穿在一起, 也有這個意思。 因此, 它所表達的相對意義就是, 我們作為修行者, 通過這樣的一個法物, 經常惦念著所依止的本尊也好、上師也好、佛也好、菩薩也好, 就是一種表示物, 可以這麼講。

我都經常有這種感覺, 看到一個居士, 手裡拿著念珠的時候, 我就自然而然覺得這肯定是一個修行人;如果自認為修行多年, 但是連一個念珠都沒有的話, 有時候就會讓人產生一種懷疑:他到底是不是一個修行人啊, 連一個念珠都沒有。 有些人經常說我已經皈依十年八年了, 但是手上連一個念珠都沒有, 那這樣的話是不是真的啊?當然,

也不能依此而斷定他不是一個修行者, 但實際上, 依靠這樣一種外在的表示物, 也可以推斷其內在的修行, 或者行為。

以上是簡單講一下念珠的概念。

2. 念珠的分類

第二個要跟大家說一下念珠有哪些分類, 實際上所有的念珠可以包括在息增懷誅四類當中。

息業, 以前也講過, 就是消除一些病魔, 疾病、痛苦都熄滅, 熄滅一切。 適用息業的有硨磲, 一般來講顏色是白色的。 它的材料, 也可以用一些非常昂貴的材料, 比如說真正的水晶啊, 鑽石啊, 還有其他一些, 如白色的象牙、珍珠等等。 一般顏色是白色的、材料上等的是寶珠等, 中等的蓮子, 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木珠, 等等。

增業呢, 就是要增上福德、名聲、財富等。 顏色一般是黃色, 材料用黃色的水晶、黃色的琥珀、寶珠, 以及其他一些木質的念珠。 一般我們念金剛薩埵的時候, 因為念誦目的主要是為了消除自己的罪業, 所以一般是白色水晶為主;如果要修一些財神法, 修一些增長福德名聲的, 用黃色的念珠。

懷業的話,

用紅色的念珠, 像瑪瑙、珊瑚, 還有紅寶石以及紅色水晶等等。 所謂的懷業, 想得到外在的人、非人護佑——一般在學院當中修觀音九本尊這個法門, 持明法會懷業修行的時候, 甚至平常, 手裡都拿著紅色的念珠。 有一段時間我們修大自在祈禱文, 很多人就開始買紅色的念珠, 最後學院好多的商鋪都漲價, 原來賣五元的漲到五十元。 也就是說一般修懷業的時候就用紅色的念珠。 在我的記憶當中, 我們上師如意寶, 以前基本上都是拿著紅色的念珠, 紅色的寶珠, 珊瑚、紅寶石、紅水晶等等。

誅業, 比如辟邪, 遣除一些違緣, 修一些密咒等特殊事業的時候, 用松石那樣藍色的, 或者是黑色水晶, 或者是深藍色的, 如藍寶石等等念珠。 平時修一些特殊法門, 像蓮花生大士的一些降伏法等,這些用黑色,或者是藍色、綠色等等。

還有一些天珠,菩提子等,各種各樣的事業都適用。

所以,總的來講,有不同顏色、不同材料的念珠,歸納起來,息增懷誅四大事業的修行都可以用。當然有些前輩的高僧大德,在修行不同法門的時候,拿出不同的念珠。我聽說以前白玉派的一些上師,有一大口袋的念珠,每一個法門、每一個本尊都有不同的念珠。比如修紅觀音法門的時候,或者修白觀音的時候,專門找這個法門的念珠——有時候找都找不到,翻來翻去找半天——每個上師都不同的,藏傳佛教有個別上師,好像只有一個念珠,修息增懷誅四個事業。

3. 念珠的數量

念珠的數量,有些經典當中說有1080顆,也有100顆。比如說息業就是100顆,然後增業是108顆,懷業就是50顆,誅業是60顆,這是桑吉朗巴的一些伏藏品中也是這樣講的。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息業用11顆,還有108顆,50顆,21顆等等,藏傳的《集密意續》的教言當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當然唐密當中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有17顆,14顆,27顆等等。但一般來講,通常要麼是108顆,要麼是106顆,也有102顆,還有整整100顆的。我們通常拿念珠都是這樣的顆數。

有時候我們的念珠可能不滿108顆,或者是多了一兩顆,也不用特別擔心。有些道友的念珠,時間長了可能會中間壞了一兩顆,丟了一兩顆,這種情況也會發生。以前有位上師說過,日本那邊有個和尚,在威儀上特別注意,特別嚴肅。有一次他們一起去一個地方演講,結果那個日本和尚的念珠線不小心斷了,所有的珠子都散落在地上滾,但是這個和尚就裝作沒有發生一樣,一直閉著眼睛。那位上師就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就馬上下來撿起來。但是每個人的風格不同,他在這種場合就不管了。

所以說,我們有些人可能在不同的場合當中,念珠不小心散了,撿回來的時候就不滿了。一般我們藏地的說法,最好不要99顆,因為本來是100,99顆的話好像不圓滿的感覺,這是一個民間的說法。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這個念珠的數量通常是108顆。

4. 念珠的線

串念珠的線不能太粗了,太粗的話用的時候特別費勁;也不能太細,太細的話,很松的;線不能太長,太長了每一個念珠之間的距離太大。

按照以前一些修行人的說法,念珠的線不能太粗,太粗了修行修不起來;也不能太細,太細了容易出現一些違緣;不能太長,太長了感覺修行的路很遙遠;也不能太近,太近了修不動,沒辦法修下去。所以說,串念珠的時候還是要適度。現在有一種彈力繩,我覺得不是很好用,一些寺院和旅遊商店裡賣的就是那種,應該不是很好用吧。

我們穿念珠的線顏色上也有息增懷誅不同的說法,但是這個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你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要太緊、太松、太長、太短——有些道友的念珠好像特別特別長,和自己的身體好像不太協調。當然,這個根據自己的情況,沒有什麼確定的。

5. 攜帶與使用

念珠平時掛在哪裡呢?按照經典所說,可以頭頂上——如果有髮髻、頂髻,可以放在頭頂上,還有掛在脖子上、手臂上,這三處佛經上都講是合理的。如果掛在頭頂上,可以遣除身體上的違緣障礙;掛在脖子上,遣除語言上的障礙;掛在手臂上,遣除心裡和風脈明點上的障礙,有這樣的說法。

伏藏大師的教言中講,用的時候用左手,有特殊情況雙手在心間這樣用也是合理的。現在很多人用右手拿著,雖然右手拿著沒有很大的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相關的經典和續部當中,都說用念珠的時候用左手來數,這個是很重要的。

6. 加持方法

還有我們做一些開光、加持的時候,把念珠放著,母珠在中間立起來,然後通過觀修“嗡索巴瓦……”咒語,一切萬法變成空性,觀想從自己身體的三處,頭頂、喉間、心間,分別觀想“嗡啊吽”三個字發出無量的光,從清淨的刹土中迎請智慧本尊融入念珠,然後用“嗡啊吽”一百零八遍,還有緣起咒和母音字母咒,進行開光,做加持,加持之後可以使用。

7. 念珠的功德

平時觀想念珠的這個母珠——也叫做佛頭,觀想為本尊的主尊,其他的觀想為他的眷屬。比如我們修彌陀法,把母珠觀想為阿彌陀佛,其他的觀想為觀音菩薩等眷屬。還有呢,念珠實際上相當於我們修行的所依,修行的一種依處。就像軍人有特殊的一些標誌,帽子上也好、衣服上也好;醫生也有醫生不同的標誌。我們作為修三根本的修行人,念珠是表示我們的一種身份,或者說是一種紀念,紀念修證的一種標誌。

念珠也可以稱為三寶所依:佛頭是佛寶;線是法脈不斷,是法寶;一個個念珠就是僧寶。所以,一般拿著念珠的就是皈依三寶者,它是三寶的一個象徵,就像前面說的,用念珠說明你心裡一直是想念著三寶,或者說惦記著三寶,一直想著它,就是這樣一種象徵。

現在我們知道了持念珠的功德。其實真正的修行人,念珠是不能離開身體的,經常掛在脖子上也可以,睡覺的時候放在比較乾淨的地方,最好不要在念珠上跨越過去,也不要踩在上面,把它當作一種佛像、法本,作為一種功德所依。平常生活中要把念珠放在一個非常乾淨的地方,這是很重要的。

那麼,念珠實際上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在不同的經典當中也有不同的一些記載,比如說漢地翻譯的《木患子經》當中專門講到了想摧滅煩惱障和報障的人,要使用108顆的念珠。什麼叫做報障?報是果報的報,也就是說我們相續當中已經成熟了一些業報的,這種障礙想摧毀的話呢,要用這種108顆的念珠,尤其是用木患子的,木患子一般是在印度的一種樹——當然這個念珠不僅僅是木患子,其他材料也是可以的。

念珠行住坐臥都可以用來念誦,比如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也就是“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僧嘎雅”,一遍到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乃至成千上萬,甚至一百萬遍,如果能念一百萬遍,通過這個念珠計數,聽到他名字的人也是不會墮落的,這個經裡面說的,我記得很清楚。所以如果我們拿著念珠來念觀音心咒一百萬遍的話,表面上看好像也沒什麼,但實際上佛經裡講得很清楚,如果拿著念珠念皈依偈,或者是名號,念了一百萬遍以後,有人聽到他的名稱也不會墮落的。

以前唐代的時候有一個道智和尚,在當時很出名的,他也是剛開始使用念珠的一個大德吧。在念誦過程中,剛開始他是用一些穀類計數,他每天要念七萬遍佛號,後來使用糧食實在是不方便,就找了一些念珠開始來計數。

所以,一個人念了十萬、二十萬遍,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個人的身份、功德和厲害,但實際上呢,念的咒語、名號越來越多的話,可以斷除他自相續中的障礙,有非常大的力量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別人看到他、想到他、接觸他,通過他的這個力量,也會遣除別人的障礙。這是佛陀的金剛語宣說的,作為修行人這方面我們也可以想到的。

以前漢地一個叫不空的和尚翻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是毗盧遮那佛讓金剛持菩薩講念珠的功德,裡面講了很多念珠的功德,比如講了念珠的佛頭——母珠可以觀想為阿彌陀佛,其他的觀想為觀音菩薩,明顯地說了念的時候不能翻越佛頭。這一點,雖然漢地也有爭論,藏地也有爭論,但最好不要跨越,或者說是翻越母珠——這個經典裡面是這樣講的。當然,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有些大德,也有翻越的,可能他們也有其他的解釋方法吧。這裡面還講了念珠的數目,最多的是1080顆,最少的也有十幾顆的。

還有一部經典叫做《較量數珠功德經》,這個經典比較短。其實作為佛教徒呢,能夠明白這些經典比較好。這個經典裡面,文殊菩薩講到念珠各種不同的類別,比如說水晶念珠是怎麼樣的,菩提子是怎麼樣的;所有類別的念珠當中功德最大的,一個是水晶念珠,念一遍的話可以萬萬遍的增上,也就是一億遍的增上;菩提子呢,是無量的增數。

中間佛陀講了一個公案,說明為什麼菩提子有這麼大的功德:以前有一個外道,平時持一些邪見,對佛經常誹謗。有一次他的孩子被非人殺了,他非常的傷心。後來他想,如果佛陀真的是有力量的話,能不能讓我的兒子復活?於是他就把屍體放到菩提樹下,七天當中一心一意念佛的名號,希望兒子活過來。七天之後,他的兒子真的復活了——他當時想,雖然佛已經涅槃了,如果菩提樹有力量、有他的加持的話,希望我的兒子依靠這神樹的力量復活,結果他的兒子真的復活了,從此他就皈依佛門了。

佛陀說,為什麼菩提子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依靠佛陀的成就,菩提樹的力量有如是的功德。所以說,一般來講,不管任何時候,菩提子材料的念珠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菩提子呢,我覺得不一定是真正的菩提子,因為在相關的一些歷史當中也好,資料當中也說,佛陀在金剛座菩提伽耶成就的這棵樹才叫做菩提樹,其他的如來成就的菩提樹可能世間當中也是有的,但具體是哪些呢,現在也沒有特別明顯的一些說明。

釋迦牟尼佛成就的這個菩提樹在印度的金剛座,後來印度發生各種戰爭,這個樹就移到了斯里蘭卡,原來的金剛座全部毀壞了;後來又從斯里蘭卡拿了一些菩提樹苗回來印度金剛座這邊。可能真正菩提樹上結的果子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這種菩提子,我是比較懷疑的。也有人說現在印度,包括尼泊爾,很多商人炒作,把其他的植物取名這個菩提、那個菩提,現在菩提子特別多,而且價格也特別高——原來有一段時間我們也講過菩提子的功德,後來據說各個地方都有提價——當然也許是不同的菩提樹類長出來的,但真正的菩提樹……我也不是打擊你們,也許你們以前有的人買得特別貴,今天這樣一說可能特別……

我反正是喜歡用這種六道木。以前我也查過一些資料,六道木在相關的經典和論典當中,並沒有找到它很大的功德。它是五臺山一種特有的,說是其他地方沒有,主要五臺山有。藏地好像是叫做菩提六道木,這樣也可以叫做菩提子,因為叫做“菩提”六道木嘛。

經典裡面說真正的菩提子,如果隨身帶著,即使你沒有念誦,沒有行持善法,不管你造惡業也好,行善也好,任何的行為當中呢,它的功德都是翻倍地增長,並且與真正的做善事無有差別,佛陀也如是讚歎過的。

剛才我講的是《較量數珠功德經》,這個漢文當中也有,剛才我講的公案也在裡面,你們有時間也可以看看。

一方面念珠的材料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呢,來源可能也比較重要,上師、一些特殊的聖地、或者說是一些特殊的寺院加持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我們很多人去印度買菩提子。去年有一部分人到尼泊爾,一個菩提子的念珠需要一萬多塊錢,還有兩萬多塊的,三萬、六萬多的,回來以後很多人認為“但願是菩提子”……不管怎麼樣,實際水晶念珠也是很好的,從不同的經典當中看,水晶念珠翻倍的功德相當大。

8. 不離念珠

因此,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尤其是今天在網路上聽課的、開始學佛的這些人,你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除了極個別身份不太方便的人之外,我覺得作為佛教徒應該明顯地戴著。現在有些根本不信仰佛教的,尤其是名人啊,明星啊,他們手上都戴著這個數珠,他們戴著數珠是一種象徵,也是一種時尚,大家都覺得也是一種善良。好像很多人都這樣講,手上戴著數珠的話呢,沒有恐懼感,覺得這個人是很善良的,這也是很多人的一種評價。

但是我們作為佛教徒,不僅僅是把它當做一種裝飾,或者是其它的用處,一定要把它當作是自己修行當中最好的一種方法。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學院當中,經常是要求大家帶著念珠;上師老人家自己,哪怕是去一個短短的地方,念珠也是不會忘掉的。比如上師馬上要去演講,去弘法,起來的時候會找“我的念珠在哪、我的念珠在哪?”現在我們有個別學佛很多年的人,好像三四天念珠都和他沒有關係,我覺得很可惜的。有一次記得在我們上師如意寶的宿舍裡面,當時我們大概有十幾個人,法王一個一個檢查,誰帶了念珠,誰沒有帶念珠,然後有個別人沒有帶念珠的嚇壞了。

所以我們學院裡,一般來講,法王在世的時候,只要是五明佛學院的僧眾,都會帶著念珠;但現在呢,我看到手裡拿念珠的人越來越少,帶著蘋果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對我們學院來講,這不是一個好的事情。我看到有些居士也是這樣的。

希望今天這個開示之後,大家能經常帶著念珠,不管是坐車也好,乘飛機也好,還有平時在家裡也好。當然有個別人的身份比較特殊,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帶個計數器。我看我們很多出家人也是帶著一個計數器,帶計數器也可以,比較方便,但是從功德上講呢,我覺得帶念珠好一點。有很多道友覺得只要把數字記完了就可以了,然後每天就是拿著一個像金戒指一樣的計數器,然後“啪啪啪啪啪……”但實際上,我是喜歡帶念珠。

但是我自己覺得呢,作為佛教徒,我們的念珠有特別大的一種加持力。它的加持力是什麼呢?念珠實際上是本尊的一個手印,是與本尊相應的一個工具,跟上師、跟所修的法是非常相應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手裡拿著念珠的人呢,他肯定是要麼念阿彌陀佛,要麼念文殊菩薩,要麼念觀音心咒,要麼念某個上師的瑜伽。沒有念珠的話呢,他的修行不一定是很好。所以說,任何時候,我覺得念珠最好不要離開身體,我們學院有這種傳統。

我們學會和相關傳承的這些居士,你們很虔誠的,已經學了十年八年,很長的時間。有時候看到一些我們學會的道友,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已經學了很多年了?是啊,我已經學了八年了,學了七年了。啊,那你念珠都沒有啊?我很失望,每次都看不到念珠。所以,我希望呢,我們的道友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

我們學會和相關傳承的這些居士,你們很虔誠的,已經學了十年八年,很長的時間。有時候看到一些我們學會的道友,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已經學了很多年了?是啊,我已經學了八年了,學了七年了。啊,那你念珠都沒有啊?我很失望,每次都看不到念珠。所以,我希望呢,我們的道友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去一些學校裡面,有一些老師也跟我講過,“等會上講臺的時候你的念珠可不可以取下來?”我說,“我的念珠不能取下來,還是戴著吧。”“我們這個地方學術性非常濃的,我們是把你當作一個學者來看待的,你到講臺上拿著念珠的話好像不太好吧,這個宗教的氛圍太濃了。”我說,“沒事,我是一個拿著念珠的學者,是這種身份。”所以,他們有些人覺得我拿著念珠在學校裡不適合,我覺得只不過是他們以前不習慣而已,習慣就好了。明星也可以拿念珠,學者也可以拿念珠,我是佛教徒,袈裟都可以穿,念珠都不能拿的話那我不去講了,沒有什麼的。

以前我們去五臺山的時候,當時法王如意寶講了一些六道木的功德,我具體想不起來,忘了。當時我們很多法師都在五臺山請了——今天有些人可能想我要宣傳菩提子,但是我沒有宣傳菩提子,五臺山的六道木也不用特意宣傳,它比較便宜——當時我們每個人都請了六道木念珠。六道木也叫降龍木,降服龍類的,有些地方講,有斷除一些障礙、毒害等等作用,但更重要的呢,六道是代表六個波羅蜜多,還有六字真言啊,有很多的意義。

五六年前,有一次我去五臺山,給每個學員結緣了一串六道木,當時我選的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寄過來後好像品質不算特別好。我的這個品質還是不錯的,以前給你們講過,這個從97年開始,當時他們說是三元錢買的,一直到現在。有時候我覺得,我自己所有的私人財產當中,可能對這個比較執著,這個沒有了的話可能我有點傷心,其他的說實話也沒有什麼可執著的。我也沒有什麼財物,就這個已經隨身很多年了。其它特殊的有一些,比如修其他的本尊、其他的咒語,也有一些其他的念珠,有些用了十年了,有些用了五六年了。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我們每個人以後,上師啊、比較特殊的寺院裡面加持過的念珠,像剛才講的,把它當作佛陀,當作三寶的所依,經常帶著,不要離開。我們通過這種方法,這種表示,內心當中的慈悲智慧會越來越增長的。一個人的修行和行為、生活,實際上跟他的有些比較特殊的緣起物有一定的關係。實際上把念珠當作是一種本尊來想,也是可以的。關於念珠方面,《集上師密意續》中也有比較多的,藏傳佛教的伏藏大師在他們相關的伏藏品當中也講得比較多。

有一次我在山上壇城那邊的時候,有一個四川省宗教局我熟悉的一個領導也在那,他突然一下子把我的念珠拿跑了,然後我就一直跟著他,他就往壇城那邊跑,我就一直追,最後就抓著了。然後他說這個給我,我說這個不能給你,其他的給你都可以,最後我說了半天還是拿回來了。我說你作為一個領導,搶別人的念珠幹嘛(眾笑)。

好吧,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像蓮花生大士的一些降伏法等,這些用黑色,或者是藍色、綠色等等。

還有一些天珠,菩提子等,各種各樣的事業都適用。

所以,總的來講,有不同顏色、不同材料的念珠,歸納起來,息增懷誅四大事業的修行都可以用。當然有些前輩的高僧大德,在修行不同法門的時候,拿出不同的念珠。我聽說以前白玉派的一些上師,有一大口袋的念珠,每一個法門、每一個本尊都有不同的念珠。比如修紅觀音法門的時候,或者修白觀音的時候,專門找這個法門的念珠——有時候找都找不到,翻來翻去找半天——每個上師都不同的,藏傳佛教有個別上師,好像只有一個念珠,修息增懷誅四個事業。

3. 念珠的數量

念珠的數量,有些經典當中說有1080顆,也有100顆。比如說息業就是100顆,然後增業是108顆,懷業就是50顆,誅業是60顆,這是桑吉朗巴的一些伏藏品中也是這樣講的。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息業用11顆,還有108顆,50顆,21顆等等,藏傳的《集密意續》的教言當中也有這樣的說法。當然唐密當中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說,有17顆,14顆,27顆等等。但一般來講,通常要麼是108顆,要麼是106顆,也有102顆,還有整整100顆的。我們通常拿念珠都是這樣的顆數。

有時候我們的念珠可能不滿108顆,或者是多了一兩顆,也不用特別擔心。有些道友的念珠,時間長了可能會中間壞了一兩顆,丟了一兩顆,這種情況也會發生。以前有位上師說過,日本那邊有個和尚,在威儀上特別注意,特別嚴肅。有一次他們一起去一個地方演講,結果那個日本和尚的念珠線不小心斷了,所有的珠子都散落在地上滾,但是這個和尚就裝作沒有發生一樣,一直閉著眼睛。那位上師就說,如果是我的話我就馬上下來撿起來。但是每個人的風格不同,他在這種場合就不管了。

所以說,我們有些人可能在不同的場合當中,念珠不小心散了,撿回來的時候就不滿了。一般我們藏地的說法,最好不要99顆,因為本來是100,99顆的話好像不圓滿的感覺,這是一個民間的說法。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這個念珠的數量通常是108顆。

4. 念珠的線

串念珠的線不能太粗了,太粗的話用的時候特別費勁;也不能太細,太細的話,很松的;線不能太長,太長了每一個念珠之間的距離太大。

按照以前一些修行人的說法,念珠的線不能太粗,太粗了修行修不起來;也不能太細,太細了容易出現一些違緣;不能太長,太長了感覺修行的路很遙遠;也不能太近,太近了修不動,沒辦法修下去。所以說,串念珠的時候還是要適度。現在有一種彈力繩,我覺得不是很好用,一些寺院和旅遊商店裡賣的就是那種,應該不是很好用吧。

我們穿念珠的線顏色上也有息增懷誅不同的說法,但是這個不是很重要,主要是你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要太緊、太松、太長、太短——有些道友的念珠好像特別特別長,和自己的身體好像不太協調。當然,這個根據自己的情況,沒有什麼確定的。

5. 攜帶與使用

念珠平時掛在哪裡呢?按照經典所說,可以頭頂上——如果有髮髻、頂髻,可以放在頭頂上,還有掛在脖子上、手臂上,這三處佛經上都講是合理的。如果掛在頭頂上,可以遣除身體上的違緣障礙;掛在脖子上,遣除語言上的障礙;掛在手臂上,遣除心裡和風脈明點上的障礙,有這樣的說法。

伏藏大師的教言中講,用的時候用左手,有特殊情況雙手在心間這樣用也是合理的。現在很多人用右手拿著,雖然右手拿著沒有很大的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在相關的經典和續部當中,都說用念珠的時候用左手來數,這個是很重要的。

6. 加持方法

還有我們做一些開光、加持的時候,把念珠放著,母珠在中間立起來,然後通過觀修“嗡索巴瓦……”咒語,一切萬法變成空性,觀想從自己身體的三處,頭頂、喉間、心間,分別觀想“嗡啊吽”三個字發出無量的光,從清淨的刹土中迎請智慧本尊融入念珠,然後用“嗡啊吽”一百零八遍,還有緣起咒和母音字母咒,進行開光,做加持,加持之後可以使用。

7. 念珠的功德

平時觀想念珠的這個母珠——也叫做佛頭,觀想為本尊的主尊,其他的觀想為他的眷屬。比如我們修彌陀法,把母珠觀想為阿彌陀佛,其他的觀想為觀音菩薩等眷屬。還有呢,念珠實際上相當於我們修行的所依,修行的一種依處。就像軍人有特殊的一些標誌,帽子上也好、衣服上也好;醫生也有醫生不同的標誌。我們作為修三根本的修行人,念珠是表示我們的一種身份,或者說是一種紀念,紀念修證的一種標誌。

念珠也可以稱為三寶所依:佛頭是佛寶;線是法脈不斷,是法寶;一個個念珠就是僧寶。所以,一般拿著念珠的就是皈依三寶者,它是三寶的一個象徵,就像前面說的,用念珠說明你心裡一直是想念著三寶,或者說惦記著三寶,一直想著它,就是這樣一種象徵。

現在我們知道了持念珠的功德。其實真正的修行人,念珠是不能離開身體的,經常掛在脖子上也可以,睡覺的時候放在比較乾淨的地方,最好不要在念珠上跨越過去,也不要踩在上面,把它當作一種佛像、法本,作為一種功德所依。平常生活中要把念珠放在一個非常乾淨的地方,這是很重要的。

那麼,念珠實際上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在不同的經典當中也有不同的一些記載,比如說漢地翻譯的《木患子經》當中專門講到了想摧滅煩惱障和報障的人,要使用108顆的念珠。什麼叫做報障?報是果報的報,也就是說我們相續當中已經成熟了一些業報的,這種障礙想摧毀的話呢,要用這種108顆的念珠,尤其是用木患子的,木患子一般是在印度的一種樹——當然這個念珠不僅僅是木患子,其他材料也是可以的。

念珠行住坐臥都可以用來念誦,比如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也就是“南無布達雅,南無達瑪雅,南無僧嘎雅”,一遍到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乃至成千上萬,甚至一百萬遍,如果能念一百萬遍,通過這個念珠計數,聽到他名字的人也是不會墮落的,這個經裡面說的,我記得很清楚。所以如果我們拿著念珠來念觀音心咒一百萬遍的話,表面上看好像也沒什麼,但實際上佛經裡講得很清楚,如果拿著念珠念皈依偈,或者是名號,念了一百萬遍以後,有人聽到他的名稱也不會墮落的。

以前唐代的時候有一個道智和尚,在當時很出名的,他也是剛開始使用念珠的一個大德吧。在念誦過程中,剛開始他是用一些穀類計數,他每天要念七萬遍佛號,後來使用糧食實在是不方便,就找了一些念珠開始來計數。

所以,一個人念了十萬、二十萬遍,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個人的身份、功德和厲害,但實際上呢,念的咒語、名號越來越多的話,可以斷除他自相續中的障礙,有非常大的力量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別人看到他、想到他、接觸他,通過他的這個力量,也會遣除別人的障礙。這是佛陀的金剛語宣說的,作為修行人這方面我們也可以想到的。

以前漢地一個叫不空的和尚翻譯的《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是毗盧遮那佛讓金剛持菩薩講念珠的功德,裡面講了很多念珠的功德,比如講了念珠的佛頭——母珠可以觀想為阿彌陀佛,其他的觀想為觀音菩薩,明顯地說了念的時候不能翻越佛頭。這一點,雖然漢地也有爭論,藏地也有爭論,但最好不要跨越,或者說是翻越母珠——這個經典裡面是這樣講的。當然,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有些大德,也有翻越的,可能他們也有其他的解釋方法吧。這裡面還講了念珠的數目,最多的是1080顆,最少的也有十幾顆的。

還有一部經典叫做《較量數珠功德經》,這個經典比較短。其實作為佛教徒呢,能夠明白這些經典比較好。這個經典裡面,文殊菩薩講到念珠各種不同的類別,比如說水晶念珠是怎麼樣的,菩提子是怎麼樣的;所有類別的念珠當中功德最大的,一個是水晶念珠,念一遍的話可以萬萬遍的增上,也就是一億遍的增上;菩提子呢,是無量的增數。

中間佛陀講了一個公案,說明為什麼菩提子有這麼大的功德:以前有一個外道,平時持一些邪見,對佛經常誹謗。有一次他的孩子被非人殺了,他非常的傷心。後來他想,如果佛陀真的是有力量的話,能不能讓我的兒子復活?於是他就把屍體放到菩提樹下,七天當中一心一意念佛的名號,希望兒子活過來。七天之後,他的兒子真的復活了——他當時想,雖然佛已經涅槃了,如果菩提樹有力量、有他的加持的話,希望我的兒子依靠這神樹的力量復活,結果他的兒子真的復活了,從此他就皈依佛門了。

佛陀說,為什麼菩提子有這麼大的功德呢,因為依靠佛陀的成就,菩提樹的力量有如是的功德。所以說,一般來講,不管任何時候,菩提子材料的念珠是最好的。

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的菩提子呢,我覺得不一定是真正的菩提子,因為在相關的一些歷史當中也好,資料當中也說,佛陀在金剛座菩提伽耶成就的這棵樹才叫做菩提樹,其他的如來成就的菩提樹可能世間當中也是有的,但具體是哪些呢,現在也沒有特別明顯的一些說明。

釋迦牟尼佛成就的這個菩提樹在印度的金剛座,後來印度發生各種戰爭,這個樹就移到了斯里蘭卡,原來的金剛座全部毀壞了;後來又從斯里蘭卡拿了一些菩提樹苗回來印度金剛座這邊。可能真正菩提樹上結的果子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這種菩提子,我是比較懷疑的。也有人說現在印度,包括尼泊爾,很多商人炒作,把其他的植物取名這個菩提、那個菩提,現在菩提子特別多,而且價格也特別高——原來有一段時間我們也講過菩提子的功德,後來據說各個地方都有提價——當然也許是不同的菩提樹類長出來的,但真正的菩提樹……我也不是打擊你們,也許你們以前有的人買得特別貴,今天這樣一說可能特別……

我反正是喜歡用這種六道木。以前我也查過一些資料,六道木在相關的經典和論典當中,並沒有找到它很大的功德。它是五臺山一種特有的,說是其他地方沒有,主要五臺山有。藏地好像是叫做菩提六道木,這樣也可以叫做菩提子,因為叫做“菩提”六道木嘛。

經典裡面說真正的菩提子,如果隨身帶著,即使你沒有念誦,沒有行持善法,不管你造惡業也好,行善也好,任何的行為當中呢,它的功德都是翻倍地增長,並且與真正的做善事無有差別,佛陀也如是讚歎過的。

剛才我講的是《較量數珠功德經》,這個漢文當中也有,剛才我講的公案也在裡面,你們有時間也可以看看。

一方面念珠的材料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呢,來源可能也比較重要,上師、一些特殊的聖地、或者說是一些特殊的寺院加持的——我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我們很多人去印度買菩提子。去年有一部分人到尼泊爾,一個菩提子的念珠需要一萬多塊錢,還有兩萬多塊的,三萬、六萬多的,回來以後很多人認為“但願是菩提子”……不管怎麼樣,實際水晶念珠也是很好的,從不同的經典當中看,水晶念珠翻倍的功德相當大。

8. 不離念珠

因此,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尤其是今天在網路上聽課的、開始學佛的這些人,你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除了極個別身份不太方便的人之外,我覺得作為佛教徒應該明顯地戴著。現在有些根本不信仰佛教的,尤其是名人啊,明星啊,他們手上都戴著這個數珠,他們戴著數珠是一種象徵,也是一種時尚,大家都覺得也是一種善良。好像很多人都這樣講,手上戴著數珠的話呢,沒有恐懼感,覺得這個人是很善良的,這也是很多人的一種評價。

但是我們作為佛教徒,不僅僅是把它當做一種裝飾,或者是其它的用處,一定要把它當作是自己修行當中最好的一種方法。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學院當中,經常是要求大家帶著念珠;上師老人家自己,哪怕是去一個短短的地方,念珠也是不會忘掉的。比如上師馬上要去演講,去弘法,起來的時候會找“我的念珠在哪、我的念珠在哪?”現在我們有個別學佛很多年的人,好像三四天念珠都和他沒有關係,我覺得很可惜的。有一次記得在我們上師如意寶的宿舍裡面,當時我們大概有十幾個人,法王一個一個檢查,誰帶了念珠,誰沒有帶念珠,然後有個別人沒有帶念珠的嚇壞了。

所以我們學院裡,一般來講,法王在世的時候,只要是五明佛學院的僧眾,都會帶著念珠;但現在呢,我看到手裡拿念珠的人越來越少,帶著蘋果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對我們學院來講,這不是一個好的事情。我看到有些居士也是這樣的。

希望今天這個開示之後,大家能經常帶著念珠,不管是坐車也好,乘飛機也好,還有平時在家裡也好。當然有個別人的身份比較特殊,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帶個計數器。我看我們很多出家人也是帶著一個計數器,帶計數器也可以,比較方便,但是從功德上講呢,我覺得帶念珠好一點。有很多道友覺得只要把數字記完了就可以了,然後每天就是拿著一個像金戒指一樣的計數器,然後“啪啪啪啪啪……”但實際上,我是喜歡帶念珠。

但是我自己覺得呢,作為佛教徒,我們的念珠有特別大的一種加持力。它的加持力是什麼呢?念珠實際上是本尊的一個手印,是與本尊相應的一個工具,跟上師、跟所修的法是非常相應的。我們大家都知道,手裡拿著念珠的人呢,他肯定是要麼念阿彌陀佛,要麼念文殊菩薩,要麼念觀音心咒,要麼念某個上師的瑜伽。沒有念珠的話呢,他的修行不一定是很好。所以說,任何時候,我覺得念珠最好不要離開身體,我們學院有這種傳統。

我們學會和相關傳承的這些居士,你們很虔誠的,已經學了十年八年,很長的時間。有時候看到一些我們學會的道友,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已經學了很多年了?是啊,我已經學了八年了,學了七年了。啊,那你念珠都沒有啊?我很失望,每次都看不到念珠。所以,我希望呢,我們的道友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

我們學會和相關傳承的這些居士,你們很虔誠的,已經學了十年八年,很長的時間。有時候看到一些我們學會的道友,表面上看不出來——你已經學了很多年了?是啊,我已經學了八年了,學了七年了。啊,那你念珠都沒有啊?我很失望,每次都看不到念珠。所以,我希望呢,我們的道友們,應該隨身帶著念珠。

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有時候我去一些學校裡面,有一些老師也跟我講過,“等會上講臺的時候你的念珠可不可以取下來?”我說,“我的念珠不能取下來,還是戴著吧。”“我們這個地方學術性非常濃的,我們是把你當作一個學者來看待的,你到講臺上拿著念珠的話好像不太好吧,這個宗教的氛圍太濃了。”我說,“沒事,我是一個拿著念珠的學者,是這種身份。”所以,他們有些人覺得我拿著念珠在學校裡不適合,我覺得只不過是他們以前不習慣而已,習慣就好了。明星也可以拿念珠,學者也可以拿念珠,我是佛教徒,袈裟都可以穿,念珠都不能拿的話那我不去講了,沒有什麼的。

以前我們去五臺山的時候,當時法王如意寶講了一些六道木的功德,我具體想不起來,忘了。當時我們很多法師都在五臺山請了——今天有些人可能想我要宣傳菩提子,但是我沒有宣傳菩提子,五臺山的六道木也不用特意宣傳,它比較便宜——當時我們每個人都請了六道木念珠。六道木也叫降龍木,降服龍類的,有些地方講,有斷除一些障礙、毒害等等作用,但更重要的呢,六道是代表六個波羅蜜多,還有六字真言啊,有很多的意義。

五六年前,有一次我去五臺山,給每個學員結緣了一串六道木,當時我選的都是比較好的,但是寄過來後好像品質不算特別好。我的這個品質還是不錯的,以前給你們講過,這個從97年開始,當時他們說是三元錢買的,一直到現在。有時候我覺得,我自己所有的私人財產當中,可能對這個比較執著,這個沒有了的話可能我有點傷心,其他的說實話也沒有什麼可執著的。我也沒有什麼財物,就這個已經隨身很多年了。其它特殊的有一些,比如修其他的本尊、其他的咒語,也有一些其他的念珠,有些用了十年了,有些用了五六年了。

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我們每個人以後,上師啊、比較特殊的寺院裡面加持過的念珠,像剛才講的,把它當作佛陀,當作三寶的所依,經常帶著,不要離開。我們通過這種方法,這種表示,內心當中的慈悲智慧會越來越增長的。一個人的修行和行為、生活,實際上跟他的有些比較特殊的緣起物有一定的關係。實際上把念珠當作是一種本尊來想,也是可以的。關於念珠方面,《集上師密意續》中也有比較多的,藏傳佛教的伏藏大師在他們相關的伏藏品當中也講得比較多。

有一次我在山上壇城那邊的時候,有一個四川省宗教局我熟悉的一個領導也在那,他突然一下子把我的念珠拿跑了,然後我就一直跟著他,他就往壇城那邊跑,我就一直追,最後就抓著了。然後他說這個給我,我說這個不能給你,其他的給你都可以,最後我說了半天還是拿回來了。我說你作為一個領導,搶別人的念珠幹嘛(眾笑)。

好吧,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