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聽老兵講抗戰故事

老兵張德標給孩子們講述抗戰史。 姚斌 月梅 董鑫 攝

日前, 在文苑社區二樓會議室裡, 抗戰老兵張德標面對鏡頭, 挺直腰杆端坐,

接受來自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尋訪抗戰老兵”團隊的採訪。

“1944年7月, 我當時才17歲, 在老家漣水參加了地方遊擊武裝。 在一次戰鬥中, 不幸被敵人的迫擊炮擊中, 彈片深深嵌進右手腕, 19年後才被取出來。 ”說完, 張德標打開隨身攜帶的深褐色皮箱, 裡面珍藏著他獲得的各類獎章。 而在一個塑膠瓶裡, 一枚炮彈片靜靜地躺在裡面。

面對鏡頭, 張老平靜地敘述著, 但採訪團隊隊員心中卻熱血沸騰。 大三學生楊田甜是今年團隊的負責人, 她激動地說:“抗戰老兵經歷槍林彈雨, 以前只是從書本、電視上獲知, 聽了張爺爺的故事後, 才真切發現那段抗戰歷史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遠。 ”

攝像機、單反、錄音筆、移動硬碟、幕布、燈光, 這是隊員們拍攝的道具。

烈日早已讓人汗流浹背, 隊員們不僅需要扛著機器在鄉間小路上行走, 還要忍受蚊蟲叮咬。 而在整理錄影中, 老兵們濃重的口音以及各種部隊番號, 讓志願者們更是費了很大勁。 “老兵們方言味濃重, 需要反復聽。 此外, 他們的部隊番號、抗戰時期的用語和反復提到的地名還要核實, 通過查閱資料才能搞清楚。 ”隊員巫夢婷告訴記者。

從2015年組建, 該團隊今年已進入尋訪抗戰老兵的第三年, 先後奔赴揚州56個鎮村, 採訪了70多位抗戰老兵。

曾連續兩年擔任團隊負責人的韓賓偉今年畢業, 在他看來, 過去兩年暑期尋訪抗戰老兵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戰老兵顧材民爺爺是我們團隊採訪次數最多的老兵。 每次顧老穿的都是同一件灰藍色條紋襯衫,

衣著樸素, 書房還保留著幾十年前的樣子。 書架上最多的是革命老一輩的書籍以及他自己的字畫。 ”韓賓偉說, 抗戰老兵們在艱苦的環境下滿腔熱情、一身正氣, 保持著樂觀豁達的精神, 讓我們年輕人很是敬佩。

“在世的抗戰老兵均已到了耄耋之年, 做抗戰老兵口述史記錄是與時間賽跑。 ”該院朱季康教授表示, 今年是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 當代大學生需要積極參與尋訪身邊的抗戰老兵, 聆聽抗戰英雄口述抗戰事蹟, 並記錄成文, 讓歷史銘記這些英雄。 通訊員 張世菊 姚斌 記者 董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