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汪逢春不愧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開出的膏方確有獨到之處,值得學習!

汪逢春, 與施今墨、孔伯華、蕭龍友一起被稱為“北京四大名醫”。 他1949年9月病逝, 當年66歲。 汪逢春生前手寫的近百冊醫方、醫案, 在特殊時期慘遭焚毀,

另一尺多厚的臨證底簿, 原由弟子拿去整理, 也在這場浩劫中被毀, 導致汪先生的存世資料極為有限, 許多人都不太瞭解他。

汪逢春雖醫名滿京華, 其實他是蘇州洪橋村人, 從小跟姑蘇城內平江路與臨頓路之間的蕭家巷的蘇州名醫艾步蟾(1854年~1933年)學醫。

1906年北上至北京, 被法部招錄任審判廳檢查官兼醫官, 據說是七品小京官。 1911年辭去職務, 於北京前門外五鬥齋(街巷名)內, 賃屋三楹, 正式以醫為業。

汪逢春的義子、學生張紹重, 保存有一部分汪先生的診斷方, 其中丸方最多, 還有膏方, 是很珍貴的醫學史資料, 收集成冊為《丸散膏方底簿》。 可惜這些藥方等沒有臨證記錄, 但大致可以看出汪逢春膏方用藥的一些特點。

汪逢春的膏方, 用到的中藥飲片品種較多, 一般多要開到四五十味。 如為汪二少爺開的膏方, 用藥47味, 其中有一味是“黛蛤散”, 由青黛、蛤蜊組成, 應算兩味藥, 加上他用藥習慣講究炮製, 如白術用知母炒, 白前用百部炒, 這樣就又增加了用藥的品種。 此方為炮製而增加的藥就有12味,

實際共用飲片類藥(鹽炒用的不算)60味。 又如, 為家住靈境胡同賈太太開的膏方, 用飲片38味, 炮製用藥材12味, 熬藥時還要再加其它配料。 雖然汪逢春膏方用藥品種比較多, 但配伍精當, 醫術精湛, 有大師風範。

汪逢春的膏方用藥中,

另一個特點是, 避免厚補、峻補, 也防止膏滋藥味膩生痰, 方中均有幫助消化的健脾健胃藥, 幾乎所有膏方中都用到了白術、香稻芽、麥和穀芽、沉香曲、雞內金等。 而且, 他也避免用人參等大補的藥, 有兩張方子分別只用一兩或五錢西洋參, 有兩張方子只用一兩黨參, 還有兩張膏方用的是南沙參二兩。 有的加一兩冬蟲夏草, 因為冬蟲夏草在當時並不值錢, 滋補作用一般, 藥性又比較平和。

但是汪逢春對方子都比較強調用藥要“選配道地, 如法炮製”, 五張膏方都特地寫有這樣八個字, 就是說他要求膏滋藥的中藥飲片品質要好, 並且比較強調飲片要經過炮製。

汪逢春的膏方還有一大特點, 就是會放入水果類等食療藥。 如賈太太的膏方要用紫色的甜葡萄10斤, 雞蛋黃10個;賈女士的膏方中要求放20個鮮梨, 連皮去核切片, 和藥一起熬;汪二少爺和二少爺的膏方, 都要放上好梨膏1斤;呂小姐的膏方放藕節30個, 加上每方必用的紅棗, 稻芽、薏苡仁等食物類中藥, 這樣就使得膏滋藥中純中藥的成份有所減少。 確實,膏方是一種調養性藥方,服食時間長,不必讓膏滋藥的中藥生物鹼非常濃,還是以清補較好。

現在服用膏方保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汪逢春先生的膏方,其立意和用方非常值得今人參考。

確實,膏方是一種調養性藥方,服食時間長,不必讓膏滋藥的中藥生物鹼非常濃,還是以清補較好。

現在服用膏方保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汪逢春先生的膏方,其立意和用方非常值得今人參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