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清代嘉慶年間名醫王九峰治咳嗽的經驗,現在仍有借鑒意義!

王九峰為清代嘉慶年間名醫, 名之政, 字獻廷, 丹徒(今江蘇)人。 由其門人整理而成的《王九峰醫案》為其一生經驗之總結, 其中治療咳嗽病症的論述對筆者頗有影響,

現就王氏治療咳嗽常用的治法總結如下。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 中醫認為, 咳嗽系肺失宣降所致的一種症候, 其病變部位主要責之於肺, 亦可累及肝、脾、腎等臟腑。 《素問·咳論》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而《素問·咳論》中“肺之令人咳”最早提出了咳的病名。 王氏熟諳《黃帝內經》, 深得其造詣, 在對咳嗽的治則治法上有自己獨到的理論與大法, 筆者略施拙見, 總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1 輕清宣肺散風法

此法針對於外感風邪, 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 症見咳嗽、痰多、咽癢、頭痛等, 常伴隨感冒症狀。 葉天士《溫熱論》提出“肺主氣, 其合皮毛。 ”《素問·咳論》又說:“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說明外感風邪侵襲肌表, 首先侵犯肺衛, 風邪郁於皮毛, 以致肺氣開合不利, 宣降失常, 便發為咳嗽。 王氏常用一些疏散、宣發、散風的藥物, 如紫蘇梗、杏仁、桔梗、寸草、前胡、牛蒡子、梨汁等, 這些藥物常入肺、胃之經,

如此來輕清宣肺, 以助肺氣之升降。 肺的升降功能恢復如常, 則邪自去矣。 正如《王九峰醫案》咳嗽篇中所述:“用蘇、杏、甘、桔開提, 蔞、夏理肺胃, 不治咳嗽而咳嗽自解, 不治痰而痰自出。 用梨汁、蘿蔔汁以調肺胃, 展其氣化, 清肅漸行, 咳少緩矣。 ”

2 清燥潤肺生津法

此法針對於燥邪傷肺, 肺失清潤所致咳嗽。 症見乾咳無痰, 咽乾咽癢, 口唇乾燥等或痰少而黏, 不易咳出。 燥為秋之主氣, 燥邪傷人, 先從口鼻而入, 侵襲肺衛, 使肺失其清肅。 肺為嬌髒, 喜潤惡燥, 燥邪易灼傷津液, 又易傷肺。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述:“燥勝則幹。 ”《金匱玉函經二注》述:“火熱熏灼, (肺)久失其清肅而變為燥……其津液不溢於口, 故口中辟辟然乾燥。 ”說明燥邪傷及肺衛, 易發為乾咳、咽幹、口唇乾燥等症。

王氏常用北沙參、麥冬、百合等來滋養肺陰, 用生地黃、阿膠、東洋參等來生津, 用象貝、梨皮等來潤燥。 肺臟得潤, 津液已達, 肺得行其清肅之令, 燥邪則不復存在, 以火不灼金, 金不洩氣, 燥不耗水為妙。 王氏用藥用法之縝密, 細細斟酌, 意味深長。

3 健脾和胃祛痰法

此法針對於痰飲蘊肺, 壅遏肺氣所致咳嗽。 症見痰多, 或稀或黏, 咳嗽, 胸脘痞悶, 納差等。 《雜病源流犀燭·痰飲源流》指出:“其為物則流動不測, 故其為害, 上至巔頂, 下至湧泉, 隨氣升降, 周身內外皆到, 五臟六腑俱有。 ”說明痰飲致病之廣泛, 而痰飲蘊於肺臟則肺氣被遏, 發為咳嗽。 脾胃氣虛, 升清降濁功能失常, 則脾易生濕, 易生痰飲。 痰蘊肺則痰多而稠, 複感寒濕之邪則痰變黏膩難吐;飲蘊肺則痰稀而多, 感受寒邪則易胸悶脘痞。 王氏治療本症常從脾胃論治, “擬用東垣之法:孩兒參、冬術、茯苓、廣皮、炙草、杏仁、蘇梗、白歸身、柴胡、升麻。 ”脾胃得治, 痰濕不復, 肺氣得通, 胃得食則安, 肺得氣則行, 可謂妙哉。 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述:“飲入于胃, 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4 清金制木和解法

此法針對于肝火熾盛,上逆犯肺所致咳嗽。症見胸悶脅痛,急躁易怒,咳嗽痰黃稠,或咳聲清高,咽燥口苦等。肝主升,肺主降,肝升太過,肺降不足,則氣機升降失調。火為陽邪,易耗血動血,肝火上炎灼肺,以致肺陰不足。咳嗽由此而生。王氏用藥時常重用沉降之類藥物,佐以清金制木之法,用沙參、麥冬等藥以滋腎陰。“肺虛治節不行,肝虛氣不條達,先以清疏為主。”常用紫蘇梗、杏仁、葶藶子、姜半夏、陳皮、赤茯苓、炙甘草、蜂蜜、薑汁、北棗等藥,肝氣得舒得降,肺氣得升得清,肝木條達,肺金得鳴,咳嗽得治。

5 補腎納氣培元法

此法針對於腎不納氣之喘悶咳嗽。症見動則氣喘、咳嗽、少氣懶言等。以喘者為多,而喘、咳常並見。《類證治裁·喘症》指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肺腎相交,一出一納,升降平和。腎不納氣則致升降失和,發為咳喘。王氏治療本症見解獨到,以納氣培元為根本,常用金氏腎氣丸來溫補命門之火,用外台茯苓飲加減來滋腎寬胸,用熟地黃東加鹿角霜、五味子、胡桃肉等藥以清上實下,培土生金,喘咳之治基本如此。

咳嗽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治療卻不甚容易。王氏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臨床思維,以《黃帝內經》的理論為指導,確立治療大法,又參入溫補的思想,症治每每加入參、芪、鹿角霜、胡桃肉類藥物,療效頗佳。王氏用藥又千變萬化,隨機應變,值得臨床借鑒與學習。

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4 清金制木和解法

此法針對于肝火熾盛,上逆犯肺所致咳嗽。症見胸悶脅痛,急躁易怒,咳嗽痰黃稠,或咳聲清高,咽燥口苦等。肝主升,肺主降,肝升太過,肺降不足,則氣機升降失調。火為陽邪,易耗血動血,肝火上炎灼肺,以致肺陰不足。咳嗽由此而生。王氏用藥時常重用沉降之類藥物,佐以清金制木之法,用沙參、麥冬等藥以滋腎陰。“肺虛治節不行,肝虛氣不條達,先以清疏為主。”常用紫蘇梗、杏仁、葶藶子、姜半夏、陳皮、赤茯苓、炙甘草、蜂蜜、薑汁、北棗等藥,肝氣得舒得降,肺氣得升得清,肝木條達,肺金得鳴,咳嗽得治。

5 補腎納氣培元法

此法針對於腎不納氣之喘悶咳嗽。症見動則氣喘、咳嗽、少氣懶言等。以喘者為多,而喘、咳常並見。《類證治裁·喘症》指出:“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納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肺腎相交,一出一納,升降平和。腎不納氣則致升降失和,發為咳喘。王氏治療本症見解獨到,以納氣培元為根本,常用金氏腎氣丸來溫補命門之火,用外台茯苓飲加減來滋腎寬胸,用熟地黃東加鹿角霜、五味子、胡桃肉等藥以清上實下,培土生金,喘咳之治基本如此。

咳嗽是臨床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但治療卻不甚容易。王氏以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臨床思維,以《黃帝內經》的理論為指導,確立治療大法,又參入溫補的思想,症治每每加入參、芪、鹿角霜、胡桃肉類藥物,療效頗佳。王氏用藥又千變萬化,隨機應變,值得臨床借鑒與學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