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精准消除扶貧幫困盲點,看港閘如何打出幫服組合拳!

“感謝街道和區民政局走幫服小組對我們的關心, 在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們渡過難關!”本月上旬, 朱美萍從街道幹部手上接過3萬多元救助金時, 感動得流下眼淚。

幫服案例:

今年50歲的朱美萍是幸福街道文俊村社區16組居民, 4口之家的日子原本還算過得去。 去年, 朱美萍被查出患有骨髓瘤, 一年10多萬元的醫藥費和兩個小孩上學的費用讓家庭陷入困境。

社區居委會幹部“走幫服”上門瞭解到這一情況, 認真核查後及時為該家庭申報了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 今年上半年, 經幸福街道辦事處審核、港閘區民政局審批, 該家庭最終申請到38853元救助金。

“支出型”貧困家庭由於人均收入略高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 按現行低保政策, 無法享受低保待遇, 一旦遇到不測, 往往比低保戶更加困難。

早在2015年, 港閘區就開始關注“支出型”貧困群體, 在全市率先出臺救助政策和實施相關工作, 一些地方也相繼探索救助辦法。 近三年來, 全區已救助95戶次家庭, 發放救助金132萬元, 單筆救助金額最多一戶為46100元, 救助4萬元以上的有10戶次家庭, 其中一戶家庭連續兩年得到救助, 救助金額近10萬元。

因病致貧、子女就學、突發意外在城市低收入家庭中普遍存在, 救助此類“困難戶中的夾心層”, 成為港閘區“走幫服”活動合力攻堅的“關鍵少數”。

為此, 區委常委會專題研究, 將支出型貧困作為區黨政領導負責A類問題來解決。 在重大疾病醫療、基本生活保障、勞動就業、貧困家庭教育等方面接連打出幫服“組合拳”,

精准消除扶貧幫困的“盲點”, 力爭“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 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政策扶貧潤物無聲, 久久為功

區政府將修訂完善

《港閘區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辦法》

提升救助效果

▲“精准扶貧、圓夢大學”助學活動

▲“牽手助醫”

一方面,降低支出型家庭的准入門檻,擴大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對象覆蓋面。過去,救助只將醫藥費和學生學費列入支出範圍,辦法完善後,計畫按低保標準測算生活費用並列入支出範圍。

另一方面,提高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標準。目前,生活救助的標準為2個月的低保金,醫療救助的最高額度為4萬元,教育救助的最高額度為2000元。新的辦法將提高各項救助標準,進一步提升救助的效果。

記者:蔣曉東 淩雅嫻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

▲“牽手助醫”

一方面,降低支出型家庭的准入門檻,擴大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對象覆蓋面。過去,救助只將醫藥費和學生學費列入支出範圍,辦法完善後,計畫按低保標準測算生活費用並列入支出範圍。

另一方面,提高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標準。目前,生活救助的標準為2個月的低保金,醫療救助的最高額度為4萬元,教育救助的最高額度為2000元。新的辦法將提高各項救助標準,進一步提升救助的效果。

記者:蔣曉東 淩雅嫻

編輯:港閘區新聞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