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皮繩上的魂》即將上映 觀眾點贊說風格像美國西部片

原標題:“電影要看到 最後一分鐘才能懂”

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仍在熱映中, 票房即將破億, 成為今年文藝片市場上一大黑馬。 昨天下午, 張楊又帶著他同時期拍攝的姊妹篇電影《皮繩上的魂》來到南京幸福藍海影城荔枝廣場舉行點映, 這部電影將於8月4日上映。

三條劇情線給影片帶來魔幻色彩

《皮繩上的魂》根據西藏著名作家紮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改編, 將《西藏, 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的劇情融為一體。

電影《皮繩上的魂》分為三條劇情線索:獵人塔貝在一次神奇的死而復活之後,

護送聖物天珠去傳說中神秘的掌紋地, 路上遇到了美麗的藏族女子瓊和小男孩普;與此同時, 還有一對藏族兄弟尋找塔貝復仇;作家格丹一路追尋小說中的角色塔貝, 尋找這段救贖的終極意義。 三條敘事線, 多個時空, 互有交集, 融合了復仇、愛情、朝聖、救贖諸多故事元素, 賦予了這部電影強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包括記者在內的很多觀眾是看到結尾才算看懂了劇情。

觀眾點贊說風格很像美國西部片

在映後交流會上, 有觀眾表示, 看過了《岡仁波齊》, 雖然是張楊導演同時期一起拍的, 但兩者的觀感完全不同, 《皮繩上的魂》非常像美國西部片, 甚至比美國西部片更好看, 畫面、人物特點, 甚至骨笛的音樂都很像公路片風格。

還有很多觀眾開口就說聯想到了約翰·福特的《俠骨柔情》和《搜索者》。 同時很多去過西藏旅遊的觀眾也紛紛感慨片中的風光實在是太美。

對此張楊談到選擇西藏拍攝的原因, 他說, 自己比較野, 大學畢業後就常年去西藏、雲南一帶, 感覺那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 紮西達娃是中國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人物, 而魔幻現實小說從南美發源, 他發現南美的地貌跟西藏很像, 包括宗教、民族關係等, 所以拍攝地非西藏莫屬。 “從《落葉歸根》後我就開始嘗試公路片, 公路片的感覺很開闊, 人在大的環境裡, 特別容易顯得很小。 ”而且《岡仁波齊》是紀錄片風格, 所以色彩飽和度不能太高。 而《皮繩上的魂》中, 風景本身是重要角色, 所以色彩飽和度特別強,

那裡的雲、氣候都能呈現魔幻性。

《皮》已獲得上影最佳攝影獎

據瞭解, 因為90%以上取景于藏地無人區, 《皮繩上的魂》曾在2016年的上海電影節首映並獲得最佳攝影獎, 過了一年多時間, 經歷了《岡仁波齊》的上映, 《皮繩上的魂》也要上映了。 他透露, 上映的版本比電影節的版本要短15分鐘, 劇情更加緊湊集中。

至於本片的時空與敘事結構, 張楊表示:“其實2007年時劇本就寫完了, 《岡仁波齊》有點紀錄片風格, 而《皮繩上的魂》則需要你看到最後一分鐘, 才能把電影中所有的東西讀懂、讀透。 很多電影看著看著, 觀眾就能猜到後面的情節, 但看《皮繩上的魂》不是, 它打破了這種常規。 ”

按照常理來說, 挑戰觀眾的觀影習慣, 勢必會對票房有一定的影響,

對此, 張楊說, 他拍電影的出發點不是票房, 重要的是他的表達, “而且我相信觀眾越來越聰明, 不要把觀眾往低了去想。 ”而且張楊也表示, 對《岡仁波齊》的票房本來預期頂多一千萬吧, 沒想到一億了, 其實他早就開始另外兩部電影的拍攝了, “也是很小的團隊, 《岡仁波齊》那種30多人的劇組, 感覺獲得了某種自由。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