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輕易被“寒門難再出貴子”所擊倒

面對“寒門難再出貴子”的可能, 個體要有積極的心態。 有時要比較的不是家庭出身差別巨大的同輩, 而是自己的父輩, 如果能夠比上一代前進一些、改善一些, 就是進步。

文/任孟山

近日, 澎湃新聞對全國高考狀元發出了一份“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 調查顯示, 40名高考狀元中僅6位來自農村, 其餘均是城鎮戶口。

不少人據此指出“寒門難再出貴子”, 特別是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席話更是對上述看法加了注腳, 他說“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 家裡又好又厲害的。 ”是的, 這個孩子指出的, 其實是社會學研究領域中早就指出的事實。

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

已故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先生在2002年和2004年領銜分別出版過《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和《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兩本書。 這是兩本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著作, 前者指出了中國社會的複雜性, 並對社會十大階層做了分類;後者指出中國社會流動出現了“固化”問題,

即從一個階層到另一個階層的變化困難加劇, 可能性變小。 這也是後來大家都熟悉的社會階層變化中的“板結化”問題, 表現在社會實踐中就是“拼爹”、“官二代”、“富二代”、“窮二代”等。 通俗點講, 就是“龍生龍, 鳳生鳳, 老鼠的孩子會打洞”。

實事求是地講, 每個社會中, 上一代具有的政治資本、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 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下一代, 會對下一代的就學、就業、發展機會、人生理念等, 產生重要影響。 正如調查中所顯示的那樣, 很多狀元都出現在教師家庭, 而且家長學歷很高。 就文化資本而言, 這屬於正常狀態, 不管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 還是教育陪伴時間、教育薰陶時間, 這樣的家庭往往都比其他家庭更勝一籌。

2017年高考狀元問卷調查

但對個體而言, 面對“寒門難再出貴子”的可能, 要有積極的心態。 有時, 要比較的不是家庭出身差別巨大的同輩, 而是自己的父輩。 事實上, 只要能比上一代前進一些、改善一些, 就是進步。 這看上去有點像“阿Q的精神勝利法”,

但事實的確如此, 就像每個人自身的天生稟賦就有差別, 好多時候沒有比較的可能性。 也正因此, 個人成長只要在縱向比較中, 自己有進步就可以了, 跟別人的橫向比較只能是個參考。 同理, 我主張在代際變化中, 比較的不是同代人, 而是自己的上一代。 只有這樣, 個體才能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精神。 事實上, 在和平時期, 任何一個正常運行社會的階層變化都不是激烈而迅速的。

《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封面

但是, 對國家與政策制定者來說, 應該特別重視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 每個人的出生起點不一樣, 但生命過程中的社會規則應該是一樣的, 需要有體現公平正義的規則來保障每個參與者的機會, 就像公務員的“逢進必考”規則, 可以更多地遮罩掉“拼爹”現象。

概而言之, 面對高考狀元反映出的“寒門難再出貴子”的社會可能, 個體要有積極心態, 要找好座標, 不被擊倒, 繼續努力;而政策制定者也要有積極行動, 要給奮進中的個體以明晰的規則, 讓個體有改善自己階層狀態的希望。

□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編輯:溫文

讓個體有改善自己階層狀態的希望。

□任孟山(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

編輯:溫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