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打造創新生態圈 看渝北區這“三招”

近日, 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智慧家庭植物箱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環境, 蔬菜長勢良好。 記者 崔力 攝

雖身為都市一族, 但不少人都有擁有半畝菜園的夢想。

問題來了, 菜種在哪?如何才能實現這簡單的夢想?

電視劇《歡樂頌2》裡, 女主角安迪告訴你:可以把菜種在房間裡。 近日, 在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科研人員做出回答:菜不僅可以種在房間裡, 還可以種在地下室, 越陰暗潮濕的房間越好。

在沒有自然光照、沒有通風、沒有土壤的地下室, 一筐筐蔬菜列隊整齊地“站”在架子上, 層層疊疊, 鬱鬱蔥蔥。 只需要加入水和少量營養液, 通電連接網路, 就能在每層的水培盤上長出新鮮脆嫩的無公害蔬菜, 供5口之家每天享用。

這是該院研發的新產品——智慧家庭植物箱, 也叫“種植機”, 它具有智慧控制功能, 能精准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生態環境。

而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所在的渝北區,

也正在打造一個超級“種植機”:圍繞創新打出“三招”, 並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 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圈正在該區形成。

目前在這個“圈”內, 擁有科技型企業659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66家, 數量均為全市之最。 渝北區全社會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3.65%, 超過全市平均水準。

渝北是怎樣打造創新生態圈的?這“三招”效果如何?

聚要素

開展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

吸引“塔尖”人才

“天氣熱, 食物辣”, 這是年近七旬的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金重勳對重慶最深刻的感受。 儘管如此, 他卻在3個多月前, 選擇從臺灣來重慶定居。

金博士現在的身份是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首席技術官, “種植機”便是他帶領研發團隊取得的成果之一。

“以前, 我們沒有一所理工類高校, 高水準的研發機構也嚴重不足, 無法聚集創新人才。 ”渝北區科委主任王文武說, 創新要素的匱乏, 曾讓渝北區在技術供給方面, 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此, 渝北區出臺了《關於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生態圈的意見》, 明確提出將引導創新要素有序集聚, 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圈。

為引進和培育高水準研發機構, 渝北區開展了研發機構法人化改革, 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內設研發機構獨立法人化運作, 鼓勵新組建或控股組建的獨立研發公司, 通過技術服務和成果輸出服務母體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是回應改革成立的企業之一。

去年7月底, 我市LED領軍型民營企業星河光電與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技術研究院、重慶臨空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科技學院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 其中星河光電占60%股份。

星河光電總經理、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院長裴勇說, 民營企業搞研發, 核心在於平臺建設和人才引進。 重慶光電資訊研究院成立後, 通過產學研合作的方式, 搭建了高端研發平臺, 吸引了金重勳博士這樣的科學家來重慶發展, 解決了人才瓶頸的問題。

事實上, 法人化的研發機構, 可制定更為靈活的激勵機制和薪酬制度, 提高研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營造更好的工作氛圍, 對高素質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

目前渝北區已成立29家法人化研發機構,

增強了創新優勢。

渝北區還實施了“臨空海外英才”“臨空創新人才”計畫, 5年內將面向全球引進1000名以上海內外創新領軍人才, 並建立由138名知名企業家、專家等組成的創新創業導師庫, 為創新創業群體提供專業化輔導。

搭平臺

變獨立創新為協同創新

讓創新要素“1+1>2”

2016年11月, 由中科創達和Qualcomm共用, 在市級平臺註冊的科技型企業和服務機構, 不用再次註冊, 就可完成渝北區創新券的領券和接券等功能。

截至目前, 渝北區已經發放第一批科技創新券910萬元, 第二批領券單位正在審核過程中, 預計總申領額度將達5000萬元。 同時渝北區優選了平臺接券服務機構, 現第一批接券服務機構有21家, 第二批接券機構申請正在審核過程中, 總申請機構數達44家。

科技創新券制度的推行,對進一步促進科技基礎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說,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產品從立項到研發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很長,這期間都沒有產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研發設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還有科技創新券抵扣研發成本,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來優化人力資源等,起到在創新過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

記者 張紅梅 郭曉靜

總申請機構數達44家。

科技創新券制度的推行,對進一步促進科技基礎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降低企業創新成本,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具有重要的作用。袁理說,科技型企業在創新過程中,由於產品從立項到研發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很長,這期間都沒有產生效益。所以,一方面利用公共服務平臺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研發設備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還有科技創新券抵扣研發成本,企業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來優化人力資源等,起到在創新過程中事半功倍的作用。

記者 張紅梅 郭曉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