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人何以為人?——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論

人何以為人?

——亞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學論

武錘侃法| 文

亞里斯多德生於西元前384年左右, 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吉拉, 父親是馬其頓王的御醫。

亞里斯多德十八歲到雅典拜柏拉圖為師, 在雅典呆了二十年, 直到柏拉圖去世後, 開始四處遊歷。 有傳亞里斯多德是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老師, 不可考。 西元前335年, 亞里斯多德在雅典創立學院, 專心教書著書。 西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去世, 雅典人開始報復亞里斯多德, 以不敬神罪名判他死刑。 亞里斯多德跑路, 第二年去世。

1

“共相論”

人是動物, 理想的人是理性的動物, 有多少種動物, 就有多少種理想的動物。 ——亞里斯多德

語言中有專名詞和形容詞之分。 專名詞又分為兩類, 一類是特指的, 如太陽、月亮。 另一類是泛指的, 如人, 狗, 妖。 共相論討論的是泛指的專名詞和形容詞它們的意義。

“共相”的意思就是, 可以用於描述許多個主體的東西,

不能被這樣描述的就是“個體”。 形容詞是依賴於名詞存在的, 專名詞的存在與形容詞無關。

2

創造“本質”名詞

“本質”這個名詞是亞里斯多德及其學派創造的, 不同於“共相”, “本質”是指“你之所以是你的本性”。 沒有了這樣的本性, 你就不再是你。

3

“形式”與“質料”的區別

“質料”不等同於與“精神”相對應的“物質”。

舉例來看, 大理石雕像中, 大理石是質料, 塑造的形狀是形式。 鋼球中的銅是質料, 球形是形式。

亞里斯多德認為, 事物的“本質”是憑藉形式使得質料成為某種東西。 東西肯定有界限, 這種界限構成了東西的形式。

大理石雕像之所以與石頭相區分, 就是因為從山中開採出來加以雕刻, 否則其本質就是石頭而不是雕像, 是形式讓質料有了實質, 是事物的界限讓它有了形式。

4

人的“形式”和“質料”

亞里斯多德認為, 人的心靈是形式, 身體是質料。 是心靈讓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

形式是一件事物的原始本質, 同一形式可以體現在不同事物上。

事物的形式越多, 質料越少, 本質就越可知。 因此, 想要知道的更多, 就讓事物體現出更多的形式。

5

“神學”

亞里斯多德的“神學”與現在說的“形而上學”是同一個意思。 亞里斯多德將本質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既可以感受又可以毀滅的, 如動物、植物;第二類是可以感受但不能毀滅的,如太陽、月亮;第三類是感受不到也不會毀滅的,如靈魂、神。

亞里斯多德認為,思想是美好的東西,所以神擁有純粹的思想。思想是形式,身體是質料,所以神有生命,並且是永恆的生命。神是最美好的、永恆的生物。

6

“不動推動者”

亞里斯多德將“原因”分為四類: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大理石是雕像的質料因,雕像的本質是形式因,錘子、榔頭、鑿子與石頭之間的碰撞是動力因,為什麼要製作雕像是目的因。

“不動推動者”是一種目的因,為變化提供目的。

神是最完美的純粹思想,沒有任何目的,世間充滿了不完美,他們能感受到神,並被神推動向完美發展,所以神是目的因。推動的手段是將形式與質料相結合,思想是沒有質料的形式。

7

“心靈”與“靈魂”的區分

《論靈魂》中,亞里斯多德認為,心靈比靈魂更高,心靈出於靈魂,高於靈魂,是一種不可毀滅的獨立實質。心靈能理解數學和哲學,數學和哲學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心靈是不朽的。

靈魂是形式,身體是質料,靈魂是身體的目的因。形式只是空間中形狀的一種,共同點體現在都與質料結合。靈魂的本質是讓人成為整體,並且行為具有目的性。

8

“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在《論靈魂》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斯多德認為,靈魂分為理性的靈魂和非理性的靈魂。非理性的靈魂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的生物發育;另一類是邪惡的欲念。理性的部分便是沉思。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體內有神聖的東西,人的生活、理性都是神聖的。有人說人應該隨遇而安,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將體內神聖的部分、美好的部分發揮到最好。

人的理性是神聖的,是共通的。真正的將人與人區分開的,真正的屬於個人的、個性的,是非理性的部分,比如有人喜歡吃肉,有人喜歡吃水果。但是到了理性部分,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沒有個性。非理性將人區分,理性將人結合。所以,說理性是不朽的,不是說人不朽,是說人體內神聖部分是不朽的,是神的不朽。

亞里斯多德沒有直接承認“靈魂不朽論”,而是認為人的靈魂中理性部分是不朽的,理性體現神聖,神聖是不朽的。靈魂中理性部分可以增加,也就是現實中的增加德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武錘侃法”✬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

如動物、植物;第二類是可以感受但不能毀滅的,如太陽、月亮;第三類是感受不到也不會毀滅的,如靈魂、神。

亞里斯多德認為,思想是美好的東西,所以神擁有純粹的思想。思想是形式,身體是質料,所以神有生命,並且是永恆的生命。神是最美好的、永恆的生物。

6

“不動推動者”

亞里斯多德將“原因”分為四類: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大理石是雕像的質料因,雕像的本質是形式因,錘子、榔頭、鑿子與石頭之間的碰撞是動力因,為什麼要製作雕像是目的因。

“不動推動者”是一種目的因,為變化提供目的。

神是最完美的純粹思想,沒有任何目的,世間充滿了不完美,他們能感受到神,並被神推動向完美發展,所以神是目的因。推動的手段是將形式與質料相結合,思想是沒有質料的形式。

7

“心靈”與“靈魂”的區分

《論靈魂》中,亞里斯多德認為,心靈比靈魂更高,心靈出於靈魂,高於靈魂,是一種不可毀滅的獨立實質。心靈能理解數學和哲學,數學和哲學是不受時間限制的,心靈是不朽的。

靈魂是形式,身體是質料,靈魂是身體的目的因。形式只是空間中形狀的一種,共同點體現在都與質料結合。靈魂的本質是讓人成為整體,並且行為具有目的性。

8

“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在《論靈魂》和《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斯多德認為,靈魂分為理性的靈魂和非理性的靈魂。非理性的靈魂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單純的生物發育;另一類是邪惡的欲念。理性的部分便是沉思。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體內有神聖的東西,人的生活、理性都是神聖的。有人說人應該隨遇而安,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將體內神聖的部分、美好的部分發揮到最好。

人的理性是神聖的,是共通的。真正的將人與人區分開的,真正的屬於個人的、個性的,是非理性的部分,比如有人喜歡吃肉,有人喜歡吃水果。但是到了理性部分,人與人之間都是相同的,沒有個性。非理性將人區分,理性將人結合。所以,說理性是不朽的,不是說人不朽,是說人體內神聖部分是不朽的,是神的不朽。

亞里斯多德沒有直接承認“靈魂不朽論”,而是認為人的靈魂中理性部分是不朽的,理性體現神聖,神聖是不朽的。靈魂中理性部分可以增加,也就是現實中的增加德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武錘侃法”✬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