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產品經理怎麼應對需求變動和技術開發

文/zouguokana發佈於1天前閱讀1737評論0喜歡2

閱讀1737

標籤:

產品經理

創業公司所要求的是快速反覆運算產品, 從而找到精准用戶, 進而開始謀取商業利益,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且容易理解的流程(實際上情況要複雜的多), 那麼便來說說這第一步的操作, 在反覆運算產品的過程中產品經理如何去應對需求變動和技術開發。

企業情況

創業公司當中, 是獨裁還是群策,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闆的心情, 每個人對於公司的產品都有1-10分的看法, 這裡的看法指的是員工對產品的認可度。 有些人進來只是抱著看看的心態、有些人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有些人是做事的心態、有些人可能只是混日子的心態。

畢竟, 對於創業型的公司, 能招到個差不多的人也是很難的, 招到願意接受低工資還願意不斷加班, 保持產出的更難, 招到認同企業文化並願意與之奮鬥的(精神層面), 難上加難;所以, 在創業公司, 要想完成一件事, 最終還是要看企業的整體情況, 分清楚哪些人可以做什麼事情, 並保證這些事情能夠執行下去。

需求來源

需求來源於老闆、總監、(使用者回饋)、產品經理、同事(前面說了, 在創業公司的員工的心態, 以及對產品的看法)。 老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一個走向, 但是當老闆對於產品都沒有一定的把控, 並且由著自己的感覺來安排工作,

那可就要十分當心, 老闆的點子是找到了社會上的一個需求, 可是在實現的過程中經常會變味, 那麼這些需求就變得十分雞肋, 首先便是要將老闆的需求放在最上, 並找到理由來證明需求的真假。 總監的需求, 幾乎每個老闆都會有幾個合夥人, 總監往往承擔著產品的走向, 就好比掌舵人, 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他的需求往往更加貼合實際, 能夠切中問題的本質, 但總監也不一定是對的, 尤其是創業公司, 一個牛逼的總監可以從“點”推測出“線”甚至推廣成“面”, 俗稱“見微知著”, 而一些可能只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了, 對於總監的需求, 我們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方向, 但是要將這些需求完善, 達到一個可以執行的層面。
用戶的需求, 不是我說用戶需求不重要, 而是創業期使用者對產品的改進真的沒有那麼大, 對於他們的需求, 既不能不管不問, 也不能全盤接受, 合理的去安排一部分的實現要根據使用者的群體來進行劃分。 同事的需求, 每一個同事都代表著一個用戶, 一個不經常使用卻實打實的用戶群體, 他們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收集問題、看待問題、發表建議, 技術說這樣實現用戶根本不會去使用;運營說, 做了這個才能讓用戶用的舒服;交互說, 這樣的操作根本是反人類, 要這樣設計;測試說, 哇這樣問題真的好大。 產品經理是要根據他們所有人的需求, 匯總整理, 然後根據公司的情況、軟體的核心、團隊的水準來對需求進行分類劃分,
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去安排工作開展。

需求變動

上面已經說了需求的來源, 但在實現的過程中, 變動需求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卻是十分不好的一件事), 改動一個需求可能會延長技術的開發導致前期工作白做、或是將現有的需求砍掉、甚至延長開發週期, 總之一句“很難受”, 可是偏偏就得這樣, 你又沒有辦法, 因為這些每一次變動都涉及到了用戶(多說一句, 不管怎麼撕逼, 只要搬出來用戶, 那就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好比搬出了天王老子來), 誰能“更”代表用戶, 誰就佔領了主動, 所以往往技術同學在這裡最吃虧。 一個好的變動, 在開發初期, 制定的需求, 經過需求評審可以通過, 每個人也照常執行, 但在當前版本中,

一些需求沒有滿足用戶(不好用), 或是核心用戶群體產生新的需求、或是產品的某個不起眼的功能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這時為了保證用戶的增長, 變動一些不重要的功能, 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 一個bad變動, 某些人異想天開, 說這樣可以可以, 所有人腦子一熱, 都覺得可以, 於是乎濤濤聲響蓋住了涓涓溪流, 原本的計畫走岔了方向, 最終走進了死胡同。

如何保證需求變動兼顧技術開發

資料說話, 哈!但是沒有資料, 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鋸箭法”, 箭紮到了肉裡, 先把外面的杆給割了, 留個箭頭在裡面。 一個需求往往帶動很多需求, 求其一做之, 並保留剩餘。 同時告訴需求來源, 你看我已經做了最核心的了, 再告訴技術, 你看他們要求這麼多, 我應經幫你們擋下來這麼多了,只要這一個開發出來就OK,所以安心幹,我這邊儘量不去干擾你們。 第二,去發現問題本質,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時候,你要比別人先行一步,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即使他是有錯誤,也要拿出東西來證明,無論是給出資料還是給出一個MVP(最小可行產品),讓他們意識到實際的情況。如果要照舊執行下去,最終的鍋還是要產品來背。 第三,考慮技術實力,創業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般有一個牛就很好了,多數只是才畢業的大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也只能實現最基本的功能,想要跳多高,還要看看腳底下踩得的什麼,而技術就是這塊基石,特別的功能技術也會很懊惱,多次變動需求,最終也會逼走一個又一個的開發,畢竟每個人都希望開心的工作 最後,產品經理就好比一個陰陽,此起彼伏,而你要做的就是一個平衡。發現問題是一個產品經理成長的過程,錯了不要緊,不管是到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會給你錯的機會,只要你不怕出錯,有改進和改正的能力,下次想法就會更加成熟。

記住,創業公司在最終只能有一個聲音,如果有兩個聲音,那麼必然會消失一個,所以在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個位置之前,多學學韜光養晦、明哲保身的處事原則,適當的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這樣才能在一個時期,一鳴驚人。

產品漫漫路、一朝一夕間!我的微信號:DY402122152,歡迎各位前來叨擾。

本文由 @zouguokana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我應經幫你們擋下來這麼多了,只要這一個開發出來就OK,所以安心幹,我這邊儘量不去干擾你們。 第二,去發現問題本質,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時候,你要比別人先行一步,用長遠的目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即使他是有錯誤,也要拿出東西來證明,無論是給出資料還是給出一個MVP(最小可行產品),讓他們意識到實際的情況。如果要照舊執行下去,最終的鍋還是要產品來背。 第三,考慮技術實力,創業公司的技術人員,一般有一個牛就很好了,多數只是才畢業的大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也只能實現最基本的功能,想要跳多高,還要看看腳底下踩得的什麼,而技術就是這塊基石,特別的功能技術也會很懊惱,多次變動需求,最終也會逼走一個又一個的開發,畢竟每個人都希望開心的工作 最後,產品經理就好比一個陰陽,此起彼伏,而你要做的就是一個平衡。發現問題是一個產品經理成長的過程,錯了不要緊,不管是到公司還是小公司,都會給你錯的機會,只要你不怕出錯,有改進和改正的能力,下次想法就會更加成熟。

記住,創業公司在最終只能有一個聲音,如果有兩個聲音,那麼必然會消失一個,所以在自己還沒有到達那個位置之前,多學學韜光養晦、明哲保身的處事原則,適當的表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這樣才能在一個時期,一鳴驚人。

產品漫漫路、一朝一夕間!我的微信號:DY402122152,歡迎各位前來叨擾。

本文由 @zouguokana 原創發佈於產品壹佰,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