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台州拍攝首選地,這些地方隨時秒殺好萊塢!

好萊塢總給人遐想的空間, 以前總以為在山的辣邊海的辣邊, 有好多好多秘密……

可是, 真正的好萊塢卻是

小編再也不相信“照騙”了

但是, 在咱台州影視基地, 這種“照騙”都不會出現

大陳島

↓↓↓

烏岩頭村

↓↓↓

括蒼山

↓↓↓

石塘

↓↓↓

小編已經醉了

是不是超越好萊塢!

to 導演們

to 劇組們

好了,小編放大招啦!

台州9個縣市區都拿出來“遛遛”

椒江區

大陳島

大陳島位於東海之濱台州灣口外,由上、下大陳和一江山等29個島礁組成。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區29海裡,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環大陳島四周有大小島嶼29個,海岸地貌發育齊全,各種海蝕景象蔚為壯觀,形成了甲午岩、浪通門、屏風山、帽羽沙、望夫礁等諸多景觀,皆具雄、秀、險、幽、奇等特徵。

同時,大陳島深厚的歷史沉澱鑄造了 獨特的人文景觀,戰爭遺址和墾荒歷史賦予了海島旅遊的豐富內涵,島上建有大陳島臺胞文史館、大陳墾荒紀念廣場、大陳島青少年宮、大陳島墾荒紀念區、思歸亭等。

海門老街

海門老街建於清康熙年間,南北走向。老街占地面積共計31畝,南北長225米,東西寬約6-8 米不等,石板路面。南端為原吊橋頭,系繁華街口;北端有楊府廟,廟北牌樓,為原 “海門關”立牌處。

老街粉牆灰瓦、珠赤雕欄、古色古香、風韻獨特,濃縮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反映了海門港開埠以來文化商貿的歷史積澱。

楊府廟、台大關、接官亭、港史陳列館、泥人朱、海門關牌坊、東新街、新堂弄、去思路等具有歷史文化紀念價值的建築物、街弄、石碑等,都以其豐富的內涵向我們展示著海門老街不同時期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

黃岩區

坑口村一黃岩大瀑布一大溪坑村一白岩坑一大寺基林場

黃岩區上鄭鄉屬西部山區,青山綠水,環境優美。美麗鄉村坑口村、黃岩大瀑布、古村落大溪坑村、自然景觀白岩坑、廣闊大寺基林場,一線景觀獨居魅力。

坑口村古樹環繞,村莊整潔,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黃岩大瀑布位於坑口村西邊,瀑布群是一大亮點。瀑布群由五條瀑布組成,均屬於懸瀑,是浙南罕見的天然瀑布群。

“綠谷深林瀑布群,弱水三千女兒情”,山間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彩石遍佈,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洛神瀑、羞女瀑、湘妃瀑和天妃瀑等風姿炯異,組成十個景點,氣勢雄偉,是取景的絕佳地點。

順著路再往西進,就到了大溪坑村。大溪坑村應該是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的,至今沒有一處民房新建,保留了五六十年代的整體風貌。

大溪坑村往大寺基林場有一條白岩坑,可沿白岩坑徒步前行。到了大寺基林場,更是風景如畫,林場開闊,茶樹遍佈,東亞山莊猶如童話般, 讓人流連忘返。

從大溪坑村到白岩坑再到大寺基,絕對是可拍戰爭、農村題材又可拍浪漫題材的絕佳場所!

鑒洋湖

鑒洋湖,又名鑒湖,位於院橋鎮東南約五公里處,分上湖和下湖,系在2000多年前由古海灣演變而成的瀉湖,是台州市區最大的內陸河流型濕地,水體總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人稱“台州的沙家浜”。

湖區生態環境優美,河道多汊,沙洲眾多,湖內有島、島上有湖,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景色四時各異。清光緒三十一年禦史楊晨留下“橋橫群誰合,山斷夕陽疏”的佳句。

景區還有著豐厚的人文積澱,古橋、古廟、古遺址獨具江南特色,民居、魚塘、圩 田、果園以及河湖濕地,無不彰顯鄉土漁耕風味。

路橋區

路橋十裡長街

路橋十裡長街是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是路橋歷史的縮影,是路橋商業的發源,是路橋的重要標誌。

它起源於南宋,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是遊覽觀光的好去處。十裡長街沿南官河而建,路橋人傍河而居,暢通的水路,帶動了十裡長街的商業貿易。

台州遊艇小鎮

選址於台州市金清鎮金清新港入海口兩岸的台州遊艇小鎮項目,面積共計3.5平方公里(不含水域),其中建設用地1.62平方公里。

小鎮按照“一鎮二港三園三樂”的理念規劃建設,即一鎮:台州遊艇小鎮;二港:金清漁港、台州遊艇母港;三園:台州遊艇產業園、漁港產業園、農業產業園;三樂:遊艇樂、農家樂、漁家樂。

臨海市

台州府城牆(AAAA)

台州府城牆,又稱江南長城,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臨海市,全長6000余米,現存5000余米,城牆上甕城、敵臺、城樓、天壇等古跡眾多。

台州府城牆是中國現代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之一,兼具軍事防禦和城市防洪雙重功能,它具有獨特的建築構造方法,它是現存最早採用磚石全麵包砌技術的古城牆,它是最完整保留歷史資訊的地方城池。

台州府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被中國古建築學泰斗羅哲文先生讚譽為北京八達嶺等長城的“師範"和“藍本”。

2015年末2016年初在央視黃金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曾在此取景拍攝。

紅樹林

紅樹林地處牛頭山水庫上游,此處青山環抱、溪水潺潺,雖然風景宜人,卻因地處偏僻而多年來不為外人所熟知。

紅樹林主要由落羽杉和池杉構成,樹幹通直挺拔,高大秀更顯得美麗而壯觀,宛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美麗的紅樹林,儼然已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溫嶺市

長嶼硐天(AAAA)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長嶼硐天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北,總面積為16.18平方公里。

長嶼硐天由八仙岩、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其中八仙岩、雙門硐以硐群景觀為主,崇國寺和野山景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色為一體,堪稱世界奇觀和中華瑰寶,是避寒消暑的天然休閒度假勝地。

一九九八年四月榮獲世界基尼斯之最,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特色的風景區”。2010年榮獲國家礦山公園的稱號。

2004年12月《神雕俠侶》、2006年10月《鹿鼎記》、2012年6月《新白髮魔女傳》都在這取過景。

石塘石屋

溫嶺市的石屋主要以石塘石屋為主,是當地漁民為防颱風和海盜搶劫,就地取材、依山傍海而建,其選材、建造及裝飾都異於內陸地區的建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市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這些石屋建築別有韻味,全由不規則的塊石壘砌而成,建築外形古樸粗獷,牆麵線條簡約具有肌理美; 由於塊石的質地厚實耐用,石屋通常具備防潮抗風功能且隔音效果非常好,冬暖夏涼,非常實用;再配以周遭的山海背景,構成一道風情獨特的景致。

玉環縣

大鹿島(AAAA)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東海披山洋面上,因形似梅花鹿昂首於海面而取名。大鹿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危峰嵃峻,盤蹬嶔嶇,千姿百態,堪稱海山奇觀。

火山基岩海蝕地貌形成的陡崖礁灘,星羅棋佈,自然渾厚。島上林木覆蓋率87.5%,森林茂密,四季常青,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大鹿猶如鑲嵌在海面上的一顆綠色寶石,故有“東海碧玉”之美譽。

1985年,中國美院教授洪世清為繼承中國石刻藝術, 以石賦形,以海生動物為題材,以摩岸、浮雕、圓雕等創作手法,雕琢出秦漢風格的岩雕近百座。此外,劉海粟、沙孟海、朱屺贍、錢君甸、沈石伽等名家巨匠所書的摩崖題刻16幅。島上山秀林美、奇礁異石、岩雕藝術,被稱為“鹿島三絕”。

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玉環縣西北部的樂清灣內,與雁蕩山隔海而相望。總面積31.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7.06平方公里,內陸濕地21.54平方公里,2.4萬畝的玉環湖貫穿其中。

2011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圍墾工程中唯一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浙江省首個濱海型國家濕地公園。

天臺縣

國清寺

國清寺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保存較完整的著名寺院。

皇家寺廟國清寺是中外天臺宗祖庭,園中花木扶疏,超凡脫俗,殿宇宏麗,是人們祈福朝拜的一處聖地,也吸引了宗教題材的電視劇在此取景,《少林寺》中李連傑在大雄寶殿剃度受戒, 金庸武俠小說裡有關少林寺場景如《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也在國清寺取景拍攝。

濟公故居

宋代建築風格的濟公故居是濟公活佛的出生地,始建於南宋,為實現海內外信徒、遊客瞻仰濟公聖跡的夙願、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代代相傳,在"活佛”濟公的出生地天臺縣永寧村複建濟公故居。

天臺是活佛濟公的老家,濟公故居也因此成為濟公題材電視劇必選的拍攝地。

遊本昌《濟公》在此取景,還有張國立導演的《新濟公傳》 取景拍攝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天臺。此外,《天地英雄》、《走遍中國》等紀錄片也在濟公故居取景拍攝。

仙居縣

神仙居(AAAAA)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省級地質公園,是仙居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公園試點的核心所在。

由西罨寺、韋羌山和聚仙穀三大景區組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山流紋岩地貌典型。

通過北海、南天兩條索道連接,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5%,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值可達8.8萬個/立方釐米,有“天然氧吧”之稱。

熱門影視《功夫之王》、 《軒轅劍》、《古劍奇譚 》等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永安溪

清清永安溪是仙居的母親河,被專家喻為“幽谷溪流、清澈見底、終年不枯,據水質專家分析可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現開闢的永安溪漂流河段總行程7.68 公里,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險灘,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囂,讓你品味到似水柔情般的逍遙溫馨和兩岸奇趣橫生的田園景色。

熱門影視 《花千骨 》、《琅琊榜》等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三門縣

蛇蟠島

蛇蟠島位於三門灣畔,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人來島開採石料。

千百年來留下奇洞異穴,遍佈全島,共有1360餘個洞穴,故有“千洞之島”之美名,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海島採石洞窟。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首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漁光曲》取景蛇蟠島。近年來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小海鮮》、《最強小孩》、《白髮魔女傳》等影視節目都曾在蛇蟠取景拍攝。

筆架山

沙柳街道筆架山觀景平臺,背靠筆架山,面朝大周塘,巍然壯觀。

當年徐霞客泛舟旗門港,由此上岸,入住沙柳客棧(後稱霞客客棧),次曰出行天臺山,史稱徐霞客“開遊”。筆架山綠樹蔥籠,山幽灣靜, 海風徐來,心曠神怡,是野外休閒的理想之地。

站在筆架山的觀景平臺上,大周塘萬畝養殖塘盡收眼底,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萬畝養殖塘如萬畝明鏡反映出漁民們的辛勤勞作,眺望遠方是廣闊的大海,目光開闊。山腳的村居依山而建,靠海而生,別有一番韻味。

親!這只是小編搜羅的部分場景,還有更多更贊的,歡迎來台州實地體驗

to 導演們

to 劇組們

好了,小編放大招啦!

台州9個縣市區都拿出來“遛遛”

椒江區

大陳島

大陳島位於東海之濱台州灣口外,由上、下大陳和一江山等29個島礁組成。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區29海裡,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環大陳島四周有大小島嶼29個,海岸地貌發育齊全,各種海蝕景象蔚為壯觀,形成了甲午岩、浪通門、屏風山、帽羽沙、望夫礁等諸多景觀,皆具雄、秀、險、幽、奇等特徵。

同時,大陳島深厚的歷史沉澱鑄造了 獨特的人文景觀,戰爭遺址和墾荒歷史賦予了海島旅遊的豐富內涵,島上建有大陳島臺胞文史館、大陳墾荒紀念廣場、大陳島青少年宮、大陳島墾荒紀念區、思歸亭等。

海門老街

海門老街建於清康熙年間,南北走向。老街占地面積共計31畝,南北長225米,東西寬約6-8 米不等,石板路面。南端為原吊橋頭,系繁華街口;北端有楊府廟,廟北牌樓,為原 “海門關”立牌處。

老街粉牆灰瓦、珠赤雕欄、古色古香、風韻獨特,濃縮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反映了海門港開埠以來文化商貿的歷史積澱。

楊府廟、台大關、接官亭、港史陳列館、泥人朱、海門關牌坊、東新街、新堂弄、去思路等具有歷史文化紀念價值的建築物、街弄、石碑等,都以其豐富的內涵向我們展示著海門老街不同時期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

黃岩區

坑口村一黃岩大瀑布一大溪坑村一白岩坑一大寺基林場

黃岩區上鄭鄉屬西部山區,青山綠水,環境優美。美麗鄉村坑口村、黃岩大瀑布、古村落大溪坑村、自然景觀白岩坑、廣闊大寺基林場,一線景觀獨居魅力。

坑口村古樹環繞,村莊整潔,是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黃岩大瀑布位於坑口村西邊,瀑布群是一大亮點。瀑布群由五條瀑布組成,均屬於懸瀑,是浙南罕見的天然瀑布群。

“綠谷深林瀑布群,弱水三千女兒情”,山間飛瀑流泉、茂林修竹、彩石遍佈,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洛神瀑、羞女瀑、湘妃瀑和天妃瀑等風姿炯異,組成十個景點,氣勢雄偉,是取景的絕佳地點。

順著路再往西進,就到了大溪坑村。大溪坑村應該是保存完好的、原汁原味的,至今沒有一處民房新建,保留了五六十年代的整體風貌。

大溪坑村往大寺基林場有一條白岩坑,可沿白岩坑徒步前行。到了大寺基林場,更是風景如畫,林場開闊,茶樹遍佈,東亞山莊猶如童話般, 讓人流連忘返。

從大溪坑村到白岩坑再到大寺基,絕對是可拍戰爭、農村題材又可拍浪漫題材的絕佳場所!

鑒洋湖

鑒洋湖,又名鑒湖,位於院橋鎮東南約五公里處,分上湖和下湖,系在2000多年前由古海灣演變而成的瀉湖,是台州市區最大的內陸河流型濕地,水體總面積約1.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人稱“台州的沙家浜”。

湖區生態環境優美,河道多汊,沙洲眾多,湖內有島、島上有湖,動植物資源種類豐富,景色四時各異。清光緒三十一年禦史楊晨留下“橋橫群誰合,山斷夕陽疏”的佳句。

景區還有著豐厚的人文積澱,古橋、古廟、古遺址獨具江南特色,民居、魚塘、圩 田、果園以及河湖濕地,無不彰顯鄉土漁耕風味。

路橋區

路橋十裡長街

路橋十裡長街是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是路橋歷史的縮影,是路橋商業的發源,是路橋的重要標誌。

它起源於南宋,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文化內涵,是遊覽觀光的好去處。十裡長街沿南官河而建,路橋人傍河而居,暢通的水路,帶動了十裡長街的商業貿易。

台州遊艇小鎮

選址於台州市金清鎮金清新港入海口兩岸的台州遊艇小鎮項目,面積共計3.5平方公里(不含水域),其中建設用地1.62平方公里。

小鎮按照“一鎮二港三園三樂”的理念規劃建設,即一鎮:台州遊艇小鎮;二港:金清漁港、台州遊艇母港;三園:台州遊艇產業園、漁港產業園、農業產業園;三樂:遊艇樂、農家樂、漁家樂。

臨海市

台州府城牆(AAAA)

台州府城牆,又稱江南長城,位於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臨海市,全長6000余米,現存5000余米,城牆上甕城、敵臺、城樓、天壇等古跡眾多。

台州府城牆是中國現代保存最完好的古城牆之一,兼具軍事防禦和城市防洪雙重功能,它具有獨特的建築構造方法,它是現存最早採用磚石全麵包砌技術的古城牆,它是最完整保留歷史資訊的地方城池。

台州府城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被中國古建築學泰斗羅哲文先生讚譽為北京八達嶺等長城的“師範"和“藍本”。

2015年末2016年初在央視黃金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曾在此取景拍攝。

紅樹林

紅樹林地處牛頭山水庫上游,此處青山環抱、溪水潺潺,雖然風景宜人,卻因地處偏僻而多年來不為外人所熟知。

紅樹林主要由落羽杉和池杉構成,樹幹通直挺拔,高大秀更顯得美麗而壯觀,宛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美麗的紅樹林,儼然已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溫嶺市

長嶼硐天(AAAA)

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長嶼硐天位於浙江省溫嶺市東北,總面積為16.18平方公里。

長嶼硐天由八仙岩、雙門硐、崇國寺和野山四大景區組成。其中八仙岩、雙門硐以硐群景觀為主,崇國寺和野山景區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色為一體,堪稱世界奇觀和中華瑰寶,是避寒消暑的天然休閒度假勝地。

一九九八年四月榮獲世界基尼斯之最,2007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中國十大最具特色的風景區”。2010年榮獲國家礦山公園的稱號。

2004年12月《神雕俠侶》、2006年10月《鹿鼎記》、2012年6月《新白髮魔女傳》都在這取過景。

石塘石屋

溫嶺市的石屋主要以石塘石屋為主,是當地漁民為防颱風和海盜搶劫,就地取材、依山傍海而建,其選材、建造及裝飾都異於內陸地區的建築,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市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這些石屋建築別有韻味,全由不規則的塊石壘砌而成,建築外形古樸粗獷,牆麵線條簡約具有肌理美; 由於塊石的質地厚實耐用,石屋通常具備防潮抗風功能且隔音效果非常好,冬暖夏涼,非常實用;再配以周遭的山海背景,構成一道風情獨特的景致。

玉環縣

大鹿島(AAAA)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東海披山洋面上,因形似梅花鹿昂首於海面而取名。大鹿島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危峰嵃峻,盤蹬嶔嶇,千姿百態,堪稱海山奇觀。

火山基岩海蝕地貌形成的陡崖礁灘,星羅棋佈,自然渾厚。島上林木覆蓋率87.5%,森林茂密,四季常青,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大鹿猶如鑲嵌在海面上的一顆綠色寶石,故有“東海碧玉”之美譽。

1985年,中國美院教授洪世清為繼承中國石刻藝術, 以石賦形,以海生動物為題材,以摩岸、浮雕、圓雕等創作手法,雕琢出秦漢風格的岩雕近百座。此外,劉海粟、沙孟海、朱屺贍、錢君甸、沈石伽等名家巨匠所書的摩崖題刻16幅。島上山秀林美、奇礁異石、岩雕藝術,被稱為“鹿島三絕”。

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玉環縣西北部的樂清灣內,與雁蕩山隔海而相望。總面積31.4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7.06平方公里,內陸濕地21.54平方公里,2.4萬畝的玉環湖貫穿其中。

2011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圍墾工程中唯一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浙江省首個濱海型國家濕地公園。

天臺縣

國清寺

國清寺建于隋代、重修于清雍正年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保存較完整的著名寺院。

皇家寺廟國清寺是中外天臺宗祖庭,園中花木扶疏,超凡脫俗,殿宇宏麗,是人們祈福朝拜的一處聖地,也吸引了宗教題材的電視劇在此取景,《少林寺》中李連傑在大雄寶殿剃度受戒, 金庸武俠小說裡有關少林寺場景如《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也在國清寺取景拍攝。

濟公故居

宋代建築風格的濟公故居是濟公活佛的出生地,始建於南宋,為實現海內外信徒、遊客瞻仰濟公聖跡的夙願、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代代相傳,在"活佛”濟公的出生地天臺縣永寧村複建濟公故居。

天臺是活佛濟公的老家,濟公故居也因此成為濟公題材電視劇必選的拍攝地。

遊本昌《濟公》在此取景,還有張國立導演的《新濟公傳》 取景拍攝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天臺。此外,《天地英雄》、《走遍中國》等紀錄片也在濟公故居取景拍攝。

仙居縣

神仙居(AAAAA)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省級地質公園,是仙居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公園試點的核心所在。

由西罨寺、韋羌山和聚仙穀三大景區組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火山流紋岩地貌典型。

通過北海、南天兩條索道連接,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5%,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值可達8.8萬個/立方釐米,有“天然氧吧”之稱。

熱門影視《功夫之王》、 《軒轅劍》、《古劍奇譚 》等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永安溪

清清永安溪是仙居的母親河,被專家喻為“幽谷溪流、清澈見底、終年不枯,據水質專家分析可達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現開闢的永安溪漂流河段總行程7.68 公里,乘一葉竹筏順流而下,或如履平地或急穿險灘,遠離城市的繁華和喧囂,讓你品味到似水柔情般的逍遙溫馨和兩岸奇趣橫生的田園景色。

熱門影視 《花千骨 》、《琅琊榜》等曾在這裡取景拍攝。

三門縣

蛇蟠島

蛇蟠島位於三門灣畔,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人來島開採石料。

千百年來留下奇洞異穴,遍佈全島,共有1360餘個洞穴,故有“千洞之島”之美名,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海島採石洞窟。

早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首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漁光曲》取景蛇蟠島。近年來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小海鮮》、《最強小孩》、《白髮魔女傳》等影視節目都曾在蛇蟠取景拍攝。

筆架山

沙柳街道筆架山觀景平臺,背靠筆架山,面朝大周塘,巍然壯觀。

當年徐霞客泛舟旗門港,由此上岸,入住沙柳客棧(後稱霞客客棧),次曰出行天臺山,史稱徐霞客“開遊”。筆架山綠樹蔥籠,山幽灣靜, 海風徐來,心曠神怡,是野外休閒的理想之地。

站在筆架山的觀景平臺上,大周塘萬畝養殖塘盡收眼底,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萬畝養殖塘如萬畝明鏡反映出漁民們的辛勤勞作,眺望遠方是廣闊的大海,目光開闊。山腳的村居依山而建,靠海而生,別有一番韻味。

親!這只是小編搜羅的部分場景,還有更多更贊的,歡迎來台州實地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