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南第一巨宅,不在蘇杭而在南潯

江南第一巨宅, 這是什麼概念?或許我們都不清楚, 而來到南潯我算是開了眼界。

原來那個江南第一巨宅便是南潯名人張石銘舊宅,

他的宅院建築面積達6137平方米, 共有244間房, 房屋佈局擺設十分講究, 由以雕刻最為精彩。 因為張石銘本身便是一位金石家, 更是西冷印社的發起人和贊助人之一, 他的舊宅所以也被稱為雕刻博物館。

穿過門樓, 走進舊宅的大廳, 大廳正中橫一牌匾:懿德堂,

而“懿德堂”這三個字則是由中國最後一位狀元張謇所題。 “懿”在古代是對婦女的尊稱, 張石銘的父親很早就過逝了, 家裡都是他的母親操持, 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完全是他對母親是尊敬。 在“懿德堂”牌匾兩側的抱柱聯寫有:“羅浮括倉神仙所宅, 圖書金石作述之林“上聯是說他的房子很豪華, 像神仙住的一樣;下聯便是他的一生所好:金石、碑刻、藏書。

在舊居裡我們可以欣賞到精美磚雕、石雕, 以及東陽木雕, 其實在舊居裡還可以看到絕版的玻璃雕。

這種玻璃是從法國進口的, 它有三大特點:百年不沾灰, 而且不用擦;單面玻璃, 從裡面可以看到外面, 外面看不到裡面;每塊花紋都不一樣。 這種玻璃以前有154塊, 現在只剩73塊了, 玻璃上的圖案都是定制的花卉、蔬果, 而玻璃窗之後便是張石銘的母親的臥室。

張石銘曾是大清舉人, 當年也隨康有為、梁啟超參加過“公車上書”, 但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後便對做官心灰意冷, 最後罷官做起了生意, 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才有今天的江南第一宅。 其實今天我們所參觀的張石銘舊宅只佔據張家房子的三分之一。

在張家舊宅的深處有一處西洋小樓,它融合了當時的各種建築風格,如上面的陽臺是法國路易時期風格,而下面便是羅馬柱,這些紅磚,鐵欄杆,百葉窗,玻璃全部是百年前從國外進口的,雖然這座建築的主體是西式的,但它也有很多中西合壁的地方。

這房子始建於清末年間,主人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但有怕別人說閒話,也為了不露富,所以用高高的牆把它擋起來。

這座西洋樓是張家的私家歌舞廳,走進其中,雖然時隔近百年但往日的歌舞昇平仿佛依稀還在眼前。整個大廳的中間是樂隊曾經演奏的地方,而兩邊的開闊區域也是舞池,由於舞池的地磚都是當年主人從國外進口的,為了保護這些地磚,在主要的路線上都鋪就了一層玻璃。

張石銘的舊宅有很多接待客人的大廳,現在很多都被整理出來供一些學術研討和會議之用,在這樣的環境聊建築,聊文化,的確會是不一樣的感覺。

太陽已經不再熾熱,旁晚的古鎮上遊人越來越少,走在這樣街巷裡,特別舒服,也特別溫暖……

在張家舊宅的深處有一處西洋小樓,它融合了當時的各種建築風格,如上面的陽臺是法國路易時期風格,而下面便是羅馬柱,這些紅磚,鐵欄杆,百葉窗,玻璃全部是百年前從國外進口的,雖然這座建築的主體是西式的,但它也有很多中西合壁的地方。

這房子始建於清末年間,主人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但有怕別人說閒話,也為了不露富,所以用高高的牆把它擋起來。

這座西洋樓是張家的私家歌舞廳,走進其中,雖然時隔近百年但往日的歌舞昇平仿佛依稀還在眼前。整個大廳的中間是樂隊曾經演奏的地方,而兩邊的開闊區域也是舞池,由於舞池的地磚都是當年主人從國外進口的,為了保護這些地磚,在主要的路線上都鋪就了一層玻璃。

張石銘的舊宅有很多接待客人的大廳,現在很多都被整理出來供一些學術研討和會議之用,在這樣的環境聊建築,聊文化,的確會是不一樣的感覺。

太陽已經不再熾熱,旁晚的古鎮上遊人越來越少,走在這樣街巷裡,特別舒服,也特別溫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