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強大的動物不是大象,也非藍鯨,它有6項鮮為人知的暗黑科技

古人常用“生如草芥, 命若螻蟻”來形容生命的卑微, 更用“螞蟻撼象”來比如一個人的不自量力——但其實這都是誤解。 和人類相比, 螞蟻一點也不卑微;而且, 螞蟻是地球上現存物種中最神奇一類, 不僅高智商、高情商, 還有5項鮮為人知的至黑黑科技:

第一, 螞蟻力大如牛

人類崇尚大象的塊頭, 而不在乎螞蟻的細爪能有多大的內在力量。 事實上, 螞蟻細爪的肌肉, 是比航空發動機效率高好幾倍的原動機, 因為螞蟻的細爪裡藏著相當於“幾十億台微小電動機”的動力源, 具有所有動物中最大的肌肉功能——這是至黑黑科技。

因此, 螞蟻可以承受比它們自身體重高達50倍的重量, 這等同於人舉起一輛比悍馬還重的4噸重房車!切葉蟻即便是倒立都可以舉起超過自身體重100倍的物體!而且科學研究顯示, 螞蟻的頸關節可以承受相當於自身5000倍的重量。 這個數字是通過令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得到的:把螞蟻放在離心機中, 不斷增加離心力, 直到它們的脖子與身體被撕裂。

第二, 螞蟻與植物互惠合作

號角樹的刺非常腫大, 但其實它非常脆弱, 易受攻擊, 不像亞馬遜的多數樹木, 它的葉子並沒有毒性, 因此是毛蟲的最愛。 但它也不是毫無防備, 號角樹自有一套生存之道。 一有哪怕是最輕微的振動, 就會有上百隻螞蟻冒了出來, 就像變魔法一樣變出來了。

其實, 尖刺是中空的, 螞蟻的巢就築在裡面。 為何號角樹願意容忍這些外來者?答案很快揭曉。 當饑餓的金龜子爬上樹葉, 莖的晃動給了螞蟻警告。 螞蟻馬上作出回應, 開始調動大軍。 它們很快鎖定目標, 展開攻擊。 螞蟻兇猛地咬住, 攫住甲蟲脆弱之處。 甲蟲很快被螞蟻覆蓋, 它此刻為自己的生命而戰, 而螞蟻為保衛家園而戰。 甲蟲只能倉促撒退。

螞蟻的回報就是替號角樹把關守衛, 不讓它們遭受攻擊, 連體型碩大的切葉蟻也都會被它們趕走。 阿茲台克蟻頑強地保衛著號角樹, 抵抗來自蟎蟲或者任何其他可能的入侵者的進攻。 哪怕是一小塊苔蘚落到這根樹枝上, 阿茲台克蟻也會馬上一擁而上, 包圍了這一不明物體,

它們就是要把它切成碎片, 直到一點也不留才甘休。 這些螞蟻也不會給藤葛, 或者任何其他企圖寄生在它們主人家的植物任何機會。 只要有樹苗或蔓藤碰到刺槐的枝條, 住在號角樹上的螞蟻就會攻擊這些闖入者, 爬到蔓藤上, 切斷這些樹苗和蔓藤的葉柄。 瞬間螞蟻已完工, 蔓藤葉迅速掉落、枯萎然後死亡——不惜一切代價, 阻止外來者, 這是高情商的體現。

而號角樹不僅為螞蟻提供住宿, 甚至還會慰勞螞蟻, 負責提蛋白食物和甜品:號角樹分泌出一種富糖份的溶液, 螞蟻則由葉間的蜜腺吸取這些溶液。 在每一片葉子的基部, 都長了很多富含蛋白質和維他命的小顆粒——這些顆粒就是用來慰勞螞蟻的, 供螞蟻哺育幼蟻之用。

它們一長出來, 馬上就給螞蟻搬走了, 放到樹幹裡面的小儲藏室裡;號角樹甚至還會任由螞蟻養蚜蟲, 來吸取自己的汁液。 蚜蟲力氣不夠大, 剝不開樹皮, 於是, 螞蟻負責把它們轉移到柔軟一些的樹枝內壁裡。 在這裡, 它們就能夠用尖尖的小嘴巴吮吸汁液, 並分泌出一滴又一滴甜美的液體, 讓阿茲台克蟻覺得像可樂一樣好喝極了!

第三, 螞蟻是最早的牧民

螞蟻不僅與號角樹互惠互利, 也會蓄養和役使其他昆蟲。 每到晨曦初照, 螞蟻便動身爬向花叢, 用心照看一種小昆蟲, 粉介殼蟲, 也就是一種蚜蟲, 讓它們吸取植物甘甜汁液。 它們不斷地把粉介殼蟲搬到植物的新生部分, 使其吸取更加甘甜的汁液,

就像牧民把牛羊趕到新鮮草場放牧一樣, 從一個牧場到另一個牧場。 螞蟻此刻就像遊牧部落, 會為它們的家畜尋找最新鮮的植物, 並且跟隨它們馴養的介殼蟲, 從一棵植物移動到另一棵植物。 這些螞蟻是動物放牧者的最佳典範, 它們比人類更早學會放牧。

人類放牧牛羊, 依靠的是龍套、鞭子, 還有牧羊犬。 而螞蟻用了更為精巧的方式控制蚜蟲。 螞蟻用足跡劃分蚜蟲的活動區域, 不讓蚜蟲彼此亂跑, 竄出螞蟻的控制範圍, 迫使它們聚集在一起, 作為一個現成的食物來源。 蚜蟲其實是被狡猾螞蟻腿部分泌的化學物質控制的, 這種物質的作用就像人類常用的鞭子和牧羊犬——又是一項暗黑科技;此外, 螞蟻還將蚜蟲的翅膀去除, 其腺體分泌的化合物破壞蚜蟲翅膀的生長,並能阻止它們逃跑和搶奪螞蟻的主食,即蚜蟲吃植物後分泌的富含糖分的粘性蜜露。當將蚜蟲放在一片落葉上時,蚜蟲的本能應該是去尋找好的嫩葉。但在有螞蟻存在的情況下,蚜蟲從樹葉邊緣離開的速度會大大地減慢,因此,螞蟻能夠利用它們化學足跡中的化合物,來保持一種人口稠密的“農場”管理,讓蚜蟲緊緊跟隨自己的蟻群,以供隨時使用。螞蟻偶爾會吃掉一些蚜蟲,以此殺雞儆猴,來壓制走得較遠的蚜蟲,並保證獲得更新的蜜露和更加容易地捕食。英語中蚜蟲叫“antcow”,被理解為螞蟻的奶牛,看了上面這些文字,你還有絲毫懷疑嗎?

但實際上,螞蟻和蚜蟲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放牧,而是一種互利關係,就算是強盜,也知道利人利己的簡單道理——這又是高智商的體現。將蚜蟲進行農場式地放牧,對於螞蟻獲得蚜蟲的蜜露具有一些明顯的好處。但螞蟻也會攻擊,並打跑瓢蟲及其它入侵動物,不希望它們去吃那些蚜蟲,為蚜蟲提供保護;而蚜蟲利用螞蟻的化學足跡,來使自己呆在這一範圍內尋求保護。道理顯而易見,如同放牧的人用獵槍和獵犬對付草原狼,保護牛羊群不受侵害。

螞蟻甚至會精心保護和照看馴養的“家畜”。當它們感覺暴風雨就快要來臨的時候,它們甚至會把家畜藏到大的枝葉下面躲避暴雨。當暴雨漸漸停歇的時候,螞蟻重新回來工作,搬出它們的家畜到幼嫩的樹葉。對於個頭大的黑色介殼蟲,它們會給予更細心的照料,因為它們是粉介殼蟲的母親,會產下更多的“家畜”。它們被螞蟻小心地頂在頭上,像人類對待神明一樣小心翼翼;而較小的介殼蟲就不怎麼珍貴,它們被螞蟻用下顎緊緊咬著不停移動,但不會發生一不小心將其咬死的悲劇。此後,所有馴養的動物重新開始工作。

每年的秋末冬初,蚜蟲在樹葉上產下一枚枚卵。螞蟻怕它們會被凍死,就把它們搬回自己的窩裡過冬;有時還怕它們受潮,影響蚜蟲卵的孵化,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又把它們搬出窩,放到陽光下曬一曬。第二年春天,蚜蟲孵化了,螞蟻就把它們搬到早發的樹木或者雜草上,讓小傢伙們儘早進食。它們照顧小蚜蟲,可比人類照顧自己子女周到多了。這是一種雙贏的共生關係,粉介殼蟲得到了更好的牧場,螞蟻們獲得了粉介殼蟲分泌的大量蜜露。

而且,切葉蟻如同一位農學家,甚至掌握了培育真菌的技巧,以獲取這些真菌所產生的“果實”作為食物。樹皮甲蟲、白蟻、人類和螞蟻,是目前已知的四種通曉農業培育技術的物種;並且,在過去5萬年中的某個時段,與同時期的人類農業成果遺跡相比,螞蟻的發展將人類遠遠地甩在了腦後!

第四,螞蟻有兩個胃

蟻群中通常會有一個有意思的行為,出外覓食的工蟻會和巢穴中的螞蟻“接吻”,並反復這一行為。它們到底在幹嘛?螞蟻的生物結構十分神奇,它們擁有兩個胃。像其他動物一樣,一個用以儲存食物提供營養;而另一個胃同樣也用於儲存食物——但這個胃通常被叫做公共胃,因為它是螞蟻用於餵食其他螞蟻的。這樣的特殊進化可以讓那些兵蟻在守衛巢穴時,可以同時堅守崗位又不用挨餓,因為其它的螞蟻可以給它們餵食。通過接吻,吃飽喝足的螞蟻反芻公共胃中的食物到它們的口器中,喂給同伴——這也是黑科技之一。所有的螞蟻都是如此,其中 蜜罐蟻則更是大胃王。蜜罐蟻的工蟻會用食物把自己的胃塞得滿滿的,直到自己的腹部膨脹到無法離開巢穴。這些工蟻充當著巢穴的食物櫥,當巢穴外食物匱乏的時期它們會用這些食物餵養蟻群中的其它螞蟻。但同時因為這些工蟻的習性,它們豐富的營養也讓它們變成了其它動物和人類的捕食物件。

第五,有先進的通信技術

螞蟻通過釋放資訊素來與同類交流。它們通過遍佈全身的特殊腺體分泌這些資訊素,其它的螞蟻則通過觸鬚來探測這些資訊素並從中獲取資訊。有趣的是,每一個獨立的螞蟻族群都有自己族群特有的至少20種不同的資訊素,每一種不同的資訊素都有其特殊的含義——這是遠超過人類交流方式的黑科技。

螞蟻的種群有著非常詳細的等級制度和分工,其中一部分螞蟻會被任命為“偵查員”。這些偵查員的任務就是在巢穴外任意四處遊蕩,一直到偶然發現有合適的食物來源或是敵對蟻群。因此,蟻群中的偵查員必須有方位感知技能,因為一旦它們找到了蟻群需要的食物,它們必須用最短的途徑直線返回巢穴,並沿途留下資訊素,這樣接下來食物的運輸線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在偵查蟻留下資訊素後,工蟻就可以沿著這些資訊素直線找到食物,在它們向巢穴中搬運食物的同時,它們還會在運 輸線路上留下更多的資訊素以確保其他的螞蟻不會輕易迷路。

第六,螞蟻內部分工明確

一旦有翅膀的螞蟻發育成熟了,它們就會進行婚飛。 每一隻雄蟻只能與蟻后交配一次,之後便死去,而蟻后則與不同雄蟻進行交配,儲存足夠的精子。交配結束後,蟻后將會建立一個新的王國。在王國中心安頓好後,蟻后便會褪去翅膀,在餘下的生命裡——大約是15年,它都在產卵。通過調整激素,蟻后可以決定自己產的卵會孕育出雄蟻還是雌蟻。受精 卵會發育成雌蟻,而未受精卵則發育成雄蟻;通過調整營養配給,蟻后還能決定產下的雌蟻,是發育成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還是工蟻。而婚飛後產下的第一卵幾乎都是不具生殖能力的工蟻,其職責就是建造和擴大巢穴。

有一種螞蟻叫斯氏鼢鼠,但它是螞蟻。這個螞蟻的物種中沒有雄性,蟻后可以無性繁殖後代,而且繁殖出的幼蟲同樣也都是雌性——這也是黑科技手段。它們也因此失去了螞蟻繁殖過程中必要的交配能力,如今它們已經徹底不能進行交配了,而徹底改變了種群的繁殖方式;同時,它們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可以無性繁殖的動物。

第七,螞蟻也會人多分家

非洲行軍蟻一個蟻群的數量高達2000萬隻,但隨著蟻群的不斷壯大,蟻后的女兒會成為新的女王,帶走上千萬隻螞蟻,過遊牧生活。螞蟻大軍一路燒殺擄掠,消滅沿途一切會動的動物,並一月增加200萬隻新生力量。

阿根廷蟻是螞蟻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有三個超級蟻群。在歐洲的一個蟻群已擴張到6000公里的區域;而加州的一個蟻群涵蓋超過900公里的範圍;在日本也有另外一個大蟻群。螞蟻可以通過分泌資訊素來分辨其他螞蟻是否和自己是一個蟻群的,這樣就可以避免和自己帶點兒“親戚”關係的螞蟻產生衝突。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認為,阿根廷蟻的超級蟻群彼此之間是分離的。但研究表明,它們都是互相關聯的,即使出生於相隔千里的不同陸地上,阿根廷蟻還是會把彼此當做家庭成員來看待。小型阿根廷蟻群仍保留著對彼此的自然侵略性,那麼,是什麼促使了其超級蟻群的形成呢?沒人知道其中緣由——但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項至黑黑科技。

第八,螞蟻雖小,破壞力驚人

螞蟻的體型雖然很小,但毫不誇張的說,對它們來講移山並不是難事。因為在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平均一年螞蟻就可以搬運30噸的土壤。螞蟻自身的能力可以在它們自己的棲息地發揮很好的作用,但一旦它們進入人類的居住地,則會造成很嚴重的破壞。紅火蟻就是一個在美國大肆繁殖擴散的外來種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估計,由這些火蟻造成的破壞修繕,殺蟲藥物和防治管理的費用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且預計還會對農業造成總計7億5千萬美元的損失。

事實上,不只是火蟻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弓背蟻,俗稱木匠蟻,它們喜歡挖掘木材,不難想像如果它們在一些木架結構裡築巢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狂蟻,它們的習性和行為很難預測,它們不光聞名於擅長破壞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同時它們也喜歡啃咬牲畜的腳。

第九,微不足道的螞蟻是地球上總重量最大的動物。

螞蟻或許體量微小,但是它們的數量極為龐大,每個人的周遭至少生活著100萬隻螞蟻,只是你感覺不到而已!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你只須找一個相對暖和的地方,撒下一些糖,就能證明這個說法。在熱帶雨林地區,所有螞蟻的重量總和比當地所有脊椎動物的重量總和還要大!全球螞蟻的總重量超過人類,也超過大象和鯨魚;螞蟻的數量不僅龐大難數,而且它們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南極洲外,它們已經佔據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第十,螞蟻早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存在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螞蟻是在大約四千萬年前才逐漸出現的。但在1965年,新澤西出土的一些琥珀改變了人類對螞蟻進化史的認識。其中發現的兩隻螞蟻可以追溯到西元前9200萬年前。人類發現了一顆琥珀中的螞蟻—— 一隻猛蟻祖先。它接近於今天的螞蟻,和現今很多熱帶地區生存的螞蟻族群有著直系的進化關係。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在9200萬年前會有如此接近現代螞蟻的螞蟻種群生存活動,那麼原始螞蟻族群一定早在1億3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們和白堊紀的恐龍一起生存、演變和進化,比如棘龍、三角龍或暴龍等。

其腺體分泌的化合物破壞蚜蟲翅膀的生長,並能阻止它們逃跑和搶奪螞蟻的主食,即蚜蟲吃植物後分泌的富含糖分的粘性蜜露。當將蚜蟲放在一片落葉上時,蚜蟲的本能應該是去尋找好的嫩葉。但在有螞蟻存在的情況下,蚜蟲從樹葉邊緣離開的速度會大大地減慢,因此,螞蟻能夠利用它們化學足跡中的化合物,來保持一種人口稠密的“農場”管理,讓蚜蟲緊緊跟隨自己的蟻群,以供隨時使用。螞蟻偶爾會吃掉一些蚜蟲,以此殺雞儆猴,來壓制走得較遠的蚜蟲,並保證獲得更新的蜜露和更加容易地捕食。英語中蚜蟲叫“antcow”,被理解為螞蟻的奶牛,看了上面這些文字,你還有絲毫懷疑嗎?

但實際上,螞蟻和蚜蟲的關係並不是簡單的放牧,而是一種互利關係,就算是強盜,也知道利人利己的簡單道理——這又是高智商的體現。將蚜蟲進行農場式地放牧,對於螞蟻獲得蚜蟲的蜜露具有一些明顯的好處。但螞蟻也會攻擊,並打跑瓢蟲及其它入侵動物,不希望它們去吃那些蚜蟲,為蚜蟲提供保護;而蚜蟲利用螞蟻的化學足跡,來使自己呆在這一範圍內尋求保護。道理顯而易見,如同放牧的人用獵槍和獵犬對付草原狼,保護牛羊群不受侵害。

螞蟻甚至會精心保護和照看馴養的“家畜”。當它們感覺暴風雨就快要來臨的時候,它們甚至會把家畜藏到大的枝葉下面躲避暴雨。當暴雨漸漸停歇的時候,螞蟻重新回來工作,搬出它們的家畜到幼嫩的樹葉。對於個頭大的黑色介殼蟲,它們會給予更細心的照料,因為它們是粉介殼蟲的母親,會產下更多的“家畜”。它們被螞蟻小心地頂在頭上,像人類對待神明一樣小心翼翼;而較小的介殼蟲就不怎麼珍貴,它們被螞蟻用下顎緊緊咬著不停移動,但不會發生一不小心將其咬死的悲劇。此後,所有馴養的動物重新開始工作。

每年的秋末冬初,蚜蟲在樹葉上產下一枚枚卵。螞蟻怕它們會被凍死,就把它們搬回自己的窩裡過冬;有時還怕它們受潮,影響蚜蟲卵的孵化,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裡,又把它們搬出窩,放到陽光下曬一曬。第二年春天,蚜蟲孵化了,螞蟻就把它們搬到早發的樹木或者雜草上,讓小傢伙們儘早進食。它們照顧小蚜蟲,可比人類照顧自己子女周到多了。這是一種雙贏的共生關係,粉介殼蟲得到了更好的牧場,螞蟻們獲得了粉介殼蟲分泌的大量蜜露。

而且,切葉蟻如同一位農學家,甚至掌握了培育真菌的技巧,以獲取這些真菌所產生的“果實”作為食物。樹皮甲蟲、白蟻、人類和螞蟻,是目前已知的四種通曉農業培育技術的物種;並且,在過去5萬年中的某個時段,與同時期的人類農業成果遺跡相比,螞蟻的發展將人類遠遠地甩在了腦後!

第四,螞蟻有兩個胃

蟻群中通常會有一個有意思的行為,出外覓食的工蟻會和巢穴中的螞蟻“接吻”,並反復這一行為。它們到底在幹嘛?螞蟻的生物結構十分神奇,它們擁有兩個胃。像其他動物一樣,一個用以儲存食物提供營養;而另一個胃同樣也用於儲存食物——但這個胃通常被叫做公共胃,因為它是螞蟻用於餵食其他螞蟻的。這樣的特殊進化可以讓那些兵蟻在守衛巢穴時,可以同時堅守崗位又不用挨餓,因為其它的螞蟻可以給它們餵食。通過接吻,吃飽喝足的螞蟻反芻公共胃中的食物到它們的口器中,喂給同伴——這也是黑科技之一。所有的螞蟻都是如此,其中 蜜罐蟻則更是大胃王。蜜罐蟻的工蟻會用食物把自己的胃塞得滿滿的,直到自己的腹部膨脹到無法離開巢穴。這些工蟻充當著巢穴的食物櫥,當巢穴外食物匱乏的時期它們會用這些食物餵養蟻群中的其它螞蟻。但同時因為這些工蟻的習性,它們豐富的營養也讓它們變成了其它動物和人類的捕食物件。

第五,有先進的通信技術

螞蟻通過釋放資訊素來與同類交流。它們通過遍佈全身的特殊腺體分泌這些資訊素,其它的螞蟻則通過觸鬚來探測這些資訊素並從中獲取資訊。有趣的是,每一個獨立的螞蟻族群都有自己族群特有的至少20種不同的資訊素,每一種不同的資訊素都有其特殊的含義——這是遠超過人類交流方式的黑科技。

螞蟻的種群有著非常詳細的等級制度和分工,其中一部分螞蟻會被任命為“偵查員”。這些偵查員的任務就是在巢穴外任意四處遊蕩,一直到偶然發現有合適的食物來源或是敵對蟻群。因此,蟻群中的偵查員必須有方位感知技能,因為一旦它們找到了蟻群需要的食物,它們必須用最短的途徑直線返回巢穴,並沿途留下資訊素,這樣接下來食物的運輸線可以更加高效快速。在偵查蟻留下資訊素後,工蟻就可以沿著這些資訊素直線找到食物,在它們向巢穴中搬運食物的同時,它們還會在運 輸線路上留下更多的資訊素以確保其他的螞蟻不會輕易迷路。

第六,螞蟻內部分工明確

一旦有翅膀的螞蟻發育成熟了,它們就會進行婚飛。 每一隻雄蟻只能與蟻后交配一次,之後便死去,而蟻后則與不同雄蟻進行交配,儲存足夠的精子。交配結束後,蟻后將會建立一個新的王國。在王國中心安頓好後,蟻后便會褪去翅膀,在餘下的生命裡——大約是15年,它都在產卵。通過調整激素,蟻后可以決定自己產的卵會孕育出雄蟻還是雌蟻。受精 卵會發育成雌蟻,而未受精卵則發育成雄蟻;通過調整營養配給,蟻后還能決定產下的雌蟻,是發育成有生殖能力的雌蟻,還是工蟻。而婚飛後產下的第一卵幾乎都是不具生殖能力的工蟻,其職責就是建造和擴大巢穴。

有一種螞蟻叫斯氏鼢鼠,但它是螞蟻。這個螞蟻的物種中沒有雄性,蟻后可以無性繁殖後代,而且繁殖出的幼蟲同樣也都是雌性——這也是黑科技手段。它們也因此失去了螞蟻繁殖過程中必要的交配能力,如今它們已經徹底不能進行交配了,而徹底改變了種群的繁殖方式;同時,它們也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可以無性繁殖的動物。

第七,螞蟻也會人多分家

非洲行軍蟻一個蟻群的數量高達2000萬隻,但隨著蟻群的不斷壯大,蟻后的女兒會成為新的女王,帶走上千萬隻螞蟻,過遊牧生活。螞蟻大軍一路燒殺擄掠,消滅沿途一切會動的動物,並一月增加200萬隻新生力量。

阿根廷蟻是螞蟻中的一個特殊種類,有三個超級蟻群。在歐洲的一個蟻群已擴張到6000公里的區域;而加州的一個蟻群涵蓋超過900公里的範圍;在日本也有另外一個大蟻群。螞蟻可以通過分泌資訊素來分辨其他螞蟻是否和自己是一個蟻群的,這樣就可以避免和自己帶點兒“親戚”關係的螞蟻產生衝突。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認為,阿根廷蟻的超級蟻群彼此之間是分離的。但研究表明,它們都是互相關聯的,即使出生於相隔千里的不同陸地上,阿根廷蟻還是會把彼此當做家庭成員來看待。小型阿根廷蟻群仍保留著對彼此的自然侵略性,那麼,是什麼促使了其超級蟻群的形成呢?沒人知道其中緣由——但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項至黑黑科技。

第八,螞蟻雖小,破壞力驚人

螞蟻的體型雖然很小,但毫不誇張的說,對它們來講移山並不是難事。因為在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平均一年螞蟻就可以搬運30噸的土壤。螞蟻自身的能力可以在它們自己的棲息地發揮很好的作用,但一旦它們進入人類的居住地,則會造成很嚴重的破壞。紅火蟻就是一個在美國大肆繁殖擴散的外來種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估計,由這些火蟻造成的破壞修繕,殺蟲藥物和防治管理的費用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且預計還會對農業造成總計7億5千萬美元的損失。

事實上,不只是火蟻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弓背蟻,俗稱木匠蟻,它們喜歡挖掘木材,不難想像如果它們在一些木架結構裡築巢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狂蟻,它們的習性和行為很難預測,它們不光聞名於擅長破壞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電子裝置,同時它們也喜歡啃咬牲畜的腳。

第九,微不足道的螞蟻是地球上總重量最大的動物。

螞蟻或許體量微小,但是它們的數量極為龐大,每個人的周遭至少生活著100萬隻螞蟻,只是你感覺不到而已!如果你對此表示懷疑的話,你只須找一個相對暖和的地方,撒下一些糖,就能證明這個說法。在熱帶雨林地區,所有螞蟻的重量總和比當地所有脊椎動物的重量總和還要大!全球螞蟻的總重量超過人類,也超過大象和鯨魚;螞蟻的數量不僅龐大難數,而且它們幾乎無所不在。除了南極洲外,它們已經佔據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第十,螞蟻早在恐龍時期就已經存在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螞蟻是在大約四千萬年前才逐漸出現的。但在1965年,新澤西出土的一些琥珀改變了人類對螞蟻進化史的認識。其中發現的兩隻螞蟻可以追溯到西元前9200萬年前。人類發現了一顆琥珀中的螞蟻—— 一隻猛蟻祖先。它接近於今天的螞蟻,和現今很多熱帶地區生存的螞蟻族群有著直系的進化關係。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在9200萬年前會有如此接近現代螞蟻的螞蟻種群生存活動,那麼原始螞蟻族群一定早在1億3千萬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它們和白堊紀的恐龍一起生存、演變和進化,比如棘龍、三角龍或暴龍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