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杭錦後旗丨“走西口”人的他鄉與故鄉

“走西口” 作為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甘、豫等地老百姓湧入今內蒙古地區謀生的移民活動, 大大改變了內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

同時, 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 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 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 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 晉陝甘豫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 通過人口遷移, 與當地的遊牧文化相融合, 杭景後旗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 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巴彥淖爾杭錦後旗是“走西口”文化的典型地區, 由於後套灌溉農業近二百多年的發展吸引了大量內地人口“走西口”, 並形成了蒙漢民族文化交匯、北方晉陝甘豫文化混合雜燴的特色文化區。 為了挖掘這一歷史文化, 巴彥淖爾打造出了特色旅遊景區——走西口第一民俗村。

民間中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一般指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 走出這個西口, 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今呼和浩特舊城)與綏遠(中華民國時的綏遠省,

省政府所在地位於今巴彥淖爾杭錦後旗陝壩鎮)、庫倫和多倫、烏裡雅蘇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

民俗村裡的農家院

另外, 神木人的走西口有一條線路是這樣的:由陳家溝岔、孫家岔、大柳塔、阿騰席連、東勝、達拉特(過黃河)、包頭,

再由包頭進入五原、臨河、杭錦後旗。 所以神木人走西口叫“走後套”。 而榆林人走西口也有一條是通往後套的:由榆林北上到烏審旗、鄂托克, 由烏海市(過黃河)至杭錦後旗。

今天的學者們研究發現, 如果從族譜上追溯, 中國人的遷徙歷史如同無數條交錯的大河, 從一處湧出、奔騰,然後在某一處彙聚、分叉,蔓延逶迤成支流、溝渠,乃至溪澗。在氣候、歷史、土地、糧食、財富以及各種偶然命運的驅趕下,中國人遠投荒野,然後讓荒野成為故鄉。

巴彥淖爾,她曾經的荒漠正是我們現在美麗的家鄉,她的愛是響亮的,在路上或者不在路上,都在歌唱。

在中華黃河文化的根裡,濃縮著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巴彥淖爾,一直在一種深度、廣度和厚度上期待著關注她的每一個人。

巴彥淖爾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地方,更是一個有著無限未來和需要人們認真品讀與關注的地方。當我把這些文字寫下來,捧向巴彥淖爾時,我不知道自己因此能與這方土地拉近多少距離。但無論如何,我都在這裡行走過、記錄過、努力過。好在巴彥淖爾歡迎著每一個善良且擁有智慧的人。(選自《到巴彥淖爾來看中國》一書)

(內蒙古旅遊網彙編)

從一處湧出、奔騰,然後在某一處彙聚、分叉,蔓延逶迤成支流、溝渠,乃至溪澗。在氣候、歷史、土地、糧食、財富以及各種偶然命運的驅趕下,中國人遠投荒野,然後讓荒野成為故鄉。

巴彥淖爾,她曾經的荒漠正是我們現在美麗的家鄉,她的愛是響亮的,在路上或者不在路上,都在歌唱。

在中華黃河文化的根裡,濃縮著中國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巴彥淖爾,一直在一種深度、廣度和厚度上期待著關注她的每一個人。

巴彥淖爾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是一個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地方,更是一個有著無限未來和需要人們認真品讀與關注的地方。當我把這些文字寫下來,捧向巴彥淖爾時,我不知道自己因此能與這方土地拉近多少距離。但無論如何,我都在這裡行走過、記錄過、努力過。好在巴彥淖爾歡迎著每一個善良且擁有智慧的人。(選自《到巴彥淖爾來看中國》一書)

(內蒙古旅遊網彙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