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暑去涼來立秋到,潤肺調神不怕燥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 立秋後天氣早晚比較涼, 溫差變大, 但是白天尤其是午間依然炎熱, 天氣由濕熱逐漸轉向幹熱。

炎夏的餘熱未消, “秋老虎”也虎視眈眈。

《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 故萬物收。 ”關於秋季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 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以從其根, 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 逆其根則伐其本, 壞其真矣。 ”這是古人四時調攝養生的宗旨, 提示人們, 四時養生要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節氣, 自然界中陽氣漸收, 陰氣漸長, 萬物要開始收藏。 天人相應, 人體也出現陽消陰長的過程, 因此養生以“養收”為原則。 中醫認為, 肺與秋季相應, 而秋季乾燥, 氣燥傷肺, 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 易產生疾病, 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飲食調養:立秋時節, 雖然晝夜溫差加大, 但暑熱未消, 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 再增加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由於天氣依舊炎熱, 可通過進食蔬菜、水果, 補充體內維生素, 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 起到清火祛暑的作用。 秋季燥氣當令, 易傷津液, 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飲膳正要》說:“秋氣燥, 宜食麻以潤其燥, 禁寒飲。 ”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 以益胃生津。 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 少吃油炸、肥膩食物, 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需要提醒的是, 由於天氣漸涼, 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 因此, 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過多瓜果。

精神調養:在秋季心神會受到天氣的殺伐影響, 容易出現悲愁的心情。 此時宜調整自己的精神志向收斂回歸, 要做到內心寧靜, 神志安寧, 心情舒暢, 切忌悲憂傷感, 即使遇到傷感的事, 也應主動予以排解, 同時還應收斂神氣, 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調養:立秋以後, 白晝逐漸變短, 夜晚逐漸變長。

起居宜“早臥早起, 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 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立秋後, 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會開始變得清涼起來, 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發感冒等疾病。 所以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 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 當然, 著衣也不宜太多, 否則會影響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能力。

運動調養:進入秋季, 氣溫下降會使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均受到影響, 積極參加運動可以更好地適應季節變化。 立秋後的早晨是鍛煉身體的最佳時間, 此時不冷不熱, 氣溫宜人, 天高氣爽, 使人精神爽快。 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 循序漸進, 量力而行。 老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的項目。

( 中醫科 周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