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市民“勿以善小而不為”理念益加盛行

“中國好人”程木華點贊我市慈善事業發展

■《東江時報》記者王照冰

“現在關注困難群體的人越來越多, 感覺生活在惠州, 非常幸福。 ”近日, “中國好人”、龍門縣殘疾人聯合會肢協主席程木華點贊我市慈善事業發展。

“廣東好人”、惠州市紅棉公益服務中心會長李鴻國對此也深有感觸, 稱這幾年來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獻愛心做慈善的氛圍越來越濃, 身邊關注慈善、參與慈善的人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企業願幫助殘疾人就業

“我們已經和一家汽車公司的老闆說好了, 這個月9日左右帶幾十個殘疾人到他的汽車公司去參觀瞭解,

有聾啞的也有肢殘的, 看看有沒有什麼崗位適合他們, 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 ”程木華說, 隨著惠州創建文明城市不斷地深入, 我市關注慈善、參與慈善的氛圍越來越濃, 影響也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熱心人或愛心企業會主動和程木華聯繫, 希望他們能夠提供貧困殘疾人的資料, 好去探訪和慰問。 “我們也會下鄉去調查這些貧困殘疾人的具體情況, 給他們提供實際的幫助。 如果發現他們還有就業能力, 就會想辦法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 幫助就業。 ”

程木華說, 以前人們做慈善, 只覺得給點錢送點東西就可以了, 現在人們的觀念變了。 “給錢只能幫助一時, 幫就業能幫一輩子。 以前找老闆說幫助殘疾人就業,

他們都不肯, 現在很多人都樂意了。 ”程木華說。 這次他找到該汽車公司老闆莊小棟, 把來意一說, 對方馬上就答應了。 他認為, 讓更多的困難群體能夠自力更生, 這樣的慈善更有意義。

越來越多人勿以善小而不為

“今天上午, 我們去了博羅橫河看望兩姐妹, 一個12歲一個14歲, 她們的爸爸因為癌症去世了, 媽媽又患有精神病長年住在醫院裡, 她們現在由一個沒有勞動能力的叔叔照顧, 靠領取低保維持生活, 生活條件非常差, 營養很不好。 我們這次帶了油、米以及一些日用品, 還給了一個紅包。 接下來將把她們納入長期幫扶對象。 ”李鴻國昨日告訴東時記者, 自己得知這對姐妹的情況後, 將她們的情況發在了朋友圈, 結果很多人看到朋友圈後都留言說要幫助她們,

還有人直接給他發微信紅包。

據介紹, 同樣的情形這些年來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每次李鴻國將急需説明的困難群眾的情況核實後發到朋友圈, 沒過多久就會有朋友主動聯繫, 稱要幫助這些人。 “給錢給物資的都有, 有的把東西自己送過來, 有的人叫我有空就去拿東西, 還有的人直接就微信發紅包給我, 金額大小從幾十到幾百的都有。 ”李鴻國對東時記者說。 李鴻國表示, 以前人們常常覺得自己要有錢了才去做慈善, 但近兩年來他很明顯地感覺到, 這種想法越來越沒有市場, 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理念越來越盛行, 身邊的人都開始踴躍地關注和參與慈善。 “我們其實做的也都是小事實事,

大家不管力量大小都盡可能參與, 慈善的氛圍越來越好。 ”

互聯網+助力我市慈善發展

“今年我市‘慈善幸福行’暨扶貧濟困日活動接受慈善認捐款2.8億元, 35個單位、個人和專案榮獲‘惠州慈善獎’;去年接受慈善認捐款2.33億元, 33個單位、個人和專案獲獎。 而2014年慈善認捐款項為1.39億元。 ”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曾煥添介紹, 近年來我市慈善事業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愛心資助, 發展迅速, 全民慈善氛圍越來越濃。

自2014年9月在惠城區花邊嶺廣場設立困難群眾免費午晚餐發放點後, 我市不少企業紛紛捐錢捐物, 讓我市困難群眾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而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 慈善事業也在不斷創新發展, 我市還利用互聯網+慈善,

開發建設了公益慈善籌款平臺——— 惠州慈善眾籌平臺, 為通過平臺審查的公益專案捐款。 “別的平臺往往要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 但在我們平臺上籌款不收取任何管理費, 所募得善款將100%撥付給項目發起人。 ”曾煥添告訴東時記者。 而點開項目中的“捐款人數/詳情”一欄後, 每個網友募捐的詳細情況都記錄在上, 捐款數額有2000元、3000元的大數額, 但更多的是10元20元, 甚至還能看到一分錢一角錢這樣毫不起眼的小數額。

“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夠捐款, 不在乎數字的多少, 一分一角都是愛心, 更重要的是要讓市民養成慈善的習慣, 從舉手之勞開始做起。 ”曾煥添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