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立秋、又遇上三伏天,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好日子!

“今天就立秋了!”

立秋

是不是還沉浸在三伏天裡難以自拔?

不好意思...今天8月7號, 正式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到了立秋, 北方的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 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從熱轉涼, 從暑入秋, 適逢轉折之機, 秋是肅殺的季節, 有點“道行”的人都知道:

適逢轉折之機

必含天地大道

養生之機!

立 秋 簡 曆

中 文 名:立秋

代表寓意:秋季開始, 暑去涼來

氣候特點:天氣逐漸涼爽, 秋老虎

風俗活動:曬秋節、秋忙會、貼秋膘

風俗食物:西瓜、四季豆、辣椒

三 候:涼風至;白露生;寒蟬鳴

養 生:以養收為原則

注意到關鍵字沒有:“秋老虎”“貼秋膘”“養收”!

立秋當養收!秋季養生的最高境界!

養收?好難理解的詞彙。 。 。 啥叫養收?立秋養生

重在“收”與“養”

古人有“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 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 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1立秋撞上三伏天, 養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 暑氣一時還很難消。 養生專家提示:“秋後一伏熱死人”, 此時節, 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 一旦出現“秋老虎”, 要注意防暑降溫。 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 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立秋養生---收斂陽氣

立秋後, 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 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

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 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 另外, 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 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3立秋養生---養肺護肝

肺屬金, 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 故肺主秋季。 另外秋季主收, 燥為秋季之主氣, 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 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

而秋天屬金, 金克木, 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髮。 肝開竅於目, 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 應該注意護肝早睡, 早起。

要想冬病夏治, 或者調養好身體, 最有利的時間就是三伏內, 包括立秋前後!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秋季是艾灸的好時節, 因為秋冬消耗人體的陽氣多。 這時候就更很需要及時補充陽氣, 以備一整個冬天的使用!

因為這個時候艾灸, 事半功倍!

那麼, 你想要達到艾灸養生功效最大化就要抓住兩點:

1、天 時

立秋正值扭轉之機;

2、穴 位

立秋前後主打哪些穴位才有效, 要知道!

立秋按摩

艾灸 培補元氣

艾灸取穴:

第1天:大椎、關元、三陰交、太沖穴

第2天:中脘、章門、三陰交

第3天:關元、太白穴、太沖穴

每天一次, 每次每次每穴20分鐘, 艾灸3天休息1天。

注意:知道什麼叫秋燥症嗎?

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 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

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注意:女性讀者要注意保養皮膚!

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說到這裡,就有必要祭出前面提過的立秋養生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養肺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所以,立秋後關鍵就是養肺,怎麼養呢?

在飲食上要“增酸”:

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防秋燥傷陰。

下列飲食可供選擇

在這裡小編重點要推薦一種立秋後的“最強養生水果”

立秋時節,這樣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幹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1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2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3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4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立秋之養生食譜

按照傳統的說法,秋天物候乾燥,人體就需要滋潤,所以,眼下季節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或者是粥。特別是女人朋友,經常喝一些適應的湯或粥,既能養生也有美容的效果。

玉米麵紅薯粥

功用: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麵紅薯粥。玉米麵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做法:將玉米麵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麵粘在鍋底。

蜜瓜螺頭雞湯

功用:湯燒出來的正色是奶白色,很濃很白,女人喝最好,具有美容,滋潤效果。

做法:先將水燒開(水量超過材料一倍),薑片、螺肉、雞塊放入,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兩小時,然後將切成小塊的蜜瓜放入,再中火半小時即可,此時的湯水約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

沙參玉竹魚尾湯

功用:沙參玉竹都是潤肺的,這個湯對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

做法:基本做法同上。就是先將魚尾洗淨,放入油鍋(少許油)兩邊煎到金黃色。水燒開,將所有東西放入開水中,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一個半小時即可

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

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注意:女性讀者要注意保養皮膚!

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說到這裡,就有必要祭出前面提過的立秋養生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養肺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所以,立秋後關鍵就是養肺,怎麼養呢?

在飲食上要“增酸”:

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

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防秋燥傷陰。

下列飲食可供選擇

在這裡小編重點要推薦一種立秋後的“最強養生水果”

立秋時節,這樣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幹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1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2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3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4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立秋之養生食譜

按照傳統的說法,秋天物候乾燥,人體就需要滋潤,所以,眼下季節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或者是粥。特別是女人朋友,經常喝一些適應的湯或粥,既能養生也有美容的效果。

玉米麵紅薯粥

功用: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麵紅薯粥。玉米麵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做法:將玉米麵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麵粘在鍋底。

蜜瓜螺頭雞湯

功用:湯燒出來的正色是奶白色,很濃很白,女人喝最好,具有美容,滋潤效果。

做法:先將水燒開(水量超過材料一倍),薑片、螺肉、雞塊放入,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兩小時,然後將切成小塊的蜜瓜放入,再中火半小時即可,此時的湯水約為最初水量的一半到五分之二。

沙參玉竹魚尾湯

功用:沙參玉竹都是潤肺的,這個湯對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

做法:基本做法同上。就是先將魚尾洗淨,放入油鍋(少許油)兩邊煎到金黃色。水燒開,將所有東西放入開水中,大火燒半小時,然後中火一個半小時即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