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楊智調研抗旱工作時強調:救災保安全 抗災奪豐收

楚網訊(記者賀勇華)5日上午,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楊智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調研全市抗旱工作, 研判當前防汛抗旱形勢, 研究部署抗災救災舉措。 他強調, 面對旱情, 黨員幹部要衝鋒在前, 深入抗災一線解難題, 全力救災保安全, 抗災奪豐收。

聽取彙報後, 楊智對我市前期抗旱工作情況予以充分肯定。 他說, 面對持續高溫,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各部門高度重視、顧全大局、科學調度、精准指揮, 全市旱情基本平穩, 沒有出現重大災害, 取得了較好效果。 下一步, 要全力救災保安全, 實現抗災奪豐收, 既不能因為乾旱導致人畜死亡等重大災害發生,

又要及時採取搶種、補種、改種等措施確保農業生產豐收。

楊智強調, 哪裡有災情, 哪裡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 面對災情, 黨員領導幹部要主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到抗災一線去幫助農民群眾解難題。 市防指要及時組織水利、農業、民政等部門專家組深入受災嚴重鄉鎮, 指導抗旱工作。 要維護穩定,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農業部門要科學評估農民群眾因旱災減產而與種子經銷商發生矛盾糾紛的風險, 及時取證, 以理服人;民政部門要做好受災群眾冬春救濟工作, 確保社會穩定, 百姓安居樂業。 要堅持問題導向, 抓好水利建設, 根據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

水利部門要精准施策指導, 抓好今冬明春農田水利建設, 為明年防汛抗旱工作打好基礎;氣象部門要及時預測, 預防旱澇急轉;市防指將根據預測預報進行針對性調度, 確保人畜安全、生產豐收。

市領導段昌林、袁德芳、鄧應軍參加調研。 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市民政局、市氣象局負責人彙報相關工作情況。

力爭將旱情損失降到最低

——市防指各部門各司其職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記者 賀勇華 通訊員 馬齊鳴 鄒雷

自7月出梅以來, 全市持續晴熱高溫少雨, 大部分地方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 截至8月4日, 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186.07萬畝, 成災54.8萬畝;因旱需生活補助1156人。 旱情主要集中在松滋、公安、石首、江陵、荊州區等提灌較困難的丘崗地區。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高度重視抗旱工作, 水利、農業、民政、氣象等指揮部成員單位通力協作, 及時會商, 積極抗災, 力爭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全市受災主要以農作物為主, 畜牧水產無明顯災情, 表現為暗災不明顯, 明災不突出。

農業部門:全力抓好抗災生產

廣泛宣傳發動, 開展科技抗災。 市農業局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網路新媒體、農業資訊網、農技小報, 及時發佈預警資訊, 服務指導廣大農戶抗災自救;市縣農業部門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抗災救災技術,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荊州農科院分別下發抗災意見。

調動一切資源, 深入一線督導。 7月24日, 市農業局組派專家組, 深入縣市區、鄉鎮村組, 調查瞭解災情, 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督辦措施落實。 市農業執法支隊結合品種調查、違法品種篩查等工作, 組建2個工作組, 每組由2名專家、3名執法人員組成, 下沉到荊州區、沙市區鄉鎮村組, 同時組織其他縣市同步行動, 共同開展高溫熱害防範督導工作。 縣市區農業部門也通過不同形式,

組織機關幹部和技術人員奔赴生產一線, 指導抗災生產。

狠抓病蟲防控, 嚴防次生災害。 針對今年水稻稻飛蝨、二化螟等病蟲害發生較重情況, 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指揮部加大病蟲害監測預警力度, 多途徑向水稻產區發出預警信號, 及時下發防控指導意見。 結合高溫防控工作, 對各地病蟲防治工作進行現場督辦, 病蟲預報準確率達到98%, 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

水利部門:千方百計引水抗旱

開閘引水。 沿江、沿荊南四河涵閘開啟引水, 其中沿長江北岸開啟了萬城、觀音寺、顏家台、西門淵、何王廟等9處沿江涵閘引江水灌溉, 引水流量285立方米每秒, 灌溉面積340萬畝。 公安縣開啟81座沿江、沿河涵閘引水抗旱, 日高峰引水近1000萬方;石首市、松滋市高峰開啟53座涵閘引江、河水抗旱, 引水流量90立方米每秒,努力增加抗旱水源。

水庫放水。當前,我市水庫、湖泊、堰塘、溝渠等蓄水10.7億立方米。抗旱供水水庫92座,抗旱供水流量59.6立方米每秒。漳河水庫向荊州區灌區川店鎮的4個村(川店村、龍山村、山界村、高店村)補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

湖泊補水。洪湖新堤大閘於7月24日開閘,不斷加大流量引江水向洪湖補水,流量100—250立方米每秒;引江濟漢工程從7月19日開始向長湖補水,流量由45加至100立方米每秒;長湖習家口閘於7月19日開閘以來,不斷向總幹渠進行補水,目前流量為40立方米每秒;長湖劉嶺閘流量60—90立方米每秒,不斷補充東荊河水源不足。

開機提水。全市開啟固定泵站519處,流量269.2立方米每秒。其中單機75千瓦以上的灌溉站開機高峰166處,流量205.26 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163萬畝。累計提水量1.74億方,耗電696萬度,架機抽水。截至目前,全市共臨時架機5.454萬台套,開機流量130立方米每秒。

打井取水。江陵縣對於難引到水的渠系末端、抗旱死角,打井150眼進行抗旱,確保農田用水。

氣象、民政部門:做好預測預報,落實救助政策

氣象部門科學預報我市入汛、出梅以來的天氣狀況,為農業、水利等部門抗旱工作提供了參謀;下一步,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科學預測預報,為市防指決策調度提供依據。

民政部門多措並舉應對旱災,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一是派出8個防災減災救災督查組分赴各地進行督查,已對旱情較重的公安、松滋完成第一輪督導;二是建立全市災害資訊員資料庫,按照程式和時限準確報送災情,提供決策依據;三是全面落實救助政策,協助地方政府、氣象、水利、農業部門做好氣象服務、引水抗旱、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四是積極開展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及時做好救災物資和資金應急保障工作。(荊州日報)

引水流量90立方米每秒,努力增加抗旱水源。

水庫放水。當前,我市水庫、湖泊、堰塘、溝渠等蓄水10.7億立方米。抗旱供水水庫92座,抗旱供水流量59.6立方米每秒。漳河水庫向荊州區灌區川店鎮的4個村(川店村、龍山村、山界村、高店村)補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

湖泊補水。洪湖新堤大閘於7月24日開閘,不斷加大流量引江水向洪湖補水,流量100—250立方米每秒;引江濟漢工程從7月19日開始向長湖補水,流量由45加至100立方米每秒;長湖習家口閘於7月19日開閘以來,不斷向總幹渠進行補水,目前流量為40立方米每秒;長湖劉嶺閘流量60—90立方米每秒,不斷補充東荊河水源不足。

開機提水。全市開啟固定泵站519處,流量269.2立方米每秒。其中單機75千瓦以上的灌溉站開機高峰166處,流量205.26 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積163萬畝。累計提水量1.74億方,耗電696萬度,架機抽水。截至目前,全市共臨時架機5.454萬台套,開機流量130立方米每秒。

打井取水。江陵縣對於難引到水的渠系末端、抗旱死角,打井150眼進行抗旱,確保農田用水。

氣象、民政部門:做好預測預報,落實救助政策

氣象部門科學預報我市入汛、出梅以來的天氣狀況,為農業、水利等部門抗旱工作提供了參謀;下一步,將繼續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科學預測預報,為市防指決策調度提供依據。

民政部門多措並舉應對旱災,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一是派出8個防災減災救災督查組分赴各地進行督查,已對旱情較重的公安、松滋完成第一輪督導;二是建立全市災害資訊員資料庫,按照程式和時限準確報送災情,提供決策依據;三是全面落實救助政策,協助地方政府、氣象、水利、農業部門做好氣象服務、引水抗旱、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四是積極開展旱災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及時做好救災物資和資金應急保障工作。(荊州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