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今日立秋 “貼膘”“啃秋”悠著點,這些貼士送給你

今天, 我們迎來了立秋節氣, 不少南京人至今還保留著“啃秋”這一傳統:立秋日買個西瓜回家, 全家圍著啃, 就是啃秋了, 據說這樣可以不生秋痱子。 此外, 民間還有“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餚, “以肉貼膘”)的習俗。 但是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廣大市民, 立秋無論是“貼秋膘”還是“啃秋”, 都要因人因地因時而異, 否則不但起不到保健的作用, 反而有害健康。

網路圖片(版權屬原作者)

養生

“啃秋” 啃西瓜皮, 它可是個寶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孫剛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 立秋過後, 西瓜漸漸歸屬於反季節水果, 這個時候, 氣候逐漸轉涼, 人體消化功能下降, 腸道抗病能力減弱, 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 如果貪吃涼西瓜就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 或者使原來的胃病加重。 所以, “啃秋”的時候不能再像夏季那樣多吃冰西瓜了。

網路圖片(版權屬原作者)

大家一般“啃秋”都是啃瓜瓤, 其實, 繼續往下的部分更有養生功效。 西瓜皮又稱“瓜衣”, 共分三層:分別為“青衣”、“翠衣”、“白衣”。 這其中的“翠衣”這一層, 屬於瓜皮中的“瓜肉”部分, 用鉋子刨下一片, 放在亮處查看, 其透明、青翠, 猶如碧玉一般。 清代著名醫家葉天士所著的《臨證指南醫案》一書中把西瓜皮已經叫做“西瓜翠衣”了。

如果夏天感到頭昏、睡不醒、周身乏力、吃什麼都沒味道, 舌苔上還有一層厚厚的黃苔, 吃些“西瓜翠衣”是最好不過了。

網路圖片(版權屬原作者)

此外, 西瓜皮還可以治療口腔潰瘍。 比如元代名醫朱丹溪在其所著的《丹溪心法》中記載:“治口瘡甚者,

西瓜皮燒灰敷之。 ”該口腔科主任周俊波提醒廣大市民朋友,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等, 還有一些免疫系統疾病, 也會表現出口腔潰瘍的症狀。 所以, 使用這些驗方之前最好先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 如果某處的口腔潰瘍超過兩周不癒合, 最好及時到口腔科就診。

“貼秋膘” 三類人貼補要當心

該院治未病中心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 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 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 適當地“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 但是若貼補過分, 相對運動不足, 消耗的熱量過低, 則易導致肥胖。 在立秋後的飲食中,

人們應科學地選擇適宜秋季吃的蔬菜, 如豆芽、菠菜、胡蘿蔔、芹菜、小白菜、萵筍等, 這些都是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

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介紹說, “貼秋膘”最早傳於北方, 這與北方的氣候有關。 而江南立秋後, 天氣不會馬上轉涼, 暑濕還比較重。 這時人的脾胃功能仍然不是很好, 如果這時“貼秋膘”, 會加重脾胃的負擔, 導致濕熱積聚在胃腸中, 反而更容易誘發感冒、便秘、發熱, 所以在早秋進補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夏公旭副主任中醫師特別提醒以下三類人, “貼秋膘”要特別注意食材的選擇和“貼秋膘”的技巧。

1、脾虛者。 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欲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 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 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量攝入苦瓜、黃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潤肺” 喝三湯,潤肺降火有良方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王東旭主任中醫師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於潤肺降火,不妨在專家的指導下食用。

蓮子百合湯

做法: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心,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用。

功效: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裡,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

功效: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於大便乾燥者。

故事

立了秋把扇丟只是說說而已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古代“秋”有“就”的意思,立秋即為“萬物就成之時”,此時作物均已成熟,到了春華秋實的季節。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時節,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蘇浙滬地區,身處長江中下游,此時往往暑氣正濃,還在最熱的三伏之中。特別是南京地區,正好處在中國南北交界之處。根據南京氣象資料分析,立秋節氣,南京多年平均氣溫還在28.1℃附近,平均最高氣溫也還維持在32.8℃,仍然是夏季的節奏。而要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一般要到9月中旬後期,即白露節氣,這時才真正能感到秋天的涼意。可見,南京老話說的“立了秋把扇丟”,其實在大多數年份中,只是說說而已啊。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

“啃秋”,也稱作“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者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適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咬秋”了。

未來3天南京天氣

8月7日: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夜裡雨量中到大雨,西南風3到4級,最低氣溫28℃到29℃,最高氣溫36℃左右。

8月8日:全市陰有陣雨或雷雨,雨量大到暴雨,27℃-31℃。

8月9日:全市陰有陣雨或雷雨並漸止轉陰到多雲,25℃-32℃。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戚在兵

南京晨報全媒體綜合

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量攝入苦瓜、黃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欲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潤肺” 喝三湯,潤肺降火有良方

隨著立秋節氣的到來,天氣逐漸開始乾燥,中醫認為燥邪最易傷肺,所以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不妨試試王東旭主任中醫師推薦的立秋三湯食療方,有助於潤肺降火,不妨在專家的指導下食用。

蓮子百合湯

做法: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心,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後即可食用。

功效: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

雪梨銀耳湯

做法:雪梨1只,水發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銀耳去根、去雜洗淨,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用。

功效:滋陰清肺、消痰降火。

芝麻木耳湯

做法: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裡,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

功效: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於大便乾燥者。

故事

立了秋把扇丟只是說說而已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古代“秋”有“就”的意思,立秋即為“萬物就成之時”,此時作物均已成熟,到了春華秋實的季節。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立秋時節,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特別是在立秋前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蘇浙滬地區,身處長江中下游,此時往往暑氣正濃,還在最熱的三伏之中。特別是南京地區,正好處在中國南北交界之處。根據南京氣象資料分析,立秋節氣,南京多年平均氣溫還在28.1℃附近,平均最高氣溫也還維持在32.8℃,仍然是夏季的節奏。而要進入氣象意義上的秋天,一般要到9月中旬後期,即白露節氣,這時才真正能感到秋天的涼意。可見,南京老話說的“立了秋把扇丟”,其實在大多數年份中,只是說說而已啊。

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因此有了“貼秋膘”的習俗。

“啃秋”,也稱作“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者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適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咬秋”了。

未來3天南京天氣

8月7日:多雲轉陰有陣雨或雷雨,夜裡雨量中到大雨,西南風3到4級,最低氣溫28℃到29℃,最高氣溫36℃左右。

8月8日:全市陰有陣雨或雷雨,雨量大到暴雨,27℃-31℃。

8月9日:全市陰有陣雨或雷雨並漸止轉陰到多雲,25℃-32℃。

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戚在兵

南京晨報全媒體綜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