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推進貿易自由化 中澳關係踏上新征程

郭春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室主任

3月22-25日, 李克強總理在兩會閉幕後第一時間對澳大利亞進行了國事訪問。 此訪既是他出任總理以來對澳大利亞的首次訪問, 也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時隔11年對澳大利亞的首次訪問。 期間, 李克強總理與澳總理特恩布林舉行了第五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 共同會見了中澳商界、政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 見證了雙方合作檔的簽署等。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 中澳兩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發出了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最強音。

值中澳建交45周年之際, 兩國關係也從此踏上了新的征程。

自由貿易VS保護主義

中澳兩國均為貿易國, 過去幾十年從全球化中受益。 得益于資源稟賦、經濟結構等全方位的互補性, 中澳貿易實現長足發展。 2009年以來, 中國連續為澳最大交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中國龐大的資源需求支撐了澳大利亞成為此輪金融危機中唯一未陷衰退的發達國家。 但當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挫, 嚴重依賴“礦業繁榮”的澳大利亞風光不再, 急需經濟轉型。 中國也同時面臨著去產能、調結構的經濟難題。

在貿易保護主義、反全球化思潮抬頭的國際背景下, 李克強總理此訪再次強調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

並與澳就發展戰略對接達成共識, 簽署了包括中澳自貿協定、經貿投資、檢驗檢疫、氣候變化等多領域的合作檔, 共同向世界傳遞了兩國致力於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

以和為貴VS選邊站隊

當前全球經濟和戰略重心向亞太轉移, 而與此同時, 大國在亞太博弈加劇。 伴隨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推進, 澳橫跨印度洋、太平洋兩大洋的地緣優勢凸顯, 美對其倚重上升, 拉攏力度加大。 澳大利亞則長期視美澳同盟為外交與防務基石, 全力配合美“重返”亞太, 在南海爭端等地區問題上緊隨美立場向中國施壓。 但自特朗普上臺以來, 美澳兩國齟齬不斷, 特朗普不只要求澳等盟友承擔更多責任,

而且還出爾反爾, 退出TPP, 擱置兌現此前與澳達成的難民安置協定, 甚至“怒摔”澳總理特恩布林的電話等, “完全不像對待盟友的方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最大交易夥伴中國卻“不計前嫌”與澳共同紀念兩國建交45周年, 續推兩國務實合作。 李克強總理還明確表示, 中美可以有“共同的朋友”, 無意讓澳在中美之間“選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即使將來強大起來, 也絕不會走國強必霸的道路”等, 充分展示了中國“以和為貴”的歷史傳統。 此外, 兩國領導人會晤之初即共同譴責倫敦恐襲, 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傳遞了中澳繼續致力於維護地區和國際和平與穩定的積極信號。

推進貿易自由化 中澳關係踏上新征程

中澳建交45年來, 經濟關係密切, 政治交往頻繁, 雙邊關係整體呈現健康穩定發展。 根據澳洛伊研究所2016年民調, 大多數澳大利亞人重視與中國發展關係, 其對華“熱度”甚至比肩盟友美國。 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遊客來源地等。 即便如此, 在地區形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 兩國互信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民意是雙邊關係發展的基礎。 李克強總理此行特別強調“是為中澳相互尊重、深化合作、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而來”, “願同澳方促進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處”。 為此, 兩國還簽署了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檔, 並表示將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旅遊、體育等領域的合作, 以增進民眾間的相互理解與認知。

李克強總理的此次訪問無疑是成功的,

這不僅僅體現在兩國達成的實實在在的合作檔上, 更在於兩國聯合向世界傳遞的致力於貿易自由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信心與決心上, 也勢將推動中澳關係朝著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