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秋|涼風至,白露降,小憩寶山秋暑時

立秋, 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 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標誌著孟秋時節正式開始。

“秋”, 暑去涼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者, 揫也, 物於此而揫斂”。 到了立秋, 梧桐樹開始落葉, 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

據記載,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裡的梧桐移入殿內, 等到“立秋”時辰一到, 太史官便高聲報奏。 奏畢, 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 以寓報秋之意。

立秋三候:涼風至, 白露降, 寒蟬鳴。 五日為一候, 三候為一氣。

一候, 涼風至。 “蕪然蕙草暮, 颯爾涼風吹。 ”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 肅清是為收斂, 秋為“揫”, “揫”就是斂聚。

二候, 白露降。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清涼風來, 露珠晶瑩變白, 白是秋之標識。 但露尚未凝滯, 還能在陽光下滾動。 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 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變聲淒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夏天即將過去,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之意。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後,炎熱的暑氣還一時難消,常有“秋老虎”餘威發作,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俗語,但不管怎麼熱,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轉涼,立秋後下一場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豔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變聲淒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立了秋,把扇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夏天即將過去,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季節到了。“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之意。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每年大熱三伏天的“末伏”還在立秋後第3日,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立秋後,炎熱的暑氣還一時難消,常有“秋老虎”餘威發作,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俗語,但不管怎麼熱,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轉涼,立秋後下一場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