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ofo戴威在博鼇說“2020年將沒人再買自行車”

有關未來的猜測和想像, 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從未停止思考。

2016年, 人們還沉浸在程維在博鼇論壇”正和島夜話“上關於未來出行畫卷的描摹和展望裡,

2017年的博鼇, 同一個舞臺上站著的主角已然換成了26歲的戴威和他的ofo共用單車。

3月24日晚, 博鼇論壇正和島—新浪夜話舉行, 這一期的主題關乎未來。 遠大科技董事長張躍、TCL集團總裁薄連明、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復旦大學教授張力奮等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們,

就“未來的生活方式”展開探討。

”到2020年, 沒有人會再買自行車。 ”戴威表示, 共用經濟在廣度和深度上更快的速度影響每個人的生活, 而這波共用浪潮將由中國引領。

最先進入純“共用時代”2020年沒人再買自行車

資料顯示,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自行車在我國居民交通工具中佔據了70%的比例, 成為當時世界上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 以首都北京為例, 1979年擁有近200萬輛自行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自行車逐漸被機動車替代, 到了2015年, 自行車佔有的比例僅有13%左右, 30年間下降了幾乎60%, 自行車都被藏之門後蒙了塵。

伴隨著共用單車在國內市場的火熱, 自行車這個基本快被人們遺忘的工具突然大片地出現在人們眼前,

成為我國居民“最後一公里”出行的首選方案。 協力廠商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市場已經投放了約400萬輛共用單車, ofo以250萬輛佔據行業第一, 到了2020年市場投放總量將會達到1200萬輛, 我國將會再次成為“自行車王國”。

在戴威看來, 共用單車是一種新的經濟業態,

共用經濟與分享經濟是兩種模式。 “分享是我的東西我在閒置的時間拿出來別人可以用, 我們稱之為分享經濟, 而共用經濟是共同使用、共用共用。 ”所以在腦海中的第一次萌生無樁共用單車這個概念的時候, 戴威和ofo的創始團隊, 最終在分享單車和共用單車兩個名字裡, 選擇了後者。

在戴威看來, 分享和共用一定都是未來, 而共用可能是更後一種形態。

事實上, 共用經濟帶來的改變正在深刻的影響著社會, 共用經濟和共用出行成為趨勢和方向。 共用單車對原有的組織形式——用戶個人或者家庭單純購買一輛自行車, 進行了改變和優化。 第一層改變是在消費結構上, 通過足夠的投放數量、便捷的獲車管道、良好的騎行體驗、滿足人們需要騎車的時候可以“隨時隨地有車騎”,

那麼與使用權相比, 所有權的重要性自然有所下降。 第二層改變是關於效率, 原本一個人騎一輛車, 一輛自行車基本每天90%的時間是停在一個固定的地方的, 而到了2020年, 通過“互聯網”大資料, 一輛共用單車可以服務多個使用者, 一輛自行車每天的使用時長和使用頻次得到提升。

“2020年之後全世界不會再買這種代步的自行車了, 當然可能會買幾千萬元、上萬元的山地車、公路車, 但是不會有人再買普通代步車了。 ”戴威認為, 在自行車這個領域可能將比全世界其他任何的東西最先進入純“共用時代”。

一家“同心圓”企業原創於中國服務全球

過去幾年,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從國外學習, 然後進行本土改造,繼而發展成長。百度學習了穀歌、淘寶模式來自亞馬遜、騰訊源自微軟MSN,幾乎每一家企業都能從矽谷找到同樣的影子。而ofo,這家誕生與中國本土,原創共用單車模式的企業,打破了這一局面。

戴威將ofo比喻成“同心圓”,誕生於中國,服務於全球,

“打開APP在北京怎麼用車和在巴黎怎麼用車沒有任何差別,這一模式誕生於中國,卻適用於全世界任何國家。“戴威說道。而今,這一模式被新加坡Obike、美國BikeTown等企業模仿和借鑒,越來越多的共用單車企業在全球各個國家開花。

與此同時,ofo也開始了它的全球佈局,目前小黃車已經進駐了美國、英國、新加坡三個國家。而在過去一年,ofo完成了250萬台投放,以超過3000萬用戶,成為共用單車市場第一名,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共用單車平臺。

隨著共用經濟的發展,互聯融合成為全球化的大趨勢,合作共贏也必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自行車將是全球通用語言,為全人類提供出行服務的基礎設施。

“就像水和電一樣,是基礎服務,它不分顏色。”戴威這樣形容。

而作為新動能的代表,ofo通過技術創新和大資料,帶動著中國傳統自行車製造業走出國門。“三年的時間,我相信ofo會跟其他共用單車的企業一起,把這個行業做大,帶著中國的生產、中國的供應鏈、中國的製造去服務全球、影響全球。”

在戴威看來,共用經濟在廣度和深度上以更快的速度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而且他堅信這一波共用經濟的潮流會將由中國來引領。

“未來不管是汽車、房子、辦公室,所有這些大家現在願意去買的東西以後都不會再買了,就是會以共用的形式來用它,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這個趨勢都將到來。”戴威說道。

就像這次博鼇論壇“正和島夜話”的中心詞:未來已來。

然後進行本土改造,繼而發展成長。百度學習了穀歌、淘寶模式來自亞馬遜、騰訊源自微軟MSN,幾乎每一家企業都能從矽谷找到同樣的影子。而ofo,這家誕生與中國本土,原創共用單車模式的企業,打破了這一局面。

戴威將ofo比喻成“同心圓”,誕生於中國,服務於全球,

“打開APP在北京怎麼用車和在巴黎怎麼用車沒有任何差別,這一模式誕生於中國,卻適用於全世界任何國家。“戴威說道。而今,這一模式被新加坡Obike、美國BikeTown等企業模仿和借鑒,越來越多的共用單車企業在全球各個國家開花。

與此同時,ofo也開始了它的全球佈局,目前小黃車已經進駐了美國、英國、新加坡三個國家。而在過去一年,ofo完成了250萬台投放,以超過3000萬用戶,成為共用單車市場第一名,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共用單車平臺。

隨著共用經濟的發展,互聯融合成為全球化的大趨勢,合作共贏也必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自行車將是全球通用語言,為全人類提供出行服務的基礎設施。

“就像水和電一樣,是基礎服務,它不分顏色。”戴威這樣形容。

而作為新動能的代表,ofo通過技術創新和大資料,帶動著中國傳統自行車製造業走出國門。“三年的時間,我相信ofo會跟其他共用單車的企業一起,把這個行業做大,帶著中國的生產、中國的供應鏈、中國的製造去服務全球、影響全球。”

在戴威看來,共用經濟在廣度和深度上以更快的速度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而且他堅信這一波共用經濟的潮流會將由中國來引領。

“未來不管是汽車、房子、辦公室,所有這些大家現在願意去買的東西以後都不會再買了,就是會以共用的形式來用它,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這個趨勢都將到來。”戴威說道。

就像這次博鼇論壇“正和島夜話”的中心詞:未來已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