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佳 綻放在戶政窗口的絢麗警花(圖)

在紛繁的業務視窗後面和焦急的辦事群眾面前, 總有一張微笑的面孔, 不僅留給自己, 也照亮了群眾, 她就是來自公安南開分局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的警長劉佳。

12年歷練 小女警成業務專家

劉佳的工作是公安工作中最基礎、最瑣碎的, 同時又是跟百姓接觸最多、最近的。 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要承擔這項工作必須具備極強的耐心、細心和高度的責任心。 從一名初出茅廬、見人說話都會臉紅、遇到不講理群眾都會急哭的小女警, 逐步成長為微笑掛在臉上, 效率快在手上的戶政業務專家, 這一晃,

劉佳就走過了12年。

每天8點半剛過, 人口大廳便會人聲鼎沸。 雖然大廳牆壁上清楚地寫著辦理各類戶口、身份證業務的流程和辦理須知, 提示欄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業務辦理的便民菜單, 但辦事群眾還是會不停地問。

“老人過世了, 怎麼銷戶口?去哪開死亡證明呀?”“單位檔案跟我身份證名字同音不同字, 這可怎麼辦?”“姑娘, 我這眼神不行了, 你幫我填這個表行嗎?”“身份證丟了, 我下周還得出差, 怎麼辦加急件呀?”

同樣的問題, 每天可能重複幾十遍甚至上百遍?一般人聽著可能都煩了, 但我們劉佳警長總是臉上掛著微笑, 把各類問題給群眾解釋清楚, 辦理妥當, 讓焦急而來的群眾滿意而去。

劉佳常說, “咱視窗服務, 是個有溫度的活兒。

啥叫有溫度?其實, 就是有感情。 老百姓遇上難事來找咱, 就是信任咱。 所以啊, 一定要珍惜這份信任!”

歷時半年 找回插隊老人戶口

去年冬天一個寒風凜冽的早晨, 大廳裡照例熱熱鬧鬧“人氣爆棚”。 在辦事群眾中, 一位衣衫襤褸、眼有殘疾的老人引起了劉佳警長的注意。 看著老人哆哆嗦嗦連比劃帶說、特別著急的樣子;再看著接待民警越來越迷惑的臉, 劉警長趕緊走了過去, 把老人攙扶到辦公室, 給他沏上一杯熱茶, 讓老人平復下情緒慢慢說。

從老人斷斷續續、反反復複的敘述中, 劉佳慢慢瞭解到:老人名叫張金髮, 1942年生於天津。 上世紀70年代, 響應國家號召, 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插隊並落戶。 1978年, 因糾紛失手傷人被判刑。

服刑期間, 妻子與其辦理了離婚手續, 帶著孩子遠走他鄉。 出獄後, 他感覺沒臉見人, 孤身一人回到天津, 開始了長達30年居無定所、艱辛的流浪拾荒生活。 其間, 右眼由於視網膜脫落, 無錢醫治最終失明。 隨著年齡越來越老, 他恢復身份的想法越來越強烈, 到過好多部門, 可是自己不能提供任何材料, 各部門也愛莫能助。

老人的遭遇讓劉佳同情, 也讓她倍感責任。 “不能因為戶口問題, 讓老人失去對政府部門的信心, 我們得幫他。 ”於是劉警長帶著同事開始了艱難的查證工作, 內蒙古查無此人, 又查天津原居住地, 原居住地也沒底檔。 這好幾十年的事了, 還能怎麼辦?這也難不倒她。 民政局、居委會, 只要能想到的地兒, 劉警長都跑了。

她還利用公休時間去調查, 還通過電話和發函的形式與內蒙古自治區監獄管理局等部門都進行了聯繫, 逐一核實了老人下鄉、插隊、婚姻、服刑以及後期在津生活的情況。

去年的臘月二十九, 市局批准了老人落戶, 當劉佳警長把嶄新的戶口本交到老人手裡時, 73歲的張金髮老淚縱橫, 失去了30年的身份, 在這一天終於恢復了。 他不斷地向周圍的人作揖, 嘴裡不停地念叨“我等了、盼了30年, 終於等到這天了, 我死也能閉眼了。 謝謝你們, 謝謝劉警官呀。 我什麼都沒有, 也不知該怎麼謝你們, 我死後要把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國家, 就算我對你們的感謝, 對社會的報答吧!”

盡心盡力 收穫眾多群眾笑臉

像這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幫助老百姓解決疑難問題的事, 對於劉佳警長來說舉不勝舉:二十歲的女大學生被過繼給伯父, 想解除領養關係, 但養父母卻說什麼也不配合;三十歲的離異母親為女兒變更姓名, 孩子的生父卻拒絕到場;四十歲的中年男人從小被領養, 卻沒有相關手續不能申領房改補償;五個兄弟為了老人的房子分遺產, 有人扣住戶口本耽誤了侄子的高考報名……這些難纏的事兒劉佳卻總是有辦法, 總是能準確地把握政策, 幫助群眾解決燃眉之急, 甚至連不歸她管轄的家庭糾紛, 她也一併給調解了。 來戶政大廳辦事的群眾都說, 劉警官說話、辦事就是讓人心裡熱乎乎的。

要說劉佳帶領著兄弟姐妹們為老百姓辦了多少事, 其實一組資料就可以佐證。這些年,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總共接待群眾170余萬人,受理戶口148萬件,主動深入企事業、大學、困難、行動不便人員家庭現場辦公100餘次。接待了這麼多群眾,受理了這麼多戶籍事項,卻沒有過一起責任信訪。不但如此,幾年來,該單位還榮獲了“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青年文明號”“天津市模範集體”“天津市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集體二等功”等各種榮譽二十多項。當然,比這些榮譽更重要的是群眾對服務滿意露出的一張張笑臉。

撰文/攝影 王晶 通訊員 徐振

其實一組資料就可以佐證。這些年,人口服務管理中心總共接待群眾170余萬人,受理戶口148萬件,主動深入企事業、大學、困難、行動不便人員家庭現場辦公100餘次。接待了這麼多群眾,受理了這麼多戶籍事項,卻沒有過一起責任信訪。不但如此,幾年來,該單位還榮獲了“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青年文明號”“天津市模範集體”“天津市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集體二等功”等各種榮譽二十多項。當然,比這些榮譽更重要的是群眾對服務滿意露出的一張張笑臉。

撰文/攝影 王晶 通訊員 徐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