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依託“我愛我家”活動 玉環:掀起農村垃圾革命

晚飯過後, 家住玉環市雞山鄉觀鹿路的張傳利收拾好餐桌上的碗碟, 就嫺熟地用筷子將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分好, 分別放入門口可堆肥和不可堆肥垃圾桶裡。

像雞山鄉一樣, 玉環市依託“我愛我家”環境大整治、大提升活動, 已完成170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海陸空”精准宣教

雞山鄉孤懸海上, 如何處理島上居民的生活垃圾, 一直是鄉里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尤其是到漁汛期, 小魚小蝦等下腳料亂倒, 近百米海灘垃圾遍佈, 臭氣熏天。

為此, 該鄉嘗試垃圾焚燒, 很快因污染環境而叫停。 改用船運, 送到玉環本島處理, 每天少則幾百斤、多達上千斤的生活垃圾, 不僅耗時耗力, 成本也高。

2015年, 雞山鄉被列入台州市“一縣一鎮”全域試點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試點鄉鎮後, 啟動垃圾分類減量處理試點工作。 為達到如期效果, 該鄉決定從宣傳培訓入手, 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島上年輕人大都外出打魚, 留守老人文化程度低, 甚至不識字。 ” 雞山鄉副鄉長盛章華說, 開展正常的教育宣傳, 效果不佳。 為此, 該鄉抓住往來渡輪這一特殊載體, 製作垃圾分類專題片, 每天在渡輪上輪回播放, 效果顯著。

玉環市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工作中, 抓住“牛鼻子”, 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海上、陸地、空中為主陣地的垃圾分類“海陸空”立體式宣傳。

海上宣傳, 就是該市利用海島這一特殊地理環境, 專門製作垃圾分類專題片, 在漁船和客輪上播放;陸上宣傳, 就是通過下發10000份垃圾分類宣傳折頁, 並組織“垃圾分類”專題文藝巡演、“小手拉大手”志願者行動等開展宣傳。 此外, 該市還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微信直播等形式開展“空中宣傳”, 使垃圾分類家喻戶曉。

台州易宏實業有限公司外來人員多, 當地街道總工會就組織專人到企業開展“我愛我家”垃圾分類進企業宣傳活動。 他們通過現場講解示範、分發宣傳小冊子, 員工簽名承諾等活動, 使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也深入外來務工人員之中。

21天養成好習慣

“阿婆, 你今天垃圾分好了嗎?”

“你天天來指導, 我早習慣垃圾分類了!”

眼下,在坎門街道渝匯藍灣國際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對於20幢的區內住戶來說早已習慣。

“有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堅持21天,我們希望通過挑戰21天這樣的方式,説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今年年初,共青團玉環市委發起了“我愛我家”先鋒行動之一——“綠色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計畫。

他們向試點村(社區)每戶發放一綠一藍兩色家用垃圾桶,綠色的用來裝剩菜剩飯、果皮瓜殼等可腐爛垃圾,藍色的則用來裝不可腐爛垃圾,將垃圾分類追溯到家,每天還有志願者即時監督。

渝匯藍灣國際社區自從4月21日成為試點後,20幢住戶丟垃圾的時間被規定在了每天下午6點至7點,這個時間段,志願者不放過住戶的每一包垃圾。每個住戶是否按規定分類投擲,其垃圾分類情況都會被記錄下來。每晚7點,志願者還會針對驗收情況在積分榜上做記號。積分高的住戶還可領取“綠色21天”專屬紀念品。同時,積分也可兌換電影券、生活用品等。

目前,“綠色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計畫實驗效果理想,正計畫在玉環全市推廣。

不光是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玉環針對遊客也進行了垃圾分類獎勵。

東沙是3A級旅遊景區,每逢節假日,遊客很多,亂扔垃圾現象嚴重。當地根據景區實際,建立了專門的垃圾分類收集站,向遊客發放垃圾袋。對主動進行垃圾分類,並將垃圾交還收集站的遊客,景區管理部門將給予明信片等紀念品獎勵。

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後,雞山鄉還投入200余萬元改造垃圾資源利用站、垃圾中轉房以及購置資源化處理設備,將可堆肥(會腐爛)的送到利用站堆肥再利用,不可堆肥(不會腐爛)的再用船運送到玉環本島處理。

“這樣每天垃圾量減少了3成以上,可堆肥垃圾處理後,也成了當地居民的搶手貨。”盛章華說。

我早習慣垃圾分類了!”

眼下,在坎門街道渝匯藍灣國際社區,生活垃圾分類對於20幢的區內住戶來說早已習慣。

“有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養成往往需要堅持21天,我們希望通過挑戰21天這樣的方式,説明市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今年年初,共青團玉環市委發起了“我愛我家”先鋒行動之一——“綠色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計畫。

他們向試點村(社區)每戶發放一綠一藍兩色家用垃圾桶,綠色的用來裝剩菜剩飯、果皮瓜殼等可腐爛垃圾,藍色的則用來裝不可腐爛垃圾,將垃圾分類追溯到家,每天還有志願者即時監督。

渝匯藍灣國際社區自從4月21日成為試點後,20幢住戶丟垃圾的時間被規定在了每天下午6點至7點,這個時間段,志願者不放過住戶的每一包垃圾。每個住戶是否按規定分類投擲,其垃圾分類情況都會被記錄下來。每晚7點,志願者還會針對驗收情況在積分榜上做記號。積分高的住戶還可領取“綠色21天”專屬紀念品。同時,積分也可兌換電影券、生活用品等。

目前,“綠色21天”垃圾分類養成計畫實驗效果理想,正計畫在玉環全市推廣。

不光是讓居民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玉環針對遊客也進行了垃圾分類獎勵。

東沙是3A級旅遊景區,每逢節假日,遊客很多,亂扔垃圾現象嚴重。當地根據景區實際,建立了專門的垃圾分類收集站,向遊客發放垃圾袋。對主動進行垃圾分類,並將垃圾交還收集站的遊客,景區管理部門將給予明信片等紀念品獎勵。

養成垃圾分類好習慣後,雞山鄉還投入200余萬元改造垃圾資源利用站、垃圾中轉房以及購置資源化處理設備,將可堆肥(會腐爛)的送到利用站堆肥再利用,不可堆肥(不會腐爛)的再用船運送到玉環本島處理。

“這樣每天垃圾量減少了3成以上,可堆肥垃圾處理後,也成了當地居民的搶手貨。”盛章華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