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度|柳斌:義務教育階段應該精簡各種競爭性考試

前言

“目前中國的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評價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

在教育部原副部長柳斌看來,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僅在於不再拿學升學率來評估學校, 更要另闢蹊徑:

讓小學、初中搞素質教育, 而高中為應試做準備。

文| 柳斌

國家總督學

教育部原副部長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教育評價問題

中國的教育跟一些發達國家的教育比較起來, 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把芬蘭的評價的制度, 移植到中國來, 也很可能會變味兒, 因為目前中國的教育最大的問題——教育評價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好。

我們在小學、初中、高中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孩子們, 他們的負擔十分沉重——

全社會都重視教育, 全社會都對教育提出種種希望、種種要求, 這就對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壓力, 而這種壓力通過教育行政部門, 通過學校, 通過校長, 通過老師, 最後都壓到了學生身上。

我們的教育現在事實上是追求考試高成績, 是追求分數, 給老百姓傳遞的資訊實際上是考試決定命運, 分數決定命運。

如果考試決定命運, 分數決定命運真正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或者是社會的風向, 那麼我們要搞理想的教育, 高品質的教育這種目標都可能落空。

具體建議

別對小學和初中

要求升學率

光是各種各樣的標準不行, 要立法, 要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評估法, 明確規定不許向義務教育學校提出升學率、高分率等等指標。

義務教育有九年, 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充滿信心, 如果是在這九年裡面素質教育到位了, 九年可以影響一生, 九年可以決定一生。

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把小學和初中跟高中捆綁到一起, 都困在高考的戰車上?年年的血淚,

年年的沉重的消息, 哪一年間斷過呢?

義務教育本來就面向全體, 為什麼還要追求升學率, 還要追求高分率?要把一些競爭性、選拔性、選擇性的試從義務教育階段排除出去。 這樣才能夠使義務教育階段真正的貫徹實施素質教育的方針。

義務教育學校只需對每個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情操、素養這些方面的發展狀況負責, 只對學生素質的健康發展負責。

讓高中

去為應試做準備

如果不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解放出來, 問題解決不了。

要明確的規定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重點就是在義務教育階段:

把高中階段變成為大學預備階段, 去為高考應試做準備;

而初中、小學搞真正的素質教育,

發展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情操。

義務教育階段精簡

各種競爭性考試

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大力精簡各種名目的競爭性考試, 加強道德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創建, 加強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大力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

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重視學生共性發展的同時, 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把學生個性的參與作為豐富而重要的教育資源進行精心的研究和深入的開發, 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是這樣做下去, 不要擔心沒有高素質的人才, 不要擔心沒有創新的人才, 如果全民的素質都提高了, 優秀人才、創新人才就在其中。

國家也要減輕義務階段學校的壓力

如何改變這種“萬人過高考獨木橋”的教育現狀?下面這幾點我就簡單提一提。

1

增加就業機會, 緩解競爭壓力。

國家應該在加快走向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同時, 加速縮小城鄉工農貧困差別的進程——要增加就業機會, 著重是要緩解應過度激烈的就業競爭所帶來的升學壓力, 使教育不要過多的承擔種種社會的責任。

2

拓寬義務教育、中等教育的就業管道

就業管道不要老是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 重視解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初中後、高中後都有就業問題, 我們為什麼不研究, 不開拓多管道就業門檻的問題呢, 都要去擠高考的獨木橋呢?

3

重塑“學習”的概念, 改革教學模式

重新改造我們的學習, 改造我們的教育, 改革我們教學的模式, 為每一個公民德智體美的健康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把素質教育進行到底。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1

問:為何說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基礎呢?

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社會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現階段的社會,仍是以家庭為社會生活基本單位的社會,這種單位是建立在婚姻與血緣關係、撫養關係的基礎上的。可以說,家庭是當代社會的基因。

縱觀人類進化文明史,始終沒變的是:父母是兒女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

國民教育的平臺是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支柱支撐的。三者相互關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擔社會責任中最重要的一種功能:

遊戲、學習、勞動是人的社會活動三種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從事遊戲和學習,隨著年齡增長,才逐步過渡到獨立參加以勞動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

家庭不僅為兒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遊戲和學習場所,而且引導他們從遊戲過渡到學習,再從學習過渡到勞動。這種引導,就是家庭教育。

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社會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2

問: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保護孩子天性,做好孩子生命成長的引路人?

答:家長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孩子要以愛潤其心,愛之以其道,愛之適其度,以德導其行。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也能做到的事情,除了要有愛,還要愛之以其道,愛之適其度。

愛之以其道

“道”是指什麼?說簡單些,就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

愛之以其道,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去愛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努力去把握孩子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初步地掌握一些教育規律。

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過:

小孩子“三個好,四個喜歡”——好遊戲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歡成功的,喜歡野外生活的,喜歡合群的,喜歡稱讚的。

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特徵,應加以引導。

愛之適其度

“度”是什麼?簡單講,就是“分寸”,愛之適其度,就是愛孩子要恰當,要有分寸。

家長不應隨意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兩類:

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應努力予以支持或滿足;不合理要求應講清道理,予以勸導,或不予支持、不予滿足。

每個家庭都要努力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創造有利於孩子愉快成長的家庭文化環境。

以德導其行

在家庭教育中德育應當是最為重要的任務。

很多教育家曾經講過非常中肯的道理,比如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就曾經講過“教給孩子德性吧,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觀而非金錢。”

道德教育當然要講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這是需要從小做起的。

3

問: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那麼在生活中,為人父母如何踐行?

答:父母是在養護、教育、成就子女的過程中,同時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在於身教,在於以身作則。

當前家庭教育薄弱,家風不好,家庭精神迷失,家庭中個人主義極度氾濫,充斥著拜金主義,向錢看的歪風。這是家庭建設中的嚴重問題。

搞好家庭,搞好家教,關鍵在於搞好家風,責任在家長。

每個人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學會做父母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做父母的人要對父母有新的認識,做父母不是居高臨下,處處去訓斥兒女,而是從兒女一生下來就要開始一個如何做父母的學習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向書本學習、向老人學習、向朋友學習,甚至也要向兒女學習。

教育孩子,要注意好方法

教育兒童少年,要掌握好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就給我們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樣。

首先他對學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第二對學生是尊重的;第三處理是公平的,沒有偏頗;第四校長和學生之間是相互理解的。

這種寓批評於勉勵之中,寓批評於表揚之中的辦法喚醒了學生道德主體的自主意識,使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又不喪失自尊,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在養護、教育、成就子女的過程中,同時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在於身教,在於以身作則。

父母、祖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時時、處處、事事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為人父母者,要改變“創造一個美好世界去恩賜給孩子”的思維模式,代之以“培養孩子自己創造美好世界的能力”的新觀念,引導孩子學習創造成長為新時代高素質的公民。

為每一個公民德智體美的健康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把素質教育進行到底。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

1

問:為何說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基礎呢?

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社會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現階段的社會,仍是以家庭為社會生活基本單位的社會,這種單位是建立在婚姻與血緣關係、撫養關係的基礎上的。可以說,家庭是當代社會的基因。

縱觀人類進化文明史,始終沒變的是:父母是兒女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人的第一課堂。

國民教育的平臺是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支柱支撐的。三者相互關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但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擔社會責任中最重要的一種功能:

遊戲、學習、勞動是人的社會活動三種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從事遊戲和學習,隨著年齡增長,才逐步過渡到獨立參加以勞動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

家庭不僅為兒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遊戲和學習場所,而且引導他們從遊戲過渡到學習,再從學習過渡到勞動。這種引導,就是家庭教育。

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社會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2

問: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保護孩子天性,做好孩子生命成長的引路人?

答:家長要做的事情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對孩子要以愛潤其心,愛之以其道,愛之適其度,以德導其行。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也能做到的事情,除了要有愛,還要愛之以其道,愛之適其度。

愛之以其道

“道”是指什麼?說簡單些,就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

愛之以其道,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去愛孩子。這就要求家長努力去把握孩子的年齡、心理、生理特點,初步地掌握一些教育規律。

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過:

小孩子“三個好,四個喜歡”——好遊戲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歡成功的,喜歡野外生活的,喜歡合群的,喜歡稱讚的。

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特徵,應加以引導。

愛之適其度

“度”是什麼?簡單講,就是“分寸”,愛之適其度,就是愛孩子要恰當,要有分寸。

家長不應隨意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兩類:

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

合理的要求應努力予以支持或滿足;不合理要求應講清道理,予以勸導,或不予支持、不予滿足。

每個家庭都要努力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創造有利於孩子愉快成長的家庭文化環境。

以德導其行

在家庭教育中德育應當是最為重要的任務。

很多教育家曾經講過非常中肯的道理,比如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就曾經講過“教給孩子德性吧,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觀而非金錢。”

道德教育當然要講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道理、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這是需要從小做起的。

3

問: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那麼在生活中,為人父母如何踐行?

答:父母是在養護、教育、成就子女的過程中,同時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在於身教,在於以身作則。

當前家庭教育薄弱,家風不好,家庭精神迷失,家庭中個人主義極度氾濫,充斥著拜金主義,向錢看的歪風。這是家庭建設中的嚴重問題。

搞好家庭,搞好家教,關鍵在於搞好家風,責任在家長。

每個人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會做父母的。學會做父母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

做父母的人要對父母有新的認識,做父母不是居高臨下,處處去訓斥兒女,而是從兒女一生下來就要開始一個如何做父母的學習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要向書本學習、向老人學習、向朋友學習,甚至也要向兒女學習。

教育孩子,要注意好方法

教育兒童少年,要掌握好的方法。陶行知先生就給我們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樣。

首先他對學生是民主的、平等的;第二對學生是尊重的;第三處理是公平的,沒有偏頗;第四校長和學生之間是相互理解的。

這種寓批評於勉勵之中,寓批評於表揚之中的辦法喚醒了學生道德主體的自主意識,使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而又不喪失自尊,所以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是在養護、教育、成就子女的過程中,同時教育和成就自己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在於身教,在於以身作則。

父母、祖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一切言行舉止的最早啟蒙老師。

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

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時時、處處、事事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為人父母者,要改變“創造一個美好世界去恩賜給孩子”的思維模式,代之以“培養孩子自己創造美好世界的能力”的新觀念,引導孩子學習創造成長為新時代高素質的公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