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2017年8月7日15時40分, 太陽到達黃經135度, 立秋至。 立秋不等於入秋, 可以說是秋天的一個引子吧!

俗話說, “早立秋涼颼颼, 晚立秋熱死牛”, 意思是, 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 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後, 就還要熱上一陣。 今年屬“晚立秋”, 中央氣象臺預計高溫天氣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古代立秋分為三候:“初候涼風至”, 立秋後, 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 偏南風逐漸減少, 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候白露降”, 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 夜晚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 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候寒蟬鳴”, 這時候的蟬, 感覺到陰氣上升, 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 一日不如一日, 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淒切。

立秋日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 農諺雲:“雷打秋, 冬半收。 ”又雲:“立秋晴一日, 農夫不用力。 ”

如果聽到雷聲, 冬季時農作物就會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 必定可以風調雨順的過日子, 農事不會有旱澇之憂, 可以坐等豐收。 此外, 還有“七月秋樣樣收, 六月秋樣樣丟”, “秋前北風秋後雨, 秋後北風幹河底”的說法。 也就是說, 農曆七月立秋, 五穀可望豐收, 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

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風, 立秋後必會下雨, 如果立秋後刮北風, 則當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立秋習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 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因為人到夏天 , 本就沒有什麼胃口, 飯食清淡簡單, 兩三個月下來, 體重大都要減少 一點。

秋風一起, 胃口大開, 想吃點好的, 增加一點營養, 補償夏天的損失, 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首選吃肉, “以肉貼膘”。

吃 秋

在茂名大部分地區都有“吃秋”的習俗。 在農曆的立秋那天, 人們用燈心草煮水, 再放入黑豆同煮, 最後加入切成丁的芋頭煮熟即可。

據說吃後有清心降火、解表散邪、祛風清熱明目的功效。

這一習俗源于從古至今人們常講的一句俗話“賤過阿貴”, 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傳說故事。 從那時起, 人們就用“賤過阿貴”這句話來教育後人若是從小不學好、沾染各種惡習, 終將落泊低賤、不得好報,勉勵人們要發憤圖強、勤儉樸素才能真正擁有好運和貴人命。

喝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秋 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 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 “敬社神” “煮社粥”的說法。

秋游寶地

秋意漸濃,正是約上三兩知己出遊的好時機。不需要去到多麼遙遠的地方,茂名也有不少秋游的寶地哦!

石硤千級梯田

茂名信宜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的石硤梯田,距離市區有40多公里,陡坡僻野,狹窄懸天,依級而上,又被稱為“石硤天梯”。

這裡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大水嶺石硤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異,魅力不同。正是“春飄條條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砌塊塊白玉”。

秋日的鄉村,層林盡染,五彩斑斕,遍地金黃,稻香飄飛。逐級而上的盤山梯田,往上看直拍天際,往下望如大海揚波,接連一體,構成了一幅醉人的田園風光油畫。

石根山風景區

石根山位於信宜朱砂鎮石根村,與廣西岑溪市水汶鎮交界,是207國道上兩廣的界山,海拔998米。舉目遠眺,只見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一峰獨秀、型似塔狀的石根山猶如一座生動的笑面佛像已橫桓在眼前。醒目的懸空棧道,像舞動的一條長長巨龍,霸氣地盤踞在懸崖峭壁上,傲視群雄;又似飄飛的一匹彩帶,妖嬈在半山腰,妝點著雄偉的石根山。

石根山的秋,日出日落,紅葉醉人。遠看楓葉成林,層林盡染;近看,色彩斑斕,賞心悅目。

仙人洞自然風景區

仙人洞自然風景區位于高州北部的深鎮鎮境內,地處雲開山脈腹地,最高處海拔1380米,冬暖夏涼,是遠近聞名的"空調村"。自然生態保存良好,負離子含量高,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

該區除了分佈著大片的杜鵑林、千畝竹海、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還有珍稀植物禾雀花。行走其中,清爽宜人,有一種沐浴過後的清新感。

孔 廟

化州孔廟,又叫文廟、學宮,位於化州市的寶山南側,面向南蘭,宏偉壯麗,有名的古建築。孔廟原為化州古州郡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聖祠、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和石龍書院等建築群體。這些建築群體分佈于寶山之南,重樓疊閣,十分壯麗。它與海南的文昌孔廟並雄于南粵。

孔廟東西兩門各有中左右三門。進門“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場一座,拾級上為“大城門”,門左側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下級為丹墀,丹墀左右為東西二廡,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樑畫棟,盤龍飛鳳,十分瑰麗,頂層上閣由玲瓏剔透的木楔子疊承,飛簷翹起,殿蓋琉璃筒瓦,殿上二龍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甬道通聯始建於崇禎年間的石龍書院,有長廊環回。

終將落泊低賤、不得好報,勉勵人們要發憤圖強、勤儉樸素才能真正擁有好運和貴人命。

喝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秋 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 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 “敬社神” “煮社粥”的說法。

秋游寶地

秋意漸濃,正是約上三兩知己出遊的好時機。不需要去到多麼遙遠的地方,茂名也有不少秋游的寶地哦!

石硤千級梯田

茂名信宜合水鎮石峽村大水嶺的石硤梯田,距離市區有40多公里,陡坡僻野,狹窄懸天,依級而上,又被稱為“石硤天梯”。

這裡梯田如練似帶,從山腳盤繞至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綿延起伏,一氣呵成。因山勢不同而顯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大水嶺石硤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異,魅力不同。正是“春飄條條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砌塊塊白玉”。

秋日的鄉村,層林盡染,五彩斑斕,遍地金黃,稻香飄飛。逐級而上的盤山梯田,往上看直拍天際,往下望如大海揚波,接連一體,構成了一幅醉人的田園風光油畫。

石根山風景區

石根山位於信宜朱砂鎮石根村,與廣西岑溪市水汶鎮交界,是207國道上兩廣的界山,海拔998米。舉目遠眺,只見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一峰獨秀、型似塔狀的石根山猶如一座生動的笑面佛像已橫桓在眼前。醒目的懸空棧道,像舞動的一條長長巨龍,霸氣地盤踞在懸崖峭壁上,傲視群雄;又似飄飛的一匹彩帶,妖嬈在半山腰,妝點著雄偉的石根山。

石根山的秋,日出日落,紅葉醉人。遠看楓葉成林,層林盡染;近看,色彩斑斕,賞心悅目。

仙人洞自然風景區

仙人洞自然風景區位于高州北部的深鎮鎮境內,地處雲開山脈腹地,最高處海拔1380米,冬暖夏涼,是遠近聞名的"空調村"。自然生態保存良好,負離子含量高,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

該區除了分佈著大片的杜鵑林、千畝竹海、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還有珍稀植物禾雀花。行走其中,清爽宜人,有一種沐浴過後的清新感。

孔 廟

化州孔廟,又叫文廟、學宮,位於化州市的寶山南側,面向南蘭,宏偉壯麗,有名的古建築。孔廟原為化州古州郡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聖祠、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和石龍書院等建築群體。這些建築群體分佈于寶山之南,重樓疊閣,十分壯麗。它與海南的文昌孔廟並雄于南粵。

孔廟東西兩門各有中左右三門。進門“照壁”入目,照壁上有“天下文杷”柏木牌場一座,拾級上為“大城門”,門左側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下級為丹墀,丹墀左右為東西二廡,外有走廊直通正殿。正殿是大成殿,雕樑畫棟,盤龍飛鳳,十分瑰麗,頂層上閣由玲瓏剔透的木楔子疊承,飛簷翹起,殿蓋琉璃筒瓦,殿上二龍珠的陶瓷浮雕栩栩如生。大殿西有甬道通聯始建於崇禎年間的石龍書院,有長廊環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